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叫绝的古代骗子的那些套路(2)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中有言“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骗子骗人很多时候就是利用人们司空见惯的心理,从而让人松懈大意,以至于不经意间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中而毫不自知。很多时候骗子都是将骗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是堂而皇之的明骗,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见不得光的偷偷摸摸。这里就讲一个骗子借别人的地方,假装户主而骗走卖布人布匹的故事。
聂道应别号西湖先生,是邵武六都县人。本来家境富裕,宅院广大。后来因为官司家底消耗一空,只得做裁缝谋生。
一天他到别人家里面去替别人量裁衣服去了。恰巧有一个骗子瞧见卖布的去他家里面卖布,骗子知道聂道应外出未归,于是故意领那个卖布的去聂道应家外堂,卖布的人刚坐下,骗子竟然去了聂道应家内堂,对聂道应的妻子说:“你丈夫在家吗?”聂道应的妻子说:“到前村替别人裁衣去了。”骗子说:“我要缝几件衣服,今天能回来吗?”聂道应妻子回答说:“要明天才能够回来”骗子说:“我有同伴在外堂坐着,有点口渴了,你能够倒杯茶给他喝吗?”聂道应的妻子于是倒了两杯茶给他们,放在桌子上,然后就回内堂了。
骗子将茶端给卖布的人喝,自己也端了一杯。喝完茶,又将茶杯放回内堂后骗子才选了四匹布,给了卖布的人一两银子,只是银子成色不足纯度不够。卖布的人说:“你要换成色更好的银子才能够抵得上这四匹布的价值”骗子说:“我儿子替别人裁衣去了,那不如等明天他回来了再换银子给你。”话还没有说完,骗子预先安排的一个人上来问:“裁缝在家吗?”骗子回答说:“要明天才会回来。”这个人随即就离开了。卖布的人于是说:“你把布收起来吧,明天再换成色好的银子给我。”等卖布的人出去后,等了会儿骗子抱着四匹布跑了。
第二天早上,卖布的人到聂道应家里面问:“裁缝回来了吗?”聂道应妻子说:“下午回来。”卖布的人第二天早上又过来问:“裁缝回来了吗?”聂道应的妻子又说:“今天中午回”卖布的人下午又过来问,聂道应的妻子说:“还没有回来。”卖布的人于是愤怒的说:“你公公前天拿了我四匹布,说要等裁缝回来了再给我银子,为什么要再三推托?你公公去哪里了?”聂道应的妻子说:“你这个客人怎么喜欢胡说八道呢!我家哪里有公公?谁拿了你的布了?”二个人于是争吵了起来。旁边的邻居说:“他们家父母都不在世了,哪里有公公?更何况他的丈夫又不在家,你的布不知那个人拿走了,怎么可以胡乱攀附?”
卖布的人没有办法,于是写了状纸向同知钟爷申诉。同知受理了这个案子,于是把聂道应周边的邻居都叫过来审问。众人都说:“聂道应不在家,而且他的父亲早就已经死了。他的布不知被什么人骗走了。”钟爷说:“布在他家里面被骗走的,那天有哪些人去过他家?令左邻右舍一一排查,想必就会有结果的。然而,排查也没有找到人,于是劝西湖先生说:“你老婆不应该给客人送茶水的,以至于让卖布的人产生了误会,最终布匹被骗子骗走,按照这个责任你赔一半的款项给卖布的人。而卖布的人你不应该轻易的就把布给别人的,你自己应该承担一半的损失。”两边都答应了,依此行事。然后,钟爷因为邻居将情况讲的清楚,就免了双方的罪责。
按照常理来推测,卖布的人进了别人家,又在他家喝了茶,好像买主的身份明了了,谁又会不肯卖布呢?想破天也不会认为骗子借别人的屋,套别人的茶喝,用以作为骗布的媒介。又给他银子,仅仅只是纯度不够,谁又晓得防备呢?今后做买卖的人,最好还是当面两厢交付才好。骗子虽然承诺换银子,你只要仍旧把布抱回家,明天拿布来交易,就怎么也不会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