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发脾气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怜?这对母子的故事让无数家长反思

孩子发脾气,并不是件坏事。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发脾气时,接住孩子的坏情绪,引导他认识情绪、控制情绪。

作者 | 李核桃

肯德基门口看到这么一幕,内心很复杂。

一个男孩想吃肯德基,妈妈不准,让他赶紧回家。

男孩气鼓鼓地说:“不回家!”

还跺着脚大喊大叫:“我要吃肯德基!肯德基!……”

同时身体还大幅度地左右摇晃着。

妈妈不耐烦地说:“我刚买的包子,吃包子不行吗?”

男孩倔强地喊:“我就想吃肯德基!”

他一边摇妈妈一边开始哭闹起来,情绪激动时还把妈妈手里的包子给甩掉了。

妈妈再也忍不了,她暴吼一声:“你再给我闹!”

还顺手给了他一巴掌。

男孩哭得更大声了,一边哭还一边泪汪汪地张开双臂让妈妈“抱抱”。

妈妈推开他的怀抱厉声质问:

“你还给我发脾气不发了?啊!还发不发了?说!”

男孩不回答,只是大哭大闹地求抱抱。

妈妈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反复吼他:

“以后还发不发脾气了?说!”

直到男孩哭着说“再也不发脾气了”,妈妈才黑着脸往家的方向走。

男孩赶紧乖乖跟上。

他再也不吵着吃肯德基了,还把掉在地上的包子捡起来揣在兜里了。

围观这一幕的我,好想上前抱抱他!

然后把他的小手放到妈妈的大手里,对妈妈说:

孩子愿意对你发脾气,这是好事,你要好好珍惜啊!

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身为二胎妈妈的我有一段血一般的教训。

我家老大,小时候脾气特别坏:

一不高兴就摔东西,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嗷嗷大叫。

暴脾气上来时踹坏过一个塑料小板凳腿,让人惊讶才5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火气。

每次老大发脾气,暴脾气的爸爸喜欢揍他,尤其在他乱摔东西时,曾用晾衣架在他的背上打出好几个梗子。

这时候奶奶就出来“护犊子”了。

一边骂他“你这臭脾气还想管我孙子”,一边把老大拉一边,百般哄劝、迁就。

而我呢,看到这些鸡飞狗跳的场景就感到烦,所以经常对孩子冷处理,一看到他发脾气就晾着他、不理他、扭头就走。

我不是没想过讲道理,可他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越说他越嚎。

如今,被爸爸、奶奶和我合力教育出来的老大已经12岁了,不但没有改掉暴脾气,反而养出了一身“坏毛病”。

因为经常挨揍,小时候他很怕爸爸,看到爸爸就像老鼠见了猫,别说大叫大闹了,连走路都悄无声音的,生怕惹毛了他。

老公对此洋洋自得,不止一次说“我征服了他”,“他怕我”。

可他很快就被“打脸”了。

因为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对爸爸动不动就暴揍的方式特别抗拒。

上次因为奶奶没敲门进了他房间,他指着奶奶大喊大叫,爸爸上去就是一巴掌。

没想到,儿子竟然还手了!

拿起水果刀就要跟爸爸拼命。

老公抬手挡了一下,手都被扎流血了。

婆婆和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对盛怒之下的父子拉开。

慌乱中,每个人都在地板上留下一个血脚印,甚是触目惊心……

老公用暴揍的方式对待发脾气的老大,老大反而越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越发叛逆。

婆婆的失败就更不必提了,因为不敲门就被孙子指着鼻子数落。

她的溺爱导致老大在他面前越发放肆,情绪控制能力更差。

儿子在我面前呢?

让憋住脾气就憋住,让听话就听话。

我曾误以为这是教育成功的表现。

直到半年前我偷偷看了他的日记,才知道他心里积怨颇深:

“妈妈动不动就对我甩脸子,让我经常怀疑自己有毛病、罪不可赦。

小时候还害怕她不要我,哭着让她抱、她也不理,吓得我晚上都在做噩梦。

搞得我现在一看见别人脸色不好就紧张,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得罪人。

以后我一定报考一个很远很远的大学,找一个跟妈妈不一样的女朋友,一年回来看她一次就够了……”

怪不得,他现在跟我越来越没话说;

怪不得,他一直想报考海南的大学;

怪不得,他经常闷闷不乐。

爸爸的暴揍、奶奶的溺爱、我的冷漠,非但没有克制他的坏脾气,反而让他越发坐卧难安。

他旧的负面情绪还未得到宣泄,就因为我们的错误处理方式又产生新的负面情绪,始终未获得心理上的安宁。

也难怪他始终没有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情绪,反而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老大扎伤老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全家气氛都很低迷。

老大拒绝向爸爸道歉。

婆婆长吁短叹的,觉得父子相残“太作孽了”。

老公更是消沉,觉得自己养了一个不孝子,人生无望,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老二身上。

很不幸,4岁的老二跟哥哥脾气一样坏,脾气上来了经常撒泼打滚、摔玩具。

每当老二发脾气时,老大就打弟弟,他暴揍弟弟的样子像极了老公暴揍他自己的时候。

这让我意识到:

同样的情景不能再在老二身上发生,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我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论文,咨询了好几个心理学方面的朋友,还询问过身边其他妈妈,在老二身上实验了好多次,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孩子发脾气,这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有利于他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讲两件小事:

有一次他看到小区便利店的捷德奥特曼,非要买,不买就躺地上撒泼。

周围人来人往,我又气又尴尬,但我努力克制住丢下他走掉的冲动。

只是蹲下来看着他哭,陪着他,让他哭个够。

老二看我没走,又不同意买,哭了一会儿声音就小下去了。

等他情绪平复了,我把他抱在怀里,温柔地安慰他:

“妈妈知道你喜欢奥特曼,但我们家已经有好多了,再买就浪费了。”

他抽泣着说:“可他们都不是捷德……”

我又陪他说了一会儿话,并承诺他过生日的时候送他一个捷德奥特曼,他终于止住了啼哭,很快又跟小朋友玩起来。

还有一次,他在哥哥的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哥哥抽走了作业本,他大叫着在地上乱蹬腿、打滚、踹哥哥。

我把他抱到卧室床上,任由他把床上蹬得乱七八糟。

我就坐在床上,看着他折腾。

他发泄了一会儿,感觉闹也没用,便渐渐安静下来了。

看他平静下来了,我把他抱到腿上,这才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在哥哥的作业本上画画。

从那以后,他果然不再乱动哥哥的东西。

而且再遇到不被允许的事,也渐渐不再嗷嗷叫了。

即使遇到不高兴的事,也能说出自己委屈在什么地方、想要得到什么,有理有据地给我们讲道理。

这半年多来,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变好,连一向吝啬于夸赞的爸爸也夸他“会说话”“情商高”。

不再刻意压制孩子的坏脾气,耐心做他的情绪“疏导员”,孩子反而不知不觉学会了控制情绪,遇事学会了讲道理。

老二的改变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也有老公和婆婆的积极配合。

他们一开始很不理解,觉得我由着孩子发脾气太吵了,如果发生在外面就太丢人现眼了。

尤其是婆婆,总觉得我的教育方式跟她没有区别。

但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我让孩子发泄情绪,但原则问题依然坚守底线,绝不妥协。

所以老二就不再以发脾气的方式索取玩具,他知道闹了也没用,也就不闹了。

但他闹的时候我又没走开,在旁边陪着他,让他觉得“无论我怎么闹妈妈都爱我”,心理上有安全感,所以也能自行平复情绪。

最重要的是,他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了,没有被压制、积攒,也不至于耿耿于怀、忿忿不平。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堵不如疏

家长“治”孩子的坏脾气亦是同理。

“堵”住孩子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反而越攒越多,他越难控制情绪的堤坝,越容易爆发。

适当疏导,让他把委屈、不满、苦闷都发泄出来,他内心的压力才能得到疏解,他才能更好地自控。

我们大人心情不好时,不也喜欢找人倾诉一番疏解自己吗?

一个从事多年心理咨询的朋友告诉我:

不要指望6岁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对待情绪问题,发脾气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人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越到后面越高级。

当控制喜、怒、悲、惧的情绪脑没发育成熟之前,孩子的理智脑也发展不起来。

他接诊过很多心理患者,发现:

那些小时候不允许发泄情绪的孩子,长大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他们很容易喜怒无常,有的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有的自我攻击、讨好别人,情绪很不稳定。

所以他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患者多说话,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发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个过程就像“排毒”。

当他们把心里集攒了几十年的负面情绪全部宣泄出来后,内心才能得到充分净化,而后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安宁,才有能量对情绪进行自控。

根据朋友的建议,我们也调整了对老大的教育方式:

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先让他发泄出来。

等他恢复平静之后,再去跟他谈心,让他明白他发脾气时我们是多么难过。

第一次长谈之后,老大别别扭扭地对我说:

“你帮我替爸爸传个话吧,那天我真不是故意的,就是气头上没忍住,以后我一定控制自己的脾气。”

我用力抱了抱他。

孩子本质上并不坏,只是还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后我们对老大沿用了这个“先让他发泄情绪再谈心”的模式。

虽然偶尔他还是忍不住发脾气,但再也没发生过“火上浇油”事件。

最近两个月,我家好久没有出现鸡飞狗跳、全家乱作一团的场景了。

所以,请别再压制孩子的脾气了!

反而应该庆幸他敢在父母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

这说明父母是他最信赖的人。

因为他明白:

自己“即使发脾气也能得到爱与呵护”,所以内心才不会有杂念,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健康成长。

负重的孩子,挺不直脊梁。

一个孩子,如果在最亲近的家人面前都噤若寒蝉、小心翼翼,这才是家长的失败。

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被允许,即使心理有再多委屈也不敢完全释放,能量都用来压抑、揣测、迎合他人上了,怎可能阳光开朗?

有远见的家长,绝不以吼、骂、打等发脾气的方式让孩子改掉坏脾气。

而是冷静下来,先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让他尽情发泄,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去教育。

同时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

温和的家长,才能养出和气的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