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苏轼一生的四个女人:每一个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
''一丛丛乳白的花,两瓣平举如翼,一瓣悬月如尾,一瓣如玉颈奋前,张头寻觅,且清香馥郁。请教山中人,曰:形如飞凤,为王弗爱物,叫飞来凤。王弗,一个叫多情才子垂泪的女人。’’
王弗乃苏轼之妻,眉州青神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不仅聪慧非凡,谦虚谨慎,兼之知书达理。十六岁时嫁给十九岁的苏轼,二人是少年夫妻,婚后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比如东坡肉,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与王弗情投意和,可惜天命无常,红颜薄命,王弗去世时仅27,留下一子苏迈,年仅6岁。
熙宁八年(1075),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王弗去逝尚不到一年,苏轼决定与王弗堂妹王闰之订下婚事。闰之性格温和,知足惜福,是王弗的堂妹,若她为继室,王弗所留下的幼儿苏迈才会得到精心呵护。闰之也没有辜负期望,对姐姐的儿子和自己后来所生的儿子苏迨、苏过,“三子如一”,一视同仁。
王闰之便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闰之虽然才气不显,但十分贤惠,打理家中杂事,游刃有余;无论苏轼贬居黄州,还是后来飞黄腾达,无论怎样天翻地覆的生活境遇,闰之却不改声色,处之泰然。牛衣耕织,从不埋怨,锦衣玉食,也不惊喜。
与苏轼相伴二十余年,王闰之在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她去世时,苏轼亲自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苏轼去世,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
苏轼一生共娶了两位妻子,纳了一房妾氏,妾名曰王朝云,字子霞,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
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载:“《燕石斋补》谓朝云乃名妓,苏轼爱幸之,纳为常侍。”
朝云与苏轼的关系很奇特。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岁月,但一直没有苏轼夫人或妻子的名号,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侍妾。
王朝云生有苏轼第四子,名遁,半岁夭折。后跟尼姑义冲学佛,“亦粗识大意”。绍圣年间,苏轼遭贬岭南,姬妾遣散,唯朝云执意相随。1096年,即宋绍圣三年,七月王朝云染时疫病逝,葬于惠州西湖孤山,时年34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一年,16岁的琴操与已到知命之年的苏东坡相遇,便有了一段流传至今的缠绵悱恻的故事。
“琴操”二字原出自蔡邕所撰的《琴操》一书,以琴操为名,可见琴操的才气也绝非一般。琴操虽说是妓,但冰清玉洁,卖艺不卖身,红极一时。
当时苏东坡是杭州知府,琴操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歌妓,琴操虽已被东坡赎身,但受到世俗和伦理的束缚,两个有情人终不能结为连理。琴操曾为东坡抚琴一首,被东坡的好友佛印称为百年难得一闻。
琴操,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是北宋钱塘艺名人。琴操原系官宦大家闺秀,从小聪明伶俐,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歌舞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
13岁那年父亲受宫廷牵诛,母亲怒急身亡,家遭藉没而为杭州歌唱院艺人。不到三年,因其学习刻苦,加上天资陪颖,才华出众,16岁那年改了北宋诗人秦观《满庭芳》词而在杭红极一时。
琴操作为一代才女,虽受到了当地父母官苏东坡的宠爱,但终逃不了红颜薄命的厄运,削发为尼,出家于玲珑山,只留下了“琴操参宗”的典故。
而苏轼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