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琇瑛:中国“南丁格尔奖”第一人

南丁格尔奖章

而提起南丁格尔奖,自然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南丁格尔奖”的王琇瑛,她曾于1983年荣获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第29届南丁格尔奖,那么王琇瑛究竟是怎样一个护士?她为何能够获得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青睐呢?

王琇瑛

王琇瑛(1908—2000)河北定县人,1908年5月28日出生于教师家庭,随父母迁居北京后,曾先后读于北京培元女子小学和北京贝满女子中学,这两所学校都曾是北京的名校,尤其是贝满女中曾涌现出了诸如冰心、李德全、杨崇瑞、王承书、孙维世、谢希德等许多杰出校友。

贝满女中校园

王琇瑛于1926年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她之所以选择报考,完全是因为协和护士学校校长盈路到贝满女中进行招生宣传的缘故,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生均由燕京大学代为培养,而护士学校与燕京大学合办五年制高等护理专业,因此当王琇瑛于1931年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毕业时,也同时获得了燕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王琇瑛

王琇瑛因学业成绩优异而被留校担任助教,同时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与健康教育科担任教师,而第一卫生事务所由北平协和医学院刘瑞恒和兰安生教授于1925年创办的,由此开创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先河。

王琇瑛于1935年被保送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从这所学校走出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将现代教育思想带到了古老的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现代教育的发展。

王琇瑛与校友合影

1937年初回国后,王琇瑛被北平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聘为教师兼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副主任,“七七事变”爆发而至北平沦陷,由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及第一卫生事务所具有美国背景而未受到干扰,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学院也被迫停办,但第一卫生事务所却未受干扰,王琇瑛积极协助护校校长聂毓禅为即将的毕业生联系实习场所,并安排毕业生到第一卫生事务所进行护理实习。

1943年春,王琇瑛与协和护士学校部分教师撤离北平,辗转南下于6月中旬抵达成都华西坝,以华西协和大学作为实习基地复办护士学校,并投入到紧张的招生工作中,为战时培养护理人才,护理经验丰富的王琇瑛出任教务主任。

华西协和大学旧址

抗战胜利之前,王琇瑛曾与华西协和大学社会系的几位教师深入彝族地区进行考察,当他们看到彝族同胞生活在贫困之中而深感震惊,这里不但贫穷落后,而且医疗卫生资源也严重匮乏,因为无力改善,只能给予深深的同情。

1946年6月,成都护士学校全体师生复员回到北平,王琇瑛继续担任北平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公共卫生护理教师并兼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

1947年当选为中华护士学会北平分会理事长,中华护士学会成立于1909年,由美籍护士信宝珠发起成立,曾先后使用的名称有: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中华护士会、中华护士学会、中国护士学会,1964年以后更名为中华护理学会,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护理学会会徽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琇瑛继续担任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并于1950年8月当选中华护士学会副理事长,此后她担任这一职务长达37年之久,抗美援朝时还曾担任中华护士学会护士教学队队长,亲自带队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培训了50名护士长。

王琇瑛于1954年被任命为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正,负责北京市中等卫生专业护士、助产士、医士等学校的调整工作,为了提高护士长的病房管理水平,举办了多期全市各医院护士长进修班。

王琇瑛

1956年起又兼任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校长,这所学校当时是北京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一所护士学校,不但师资力量强,而且教学质量也好,更为难得的是学生专业思想巩固,还经常有外宾到学校参观。

王琇瑛于1961年被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担任护理系主任,该校护理系也是新中国第一个高等护理专业,1971年又被调到中专系,生源都是从北京郊县招生的,学生毕业后还要哪来哪去,王琇瑛亲自带一个班到大兴县医院实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王琇瑛主编的《家庭护理》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过古稀之年的王琇瑛继续发挥余热,先后担任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顾问、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护理顾问等职,还担任了《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等杂志的顾问,以及《护士进修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

1983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这一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予王琇瑛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这是国际护士的最高荣誉,而王琇瑛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护理工作者,当年7月11日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南丁格尔奖颁奖大会,时任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自向王琇瑛颁发了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同年9月当选中华妇女联合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邓颖超向王琇瑛颁奖

1986年4月下旬,王琇瑛应英国文化协会和英国皇家护理学院的邀请访问了英国,并接受了英国皇家护理学院首次授予中国护士的荣誉校友称号和奖章,1987年卸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同时出任荣誉理事长。

王琇瑛晚年长期生活在山东威海,并于2000年9月4日下午仙逝,生前曾留下遗嘱,把遗体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这所大学的前身就是王琇瑛长期供职的北京第二医学院,同北京协和医学院早期走出的女医师一样,王琇瑛也是终生未婚,而为公众所熟悉的杨崇瑞、林巧稚、凌筱瑛、苏祖斐等人也都是终生未婚,这是由协和医学院制度所决定的,这样的规定显然不近人情,也违反了人道主义,但当时确实如此。

王琇瑛雕像

“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这两句话是王琇瑛一生从事护理事业的感言,目前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我们在回顾和回味王琇瑛的“护理感言”时,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也更理解护士群体的重要性,她们秉承南丁格尔精神,以人道、博爱和奉献之精神为病人服务,这一群体无愧于“白衣天使”之称号,借此撰写此文的机会,向英勇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的护士们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