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尔进军制氢测试设备,年内完成国内首个500kW电解槽测试案例

文章来源:势银能链

作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途径之一,氢能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而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国内掀起了一轮热潮。
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电解水制氢设备发展如火如荼,同时也催生了电解水制氢测试设备市场需求。
作为全栈式氢能和燃料电池测试装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科威尔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布局制氢端相关的测试装备,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了”电解槽测试先行,SOFC/SOEC紧跟其后”的投入规划。
截止到目前,已经组建了一只由工艺、结构、控制和软件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内部立项启动了小功率电解槽测试设备开发。
在高至5MPa的高压系统设计及压力控制、涉氢安全、异常处理策略和气体组分分析方面已经取得突破,能够实现对电解槽极化曲线、单池一致性、寿命、产气效率和质量以及动态响应特性等测试内容。
科威尔表示,预计年内完成国内首个500kW电解槽测试案例的落地。
同时,近期科威尔成功中标光伏行业龙头企业50kW和500kW电解槽测试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台套大功率电解槽测试项目,其成功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制氢行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也标志着科威尔从“用氢”到“制氢”测试设备的全面布局。

“双碳”目标加速氢能在能源使用端的应用

“双碳”目标的提出加速了氢能在能源使用端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轨交、轮船等)。

氢能不仅是燃料电池发展的前置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它的能源和原料属性,使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移动动力、分布式电站、化工加氢、氢燃料汽轮机、氢气冶金等场景,替代汽油、传统工业原料、热源等能源,实现应用端的零排放。

据相关机构预测,2050 年世界上20% 的CO2减排可以通过氢能替代完成,氢能消费将占世界能源市场的18%。

从能源生产端,氢能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风电和光伏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大容量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来解决其固有的不稳定和供需的区域不均衡问题。

风电、光伏这些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当地无法消纳和并网的部分通过制成氢气,远距离通过管网、中短距离通过液化运输,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调配。

因此,氢能的利用需要从制氢开始:制氢过程按照碳排放强度分为灰氢(煤制氢)、蓝氢(天然气制氢)、绿氢(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

氢能产业发展初衷是零碳或低碳排放,因此灰氢、蓝氢将会逐渐被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所替代,绿氢是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电能和氢能将共同作为风电和光伏等绿色能源的终端形态,电氢能源体系将成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途径之一。

国外电解水制氢产业布局

欧盟规定了电解槽制氢响应时间小于5秒,目前只有PEM电解水技术可达到这一要求。

因此,欧盟规划了PEM电解水制氢来逐渐取代碱性水电解制氢的发展路径:2020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涉及氢能的战略规划,重点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来生产可再生氢,预计到2030—2050年,可再生氢产业成熟,在众多难以脱碳的行业(如航空、海运、货运交通等)进行大规模应用。

美国能源部(DOE)提出H2@Scale 规划,推进氢的规模化应用。2020年,在H2@Scale规划中支持3M、Giner、ProtonOnsite等公司开展PEM电解槽制造与规模化技术研发,涉及吉瓦级PEM电解槽的析氧催化剂、电极、低成本PEM电解槽组件及放大工艺,资助金额均超过400万美元。

下图是国外StartUs网站通过1730家氢能初创企业调研形成的全球热力分布图,可以看出这些初创企业大多数还是分布在欧美国家,印度也有比较好的发展趋势。

国内可再生能源龙头企业布局电解水制氢

阳光电源作为国内光伏领域的龙头企业,在2019年已前瞻性布局氢能业务,成立了专门的氢能事业部,并于今年3月公司推出国内首款最大功率250KW的SEP50 PEM制氢电解槽,并与多地政府合作推动光伏制氢示范项目。

2021年3月,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从电力设备领域“跨界”入局到绿氢领域,立足光伏、风电的电解水制氢。

2021年6月,协鑫集团分别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东芝(中国)有限公司、中船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绿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协鑫集团进军氢能产业,将绿氢与现有完备的清洁能源产业相结合,支持绿氢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风电龙头企业之一,明阳智能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团队从事相关产品和技术布局,开展每小时500到1000标方新型电解槽设备的开发和产品试制并开发风机制氢一体化海洋能源利用新产品先进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提升电解槽电缆密度提升电解槽效率降低电解槽对水质要求,“风光储氢”一体化战略已经逐渐落地。

此外,晶科能源、亿利集团、宝丰能源、天合光能、上海电气、华能集团、国电投、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企业也看好氢能产业,已经布局研发或者开展示范项目。

责任编辑:李虹
【版权声明】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