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赵小蕊】
每每读到苏轼,读到他的作品,都会深深感动于他超然的豁达一一将一切悲苦皆不置于胸,而尽享其乐的不可救药的乐观!
合上书,拉开思绪,中国几千年的史册上,有谁在近40年的官职生涯中三分之一的时光在贬谪中度过?有谁遭严酷迫害而五次连贬?又有谁在双亲相继离世,又三次痛失妻妾,且幼子夭亡的窘况中给后人留下了二千七百多首历久弥新的诗文一一仅有苏轼!一生沉浮,九死一生,谁堪重负?一一只有苏轼!
也只有苏轼!
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时却为后人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干古名句。
被贬杭州,而他能闲游四方,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使得西湖又增添了新的神韵。
身陷“乌合诗案”被贬黄州,临行之时,没有“儿女共沾巾”的悲悲戚戚,还与妻子笑谈:“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在黄州期间,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舌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震撼了北宋词坛的缠绵悱恻。还有他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唤醒了多少自怜衰老的后人!
被贬惠州,那岭南的荔枝因他“曰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而激活了多少人的味蕾。
……
是什么赐予苏轼如此的能量,让他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大风大浪,甚至在风口浪尖上豪放地欢唱?有人说是他从小接受了正统的儒家经世济时的思想,有人说是源于他满腔的报国热情,有人说是他丰厚的文化底蕴融会贯通出的大智,我说,我不知道,就因为他是苏轼。
林语堂说:“苏轼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就是我这鲁拙之笔所要尽力描写的,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的,所爱慕的。”
我谈了这么些感想,猛然觉得这一大堆都是苍白无力的废话,只想说,当你深感不幸甚至无望时,就静下心,细细读读苏轼吧!
【作者简介】:赵小蕊,邓州市穰东镇中学语文教师,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喜欢沉静于阅读,喜欢沉醉于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