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埋藏着一座神秘的“地下动物园”

彩绘木鸡

彩绘木羊群

彩绘木猴

磨嘴子汉墓群在甘肃省武威市西南15公里处的祁连山麓、杂木河两岸。在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动物类木雕,让考古工作者惊叹不已。这些木雕不仅雕工精美、生动传神、种类繁多,而且作为陪葬明器,集中出现在磨嘴子汉墓群中,说明用这种动物类木雕陪葬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

埋藏在地下的一个个动物木雕,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今天的人们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这片土地上马嘶牛叫、鸡鸣狗吠、羊群喧嚣、猴儿嬉闹的热闹场景。

刀斧之下动物的动态之美

磨嘴子汉墓群墓葬分布在一片土山形成的丘陵台地上,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700米的范围内,墓葬密布,非常集中。墓葬一般为土洞墓,由墓道、墓门、墓室3部分组成。规模较大的墓葬还有后室、侧室或耳室。墓道为斜坡式,墓门为过洞式连接沟通墓室。墓室多为长约4米、宽3米的长方形容穴,三人、双人、单人葬均有,葬具为木棺。由于这里土质碱性大,土内又夹杂着种石蕊物质,土质非常坚硬,加之丘陵台地,地气干燥,具有保存地下文物的优越条件。因此,此处的墓葬及室内的随葬器物保存较好,特别是一些不易存放的木器、丝、麻、草编物等都能够保存下来,文物的蕴藏极为丰富。

磨嘴子汉墓群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63年11月被定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和1959年,甘肃省博物馆先后进行2次发掘,共清理汉墓37座,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在众多出土的木质明器当中,有很多动物俑,形态优美,颇具研究、观赏价值。

从出土的动物类木雕造型来看,它们几乎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畜、家禽类动物,有马、牛、狗、羊、猴、鸡、鹅等,还有一些鸟类如木鸽、木鸠、木鹰和长尾鸟,以及独角兽、虎等。

这些动物类木雕用料以松木、杨木等河西地区易得木料为主。有的是用一段木头整体削斫而成,如木猴、木鸡、木狗、木鹅等。有的则是分别雕刻出动物的头部、躯体、四肢、尾巴、耳朵和兽角等,然后组合在一起,如木牛、木马等。这些动物类木雕的尺寸大小不一,一般来说大型家畜如马、牛和独角兽相对大一些,狗、羊、鹅等相对小一些,还是具有一定的写实意义。

这些木雕类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大刀阔斧削斫而成,手法简洁,粗犷大气,造型随意,富有动感,艺术造型夸张而不失真。这些木雕大多都有彩绘,以黑、白、红三色为主,运笔无拘无束,与古拙大气的木雕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雄浑博大和自由奔放的时代气息。

大刀阔斧的雕刻手法,令这些动物摆脱了繁杂的表象,将其本质的东西强烈地体现出来。人们就地取材,采用写实与夸张的造型表现手法,以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为基础,大胆地省略掉多余的动物表象,抓住最能准确表达动物特点的部分,通过动态变化简洁明快地反映在木雕的细节之上,神态抓取得极其到位,虽是写实的雕刻表现,但绝不是简单照猫画虎般地临摹实物,而是十分准确地传达出不同情境中动物的不同神态和特征。

彩绘木卧狗

彩绘木鸡栖架

例如,磨嘴子汉墓群出土的木狗,虽然体量都不大,却有5种以上不同的姿态,有的头躯尾伸长为一线,闲散无聊卧地歇息,双耳却竖起来,很警惕地听着周围的动静;有卧地抬头,四肢着地,嘴巴半张,但它抬头张望的动作,暴露了随时准备一跃而起的心态;还有神态轻松,活泼可爱的小犬低头觅食,尾巴却高高翘起,形象地表现出小犬调皮争食的神态。它们一瞬间的动作神态被工匠们准确地呈现出来。

还有造型非常简洁的木鸡,寥寥数刀,就将公鸡高傲的气质瞬间呈现在人们眼前;小巧的木鹅神态悠闲,或引颈高歌,或低头觅食,虽无水面,犹自浮动;日头西斜,羊群归来,悠然散漫;木猴抓耳挠腮,似在吱吱乱叫……观看这些动物类木雕,仿佛让人置身于田园庭院之中。

雄浑大气的汉代审美追求

木材作为一种雕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像秦始皇兵马俑的泥塑,能够随意地捏造出各种复杂的造型。在木雕造型上,无法做到十分细致的程度,而恰恰是木材这种特性,使得汉代木雕保持了一种浑然大气之势。我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它们丰富的造型艺术和表现语言。

从雕刻技法来看,这些木雕都属于立体圆雕,同时工匠们又合理地利用了浮雕和线刻手法作为木雕形体的补充。圆雕,也称六面雕,是对整个构件进行全面雕饰,从各方面都能观赏其形象,其立体感强而细致,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动物群雕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中国木雕工艺品艺术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就有了不少初具雏形的工艺品。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以鱼为题材的木雕作品,同时期的新乐文化中也出土过木雕鸟。到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板的阴刻,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因当时已经开始出现使用木俑作为明器陪葬的习俗,故而主要以人物俑居多,题材多为伎乐、武士等,多流行于楚地。

秦汉时期,受到南方木俑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木俑陪葬现象,但是只有西北地区墓葬中的木俑保存比较完好,这得益于西北地区干燥的气候环境。我们从这些出土的木俑中能够发现汉代民间木雕艺术的辉煌,从侧面了解到汉代河西地区人们富饶的农牧生活和精神追求。

雄浑大气、简洁传神、古拙浪漫的汉代木雕,将中国木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展现了大汉王朝兴盛的文化艺术和浪漫奔放的时代精神。

汉代木雕随葬明器用量激增

武威磨嘴子汉墓群中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动物木俑随葬明器?

中国古人认为,一个人死后依然要过着生前一模一样的生活,生前的奴仆和财富都应随葬墓中,供自己到阴间使用。在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无情的殉葬制度出现了,并在中国的商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在各国相继建立,杀殉丧葬的残酷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以俑代替活人、活物殉葬,是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尊崇儒学,倡导尊祖崇孝,故而盛行厚葬之风,明器的使用规模空前增大。是时,漆、木器正取代青铜器成为时代新宠,故而木雕明器用量激增。而这种社会需求,推动当时的工匠以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为原型,雕刻出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动物木雕。

这些动物明器被不断地随葬墓中,形成了令人惊叹的汉代“地下动物园”。

文:新甘肃·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建强

图: 甘肃省博物馆提供

编辑:刘杨

(0)

相关推荐

  • 练春海:武威不仅出土马踏飞燕,还出土独角兽

    汉代出土的木质文物,如果没有漆皮的保护,大部份都会腐朽不堪,剩下来的残迹,不是不成形状,便是弱不禁风.但是在两种条件下,它们却可以逃出生天,甚至在出土的时候,宛如昨天刚刚瘗藏于地下一般,不仅木纹清晰, ...

  • 吐鲁番盆地的“彩绘木鸭”有什么意义?

    (本文原载<吐鲁番研究>2014年第2期) [导读]吐鲁番三大墓地随葬彩绘木鸭的墓主既有麴氏高昌国和唐西州的豪门显贵,也有来此五湖四海聚居于此的各族商贾.有汉人,也有"昭武九姓& ...

  • 1957年7月,甘肃省考古队在武威磨嘴子...

    1957年7月,甘肃省考古队在武威磨嘴子挖掘了一座土洞汉墓.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室很小,是一个单室土洞.墓中出土了王莽币和大量竹.木简,令专家惊奇不已的是,这些简出土后光洁如新,墨迹仿佛是咋日才刚刚 ...

  • 【群英诗会】第67辑:叶影浮来一飘落,莺声回荡几经磨||英子评诗微刊第263期

    周文彰题 "群英诗会"第六十七辑   五   绝 题即墨城 范诗银 即心生好梦,墨笔落诗花. 明月来沧海,夷人有旧家. 家乡小院(新韵) 郭通海 晓看穿堂燕,午闻鸡犬鸣. 炊烟融暮 ...

  • 话说朔州汉墓群

    朔州汉墓群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城北5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政生活区一带,是1983年发掘的,共有1500多个墓葬,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迄今为止已知全国最大的汉墓群.该汉墓群大小各异,高者十五米左右 ...

  • 罕见!河南发掘76座古墓葬,大型汉墓群现世

    记者从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19年灵宝金城大道东延工程中发现大型汉墓群,今年4月份,该所专业人士进驻工地开始进行文物挖掘,9月3日,此处工地发掘工作正式结束,共发掘古墓葬76座,出土文物7 ...

  • 【考古前沿】河南周口汉墓群出土汉代“三老”铜印章

    主体信息 时间:2018年3月14日消息 地点: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杨单庄村 主体:河南省文物考古院发掘 发掘事件 为配合周南高速公路建设,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杨单庄村发现一处排列密集的汉墓群. ...

  • 邛崃汉墓群出土西汉定敷侯私印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在成都邛崃市泉水镇樊哙村发现四处古墓群,出土西汉定敷侯私印等珍贵文物.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为配合当地产业园项目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对施工范围内的4 ...

  • 诗人样本||[山子诗群]辽宁群诗人作品展

    山子说: "山子诗群"是由辽宁山子创建的全国范围性的诗人微信群,暂建28个,包括海外及国外的华人华侨诗人群,每个诗群都有一个省所属市区域的诗人担任群主. 从今天起,<一线诗人 ...

  • 诗人样本||[山子诗群]黑龙江群诗人作品展

    山子说: "山子诗群"是由辽宁山子创建的全国范围性的诗人微信群,暂建28个,包括海外及国外的华人华侨诗人群,每个诗群都有一个省所属市区域的诗人担任群主. <一线诗人样本> ...

  • 诗人样本||[山子诗群]法库铁岭抚顺群诗人作品展

    山子说: "山子诗群"是由辽宁山子创建的全国范围性的诗人微信群,暂建28个,包括海外及国外的华人华侨诗人群,每个诗群都有一个省所属市区域的诗人担任群主. <一线诗人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