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哥窑今年价值多少钱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极碎”;《处州府志》又载:“从其兄其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极碎,亦冠绝当世”,曹昭《格古要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在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秋,一件元代哥窑倭角方洗在北京保利“佞宋”专场中,以2645万元成交,虽然超过起拍价10倍之多,依然被研究者认为价格偏低。
哥窑瓷器2019年拍卖价格:
宋代哥窑葵花洗 拍卖成交价格:3248万
哥窑纸槌瓶 拍卖成交价格:1734万
宋哥窑鱼耳炉 拍卖成交价格:1008万
清雍正 仿哥窑釉花棱双耳扁壶 拍卖成交价格:962万
元 哥窑倭角方洗(“沐文堂”旧藏) 宽7.2cm 成交价RMB26,450,000
哥窑瓷器鉴定是宋元古瓷鉴定重中之重。目前对于哥窑的说法学术界尚未有定论。本文说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那批被命名为哥窑的宋元瓷器如何鉴定,这种哥窑又称为传世哥窑,和文献中的元哥哥洞窑以及龙泉章生一哥窑有别,学者不可不知。
传世哥窑瓷器鉴定方法:
第一,看造型。
传世哥窑瓷器实则为南宋晚期理宗时期御窑,此时由于宋蒙对峙,1234年金国灭亡后到1279年南宋灭亡,45年时间宋蒙或战或和,此时的瓷器具有部分元瓷的特征,如高足碗,长颈瓶等器型一般多以为是元代器型,其实应该命名为宋元时期比较妥当。哥窑瓷器一般器型都比较小巧,文房用具和陈设用具较多,十几公分的大小为最多,还有很多瓷器都和南宋官窑极为相似,所以有官哥不分之说。对于哥窑造型,应当熟记传世哥窑的器型和同时代官窑器型特征,符合官窑特征具有哥窑釉色的很有可能是未被发现和认可的哥窑。对于臆造器也应当有正确认识,宋瓷的时代特征是极难模仿的。
第二,看胎。
哥窑瓷器由于属于南宋修内司官窑体系,产地在南宋临时都城杭州,所以大多为深灰色,紫褐色,米黄色,铁色,浅白色等发色。其胎土属于南宋官窑体系中用紫金土和瓷石矿混合,或者单一紫金瓷石共生矿制作而成,由于淘洗的次数不同,造成胎土里含氧化铁成分不同,在二次氧化后形成赤铁矿或磁铁矿晶体,所以瓷胎发色有深浅不同的紫黑色。最深的宛如铁骨,口沿露出胎色,俗称紫口铁足,瓷胎极为细腻,乃澄泥为范,也就是淘洗陈腐极为到位的意思。后仿者多为白色胎土,涂抹酱色釉,洗辩可知。
第三,看釉。
传世哥窑的瓷釉比较特殊,有粉青灰青,米黄,米白等色。粉青和灰青釉比较少见,类同于南宋官窑器物,唯纹片颜色和官窑那种无色纹片不同,釉色也叫晶莹,显微镜下可见密密麻麻的小气泡和未熔化晶体,也类似于南宋官窑。米白,炒米黄釉瓷器较为多见,一般均釉面不透明,开有黑色大纹片或者黑黄相间的大小文武片。釉下气泡不多见。由于哥窑瓷器这两种釉的不同,造成了学术界的很大争论,对于传世哥窑是否为一个窑口烧制目前有争议。
第四,看纹片。
哥窑瓷器属于第一种人工制造的以缺陷为美的裂纹瓷,又称开片瓷。根据仔细对馆藏文物的对比馆藏,哥窑纹片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纯铁线纹开片,一是金丝铁线纹开片。具有铁线纹是学术界分别官哥二窑的主要依据。所谓铁线纹,也就是古代文献中的墨纹,古籍对于官哥二窑的纹片,解说为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者也。铁线纹为出窑后人工染色,做法不明。金丝铁线则明代文献未见,为后人演绎之说,但对于那种典型哥窑外黑色大纹片,内黄色或红色小纹片的,金丝铁线一说极为妥帖。
第五,看支烧方式。
哥窑由于器型较小,支烧方式既有支钉支烧,也有垫饼垫烧的。垫饼垫烧的底足无釉露出一线胎骨,呈紫褐色。俗称铁足。支钉支烧器物比较少,有一种器物内底也有支钉痕迹的,说明属于叠烧之物,也就是大器内套小器的烧法。这也说明一点,哥窑应该是小窑烧制而非大型窑烧制的。
底足内无釉那种,不是真正的传世哥窑,应该是明清时期后仿瓷器。
第六,看细节。
哥窑瓷器由于釉水肥厚,一般高温下不易流釉,仔细观察口沿有一圈屯釉,用手抚摸却很难感觉出来。和南宋官窑不同的是,哥窑胎比较厚,釉比较薄。这和南宋官窑精品薄胎厚釉正好相反。不论米黄米白还是灰青粉青,哥窑釉面都宛如人脸上微汗的感觉,有一种油腻感,这也是任何其他窑口不见的。哥窑圆器口沿往往多有一圈白色的水渍痕迹,原因不详。也是辨认哥窑圆器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