临帖须学其平正,有人却偏爱学夸张处丨临帖十八谈之三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临帖十八谈系列:
关于临帖,今天再来讨论一个技术性问题:临帖的着力点,究竟是在帖的平正处,还是那些特殊的夸张处?
江湖书法最喜欢夸张、唬人
一件能被世人认可的碑帖,它的用笔除了具备书写的一般规律外,一定还有很多独到之处,这也可以称作碑帖用笔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许多书法学习者往往更喜欢学习碑帖用笔的“特殊性”,比如隶书中那些修长的雁尾、草书中那些拖得很长的悬针竖、楷书中那些装饰性极强的顿笔,等等。
雁尾搞得像刀尖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二:第一,这些特征太明显,很容易被发现,也容易去学习和掌握;第二,学习者急于求成,为了快速“求似”,便抓住一件碑帖的突出特征,让人看了觉得临得“确实像”。但是,对于大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书法学习者而言,这是一个误区,很容易养成坏的习气,并且很难脱去。
我们临帖,首先要学的是它的“普遍性”,也就是标题中所说的“平正”处。这平正看似普通,没什么突出特点,实际上却是碑帖用笔中最隐蔽的、最不易掌握的技巧。如果你连普遍性还没把握好,一上来就学其特殊性,最后一定是堕入魔道。江湖书法大多数就是这样产生的。说实话,江湖书法中那些无缘无故、故作夸张、自鸣得意的用笔,让人恶心得要死。
学瘦金体,故意搞一些突出的“钉头”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去追究:碑帖中那些夸张的用笔是如何形成的?毫无疑问,那都是书家个性的东西,都他们自己在某种特殊情境下弄出来的。特别是行草当中,一些书家情之所至、兴之所至,突然就把某一笔拉得超级长,或者把某一个点落得特别重,你学这些东西干什么?品味品味可以,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搞得比原作还夸张,那就会不合时宜、贻笑大方。所以,一些夸张的用笔,如果没有特定的情境作铺垫,就会显得很空、很虚,不应该去学。
其实,你只要老老实实把碑帖中的普遍性学好、学熟,变成自己的技能,特殊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而且是你自己的特殊性,不是学别人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