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时间,让你远离“拖延生活”
解读:张妞 | 朗诵:一凡
最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中,老演员王建国在节目里自爆“是个天生的废物”。因为行动力太低,要准备迎接明天,他至少要准备三天。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你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天了吗?我会说,我准备好迎接前天了。”
这段令人捧腹的自嘲,大概说出了不少拖延症患者的心声。
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拖延,就让我们一次次错过今天、昨天,甚至前天。
如果你问拖延症患者,他们其实是不愿,也不想拖延的。可就是不知如何摆脱这惯性。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将会告诉我们一些时间管理的实用技巧,让我们正视拖延症,从而摆脱拖延,更为高效地工作、生活。
本书的作者是在美国从业20余年的时间管理专家加兰·库尔森。被称为“时间队长”、“时间管理GPS”的开发者。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一书,从心态转变、意念训练、高效利用大脑等角度出发,给出了摆脱拖延症的具体训练方法,每天跟着作者练习,五周时间,就能彻底终结拖延症。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拖延症自救方法。
第一周
找到拖延的原因,
积极应对,不再逃避
我们为什么拖延?
在作者看来,拖延不过是一种情感逃避方式。
那些拖着不做的事,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
你怕出错,怕做得不够好,所以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
想象一下,如果你将在工作单位或学校做一个演讲,演讲的主题也是你熟悉的,本来准备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可你却一拖再拖,直到第二天就要做报告了,你都还没整理材料。
其实,你并不是不想准备讲稿,而是想利用拖延,来逃避、缓解即将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紧张与焦虑。
所以下次当你拖着不肯做一件事时,不妨想想,你在逃避什么?
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个“停止浪费时间”笔记本,把最近需要完成的任务写下来,记录下当你准备去做时,产生了怎样的情绪?
然后学着接受这些不良情绪,当你积极应对,完成任务后,再记录下感受的变化。
当我们只管去做,直面成败,会发现那些害怕、逃避的情绪不过是“纸老虎”,一旦戳破,我们的行动力将会直线提升。
而一旦有了第一次的突破并记录自己的变化,我们会收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就简单得多了。
总之,正如作者所说,先想尽办法开始一件事。完成大于完美,开始,即是新生。
慈怀读书会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读书会”
第二周
构建高效能体系,防范拖延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总觉得事情太多太杂,而时间永远也不够用。拖延,也实属无奈。
那些堆积起来、杂乱无章的事情,就会堵住你的行动,必然会影响你的做事效率和质量。
怎么办?
先学会对待办事务进行分类处理吧!
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总在电子邮件收件箱里花费不少时间,看到一大堆未读邮件,我们会感到烦不胜烦。
这不是你的错,因为发给你的所有邮件都会到达同一个地方——收件箱。
学会对事务分类,就是把未读邮件、待办事项,放进不同的“篮子”,而不是任由它们混乱地堆积在收件箱、同一个地方。
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重要、紧急程度,依次排序,做一个“每日待办事项列表”,合理分配时间,做好计划。
对于那些复杂而困难的任务,可以尽量细化,拆分成可执行的、简单的小任务,分段安排处理。这样一来,就能缓解不少心理负担,避免因为无从下手,望而生畏,一再拖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提前做好准备,每次只做一件事,专注、明确、踏实,构建自己的高效能体系,就能很好地防范拖延。
慈怀读书会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读书会”
第三周
警惕“时间小偷”,斩断拖延的可能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
本来打算准备明天的工作,看看时间还早,先刷会手机吧!结果一两个小时“嗖”地就过去了,事情一件没有准备,就到了睡觉时间;
工作时,领导让赶一个方案,你斗志昂扬势在必行,结果一会儿跳出一个待收邮件,一会儿又接了个朋友的电话,一会儿同事又让你去帮个小忙……本来早上理应写完的方案,却只开了个头……
媒体、邮件、临时任务、其他人……这些隐形的“时间小偷”,就这么不知不觉偷走了你的时间,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让你陷入拖延困境。
警惕那些容易让你分心的人或事,我们才能彻底斩断拖延的可能,实现时间自由。
我们可以拿出“停止浪费时间”笔记本,专门设立一个“分心日记”,每次无法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时,都把那些让你分心的事项记录下来。
下次在处理重要任务时,事先屏蔽可能出现的干扰,把手机调成静音,移除桌上的杂物,关闭桌面通知等。
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专注而有条理,我们就能掌控时间,远离拖延。
慈怀读书会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读书会”
第四周
高效利用大脑,不再受困于拖延症
如果你常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并非愿意拖延,但就是无法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那么你需要学习一下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指出,当我们懂得高效利用大脑,保持专注,自然就能彻底隔绝拖延。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大脑并不能做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提升注意力最重要的方法仍然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除了前面讲过的排除不必要干扰的方法外,我们在集中脑力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时,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来进一步提升效率与质量。
可以设定一个专注力计时器,工作30分钟,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
当然,这个专注力时间,是依据任务类型灵活制定的。
比如你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报告,不妨安排这个整段的大块时间,一鼓作气完成。
而如果是像处理电子邮件、打电话、整理文件等零星任务,可以统一安排一段时间,进行批量处理。
我们在休息、调整状态时,可以进行冥想,通过有意识地呼吸,及时清除杂念,让大脑“重启”到最佳状态,也能让我们在下一阶段任务中保持更高的专注度以及更敏捷的思维。
同时,保证睡眠、调整饮食、多运动,都是滋养大脑及身心,提高专注力、记忆力的好方法。
在劳逸结合、有规律的、健康的作息下,大脑就能高效运转,从此彻底杜绝拖延症。
慈怀读书会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读书会”
第五周
建立动机与激励机制,
彻底根治拖延症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的很多客户在运用摆脱拖延症的方法和技巧时,都无法长期坚持。究其根本,是没有找到能让他们保持行动力、根除拖延症的动力。
俗话说,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
在做一件事前,不妨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即你的目标是什么。这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能创造的价值,找到坚持下去的意义。
如果这对你来说有些吃力,不妨先做一些“小而确切”的事情,如开始健身、制定一个定期储蓄的计划、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能等,一点点提升自己的行动力,为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面对艰难的任务,可以进行拆分,明确每一步该做什么,便有了行动的底气。
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再回头审视一下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想象自己已经成功了,或者根据具体情况,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犒劳一下自己,如出去享用一顿美食、为自己买一个新耳机、外出度假等。
热情和欲望可以突破一切难关。
建立动机和激励机制,就是为我们的行动力添加源源不断的能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摆脱拖延,主宰自己的人生。
慈怀读书会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读书会”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明天再做”,最漫长的等待是“下次再说”。
放下完美主义,放下心理负担,放下所有借口和理由,现在就去行动。
过好当下,活在今天,今日事今日毕,才不会辜负岁月,蹉跎时光。
愿你我都能善待拥有的每分每秒,想到就去做,不犹豫,不退缩,不拖延,和时间同行,过充实、高效、不后悔的一生。
*解读:张妞,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