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可能是心火、惊恐、食积 | 附推拿手法14种 屡用屡效方10首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常见小儿病中医特效疗法

第3期 小儿夜啼

夜啼是指新生儿和婴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 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曰夜啼。多见于6个月以内之婴幼儿,是婴幼儿常见病症之一。

病因

多因脾寒、 心热、 伤食、 惊恐或心肾亏虚所致。

脾寒者, 常因孕妇素体虚寒, 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 或因其母食贪凉, 好饮生冷; 或护理小儿失慎, 腹部中寒、 寒冷凝滞、 气机不利。 夜属阴, 脾为至阴, 喜温而恶寒, 腹中有寒, 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心热者, 常因孕妇脾气躁急, 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煿之物, 火伏热邪, 内踞心经, 胎儿在母腹中感受已偏, 出生后又吮母乳, 内有蕴热, 心火上炎, 积热上扰, 则心神不安; 心生火属阳, 故夜见烦躁啼哭。

惊恐者, 心主惊, 心藏神, 小儿心气怯弱, 智慧未充, 若见异常之物, 或闻特异声响, 而引起突然惊恐, 惊则伤神, 恐则伤志, 而致心神不宁, 故在睡中惊啼。

症状

婴儿多在夜间啼哭不止, 白天正常; 或阵阵啼哭, 或通宵达旦, 哭后仍能入睡。 或伴见面赤唇红, 或阵发腹痛, 或腹胀呕吐, 或时惊啼, 声音嘶哑。 持续时间, 少则数日, 多则经月, 过则自止。

推拿疗法

01

惊恐型夜啼

症状:表现为哭声尖锐,骤然发作,惊惕不安,紧偎母怀,面青,山根青。

推拿手法:推攒竹(2min),推坎宫(2min),揉太阳(2min),揉耳后高骨(2min),揉内关(1-2min);每个手法大约操作两分钟。前四个手法被称作“儿科四大头面手法”,针对头痛、发热等头面问题都可以用。

▲ 攒竹穴位示意图

定位:攒竹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作用:治疗外感发热。

▲ 推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头梢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

作用:治疗外感发热。

▲ 揉太阳

定位: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1寸。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推运或揉。

作用:治疗外感发热。

▲ 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乳突下方凹陷处。

操作: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作用:治疗头痛。

▲ 揉内关

定位:前臂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

操作:用拇指端点揉。

作用:治疗宁心安神。

02

心火型夜啼

症状:表现为哭声洪亮,见光哭的更厉害,面红,易烦躁,胸腹灼热、小便短赤,口腔赤烂。

推拿手法:清心经(3min),清肝经(3min),清小肠(3min),清天河水(3min);心火为有热,所以操作手法以清为主。

▲ 清心经

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作用:用于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 舌生疮、小便赤涩等。

▲ 清肝经

定位: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作用:用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

▲ 清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缘处,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沿小指尺侧缘处指尖直推向指根未补,沿小指尺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

作用:用于小便赤、水泻、遗尿、无尿。

▲ 清天河水

定位:前臂掌侧正中从腕至肘一条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

作用:用于一切热证。

03

积食型夜啼

症状:表现为辗转反侧、腹胀、有口臭,“胃不和则卧不安”,食积是比较常见的小儿夜啼的病因。

推拿手法:揉腹(1-3min),捏脊(5-10min),揉板门(10min),掐揉四横纹(5min),推下七节骨(1-3min)。

▲ 揉腹

定位:腹部。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或用掌或四指摩。

作用:用于腹痛、腹胀 、消化不良、呕吐恶心。

▲ 捏脊

定位:后背正中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用涅法自下而上捏。

作用:用于发热、惊风、 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

▲ 揉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指端揉板门或运板门。

作用:治疗疳积、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 掐揉四横纹

定位: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用拇指指甲掐揉。

作用:疳积、腹 胀、腹痛、消化不良。

▲ 下推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

作用:消积导滞,促进排便。

出处:图片源自网络,内容源自搜狐母婴小乐说健康

治疗方药

01

大 黄 散

【组成】 大黄4 0克,甘草1 0克。
【制法】 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每次服6克,日服3次,用蜂蜜水送服。
【功能】 通便导滞。
【主治】 小儿夜啼 (肠胃积滞型)。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02

蝉衣 散

【组成】 蝉蜕4 0克, 薄荷6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上为1日量, 分3次或4次服之, 沸水冲服
或布包煎服。
【功能】 祛风清脑安神。
【主治】 小儿夜啼。
【加减】 心热型, 加黄连2~8克, 淡竹叶2~5克; 惊恐型,加僵蚕3~1 0克, 胆南星2~5克; 脾胃虚弱型, 加炮姜3~5克, 人参3~5克; 痰湿阻络型, 加砂仁2~5克, 胆南星2~5克, 地龙3~6克。
【附记】 引自程爵棠 《单方验方治百病》。 临床屡用, 疗效满意。

03

止 啼 散 (一)

【组成】 黄连6克, 朱砂3克, 钩藤3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用时取药末0 .5~1 .5克, 温开水冲服。
【功能】 清热安神。
【主治】 小儿夜啼。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民间秘方治百病》。 屡用效佳。

04

止 啼 丸

【组成】 黄连0 .9克, 麦门冬3克, 竹叶4 .5克, 灯心1 .5
克, 茯神3克, 炒枣仁3克。
【制法】 水丸。 上药除灯心外, 余药共研细末, 和匀, 再将
灯心加水煎取浓汁, 和药为丸, 如绿豆大,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 次 服 1 .5~3 克, 日 服 1~2 次, 温 开 水化服。
【功能】 清心泻火、 安神镇惊。
【主治】 小儿夜啼 (心火内盛型)。
【加减】 睡中易惊者, 加朱砂0 .6克; 消化不良者, 加神曲
3克。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张鹏举方。 屡用效佳。

05

止 啼 散 (二)

【组成】 川黄连、 连翘、 淡竹叶、 大黄、 炒枣仁、 木通各等份。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 5~3克, 每日服2次, 温开水冲服。
【功能】 清心泻火安神。
【主治】 小儿夜啼 (心热型)。
【附记】 引自 《 临 床 验 方 集》 程 爵 棠 方。 多 年 应 用, 疗 效满意。

06

芍 甘 散

【组成】 芍药1 0克, 甘草5克, 元胡5克, 木香5克, 干姜
3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 服。 每 次 服 1 .5~3 克, 每 日 服 2 次, 温 开 水冲服。
【功能】 温中散寒、 缓中止痛。

【主治】 阵阵腹痛、 啼哭不安。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屡用效佳。

07

山药止啼散

【组成】 山药9克, 党参6克, 当归6克, 莲子心6克, 炒
枣仁6克, 钩藤6克, 龙齿6克, 牡蛎6克, 石菖蒲3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2次, 温开水冲服,也可布包煎服。
【功能】 养心补肾、 镇静安神。
【主治】 小儿夜啼 (心肾亏损型)。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蒯仰山方。 屡用效佳。

08

惊 啼 散

【组成】 蝉衣3克, 竹叶3克, 灯心草3克, 钩藤5克, 生
龙齿6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2次, 温开水冲服。
【功能】 镇惊安神。
【主治】 小儿夜啼 (惊恐型)。 时时睡中惊惕啼哭。
【附记】 引自 《 程氏医学笔记》。 屡用效佳。

09

牵 牛 散

【组成】 黑牵牛 (或子亦可) 适量。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外用。 于临睡前, 取本散适量, 填入脐孔中, 或以温开水调敷脐中, 外以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 每晚换药1次。
【功能】 利水除烦、 安神止啼。
【主治】 小儿夜啼, 且白天饮食戏耍如常、 入睡后则开始哭闹、 天明即止、 余无异常。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百病中医鼻脐疗法》。 经治2 0例, 大多当夜即能止啼, 通常用药 1 次见效, 2 次痊 愈。 笔 者 验 证 3例, 均在3日内痊愈。

10

龙 砂 膏

【组成】 生龙骨5克, 绿豆5克, 朱砂2克。
【制法】 散剂。上药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 外用。用时取此膏1 0克,以鸡蛋清 (1枚) 调和为糊状, 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上以敷料覆盖, 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 若疗效不佳, 可如法再敷1次。
【功能】 镇惊安神。
【主治】 小儿夜惊而啼。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手部疗法治百病》。 屡用效佳。

本部分源自学苑出版社《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 儿科病》

编辑 | 刘晓蕾  校对 | 宋铮  审稿 | 黄小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