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文化和没文化,差距到底在哪?网友:脏话都能这么秀

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从说话就能听出来。

比如:

不想跟别人说话时:

没文化的人会说:我和你说不到一块去!

而有文化的会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出门没洗头时:

没文化的人会说:我见你,连头都不用洗!

有文化就可以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夸一个人很厉害的时候:

没文化的人感叹:同样是九年义务教务,为何你这么优秀!

而有文化的人突然说:同九年,汝何秀!!

甚至在想骂一个人的时候:

没文化的人会说:你tm再找骂吗?

而有文化的人可以说:我真想对你“面斥不雅,口吐芬芳”。

真是厉害了。

还记得之前《诗词大会》上,那个夺得冠军的那个16岁女生武亦姝吗?一夜间圈粉无数,人们都迷恋上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孩。

人有了文化,不一定会高人一等,但一定会让人高看一眼。

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人读了书学了文化也会忘,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最好的回答,是这样的:

“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实已记不清吃了什么,但我知道,它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读书也是如此,你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你的思想,塑造着你的谈吐,变成了你的气质。”

文化充实思想,让人会更自信,你的想法会更深刻,眼界看得更远,看问题的格局自然也会不同。

文化离不开阅读,但书海茫茫,该从哪里入手,才能加速“超车”踏上文化的捷径?

这还存在捷径?之前,我本不信;但读到这位大师之后,我惊叹,直接读他就对了!

这位大师,就是钟叔河

钟叔河老先生,年轻时历经坎坷,47岁进入图书出版行业之后,不到十年就成为文化界响当当的泰斗级人物。

对于那时的读书人来说,只要一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他的名字,就代表这本书就值得阅读了。

80年代有他主持编订的《走向世界丛书》,打开了全国人民了解世界的眼睛,轰动了整个文化界、出版界。

钱钟书先生读后,大为震撼,主动找人联系到钟老,主动为他作序。要知道,这可是钱钟书生平第一次主动为他人作序。

序言中写到“弟素不肯为人作序,世所共知,兹特为兄破例,聊示微意。”

后来,年近百岁的杨绛先生也亲自为钟叔河的书作序,就是后来钟老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作《念楼学短》。

这套《念楼学短》,被称为现代“百字版的古文观止”,也就是这传说中的增长文化的“捷径”。

篇篇精巧又博大,深刻又有趣。

就连杨绛先生都在序言中写到:“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只此言不虚。”

《念楼学短》无愧为文化的巅峰聚汇,踏入知识宝殿的高速路,原因很显然。

首先,它的内容真是太全面了。

书中收录了530多篇古文,篇篇经典;横跨了53项文化主题,兼容并包。

从《论语》《孟子》到《世说新语》《古今概谈》,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末清初,涵盖了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让你大饱文化精华。

《念楼学短》精巧而博大,读过它,说自己的是文化人,半点不虚。

然后,《念楼学短》编得很妙,不枯燥,通俗易懂。

里面的顾问不长,每篇不过百字。

而且每篇都有注解、解读、评论,读起来轻松有趣,易于理解。

像一篇篇故事一样,读来欲罢不能,轻轻松松就把文化精髓学到手了。

而且钟老的讲解,不仅限于逐字翻译,而是结合文化背景、时代环境,用现在简单易懂的文字,并融入自己独到的观点,引发读者理解和思考,看后收获非常大。

书中讲到成语“卿卿我我”,除了字面意思的讲解,顺便还懂了当时的文化背景:魏晋时代的女子没有像后世这么多束缚,勇敢表现'亲卿爱卿’,才能获得真正的爱。

《念楼学短》就像一位长者,博学又亲近,听他讲话让又易懂又有趣。

还有,《念楼学短》编得很巧,大人小孩读完都能受益。

小孩读它,从小就能接触到文化经典,对学业、写作、文化的影响,终生受益。

大人读它,更是迈向文化殿堂的大道,深刻自己的思想,沉淀底蕴升级气质。

这套书的编写初衷,就是钟老为了提高外孙女的古文兴趣,在自家写的,后来在报纸上发表,没想引起巨大反响,出版成书后,人人争相捧读,奉为经典。

钟叔河老先生说过:“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学习古文,不应该仅仅学习字词的意思,更应该深入其中,探寻古文背后的文化传统,不然,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