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郎中的黑话(春点)及应用,不懂江湖话,举目无亲朋
“江湖”也与社会各行各业一样,有其独特的“术语”,俗称“行话”或“黑话”,雅名“春典”。“春典”最早起源于南宋,随着改朝换代,“春典”分为南北两支,南为春,北为典,习惯称为“南春北典”,直到解放前夕,“南春北典”合而为一,称“春典”。至清朝已经发展到“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可见旧社会为了保持行业内部的秘密,都各有自己的行话。在民间曾流行“能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由此可见“春典“的份量。
图片来自网络
江湖中的“春典”很多,各“行当”、各“地方”、“不同时代”的说法,也不尽相同。纷繁复杂,玄妙难懂,不是江湖中人,很难知道其中的奥妙之所在。
在说“江湖郎中”的“春典”前,先说说旧中国的“江湖组织”。
在封建社会,“江湖八大门”各有自己的“团体组织”与“首领”,这种“团体组织”各地称谓不一致,比如,在旧社会的“江湖武林”中,“山门”有“舵头”,“流派”有“掌门”,至于那“山主”、“庄主”、“观主”、“拳首”,就更不计其数了,还有如“长寿会”等大的“江湖组织”。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组织是自发的、松散的,并不需在当地官府中“注册立案”,但“会中”的规矩是得到遵守的。这种组织对内调剂江湖人员做生意的场所,维护江湖的“例规”,对外与各地社团组织解决“地皮租价”以及江湖人员适用的“地势”等问题。
“江湖社团组织”的“首领”一般都是“老江湖”,称“老海”或“老合”。“老海”是指那些“江湖术”精到且高超的人,并不是指一般卖几张膏药或摆个“测字”、“算命”摊的人,这种人只能算“半个江湖”,行话称“淡知江湖”。“江湖老海”必须是岁数够大,本领过人,且素有声望,能压得住阵脚,能够调停纠纷的首领。因此,真正的“老海”并不四处跑动,养家糊口,而是养尊处优,呼奴使婢,偶尔中了游兴,出门也是前呼后拥,水陆舟车,下榻深宅大院。比如大名鼎鼎的“张天师”,就是一位世代相传的“大佬海”(江湖中管父子相传的叫“父子海”)。
下面就“疲门(指医药行业,江湖郎中)”,部分“春典”行话做以介绍。
图片来自网络
一,江湖郎中、卖药人的春典
医生称“掌穴”。师傅称“帅天”。师承何处称“某某海”。由母亲传授称“母女海”。传授见教称“借模”。卖药的称“桃汉”。卖眼药的称“桃招汉”。卖咳嗽药的称“挑顿子汉”。卖药糖的称“桃罕子汉”。卖牙疼药的叫“挑柴吊汉”。卖大力丸的称“挑将汉”。卖仁丹的叫“挑粒汉”。卖闻药、避瘟散的均叫“挑董子汉”。玩打卖药称“吊棚汉”。分开单独卖药叫“撒星挑汗”。卖见效药力,真里刚的称“翟子汉”。
“闻药”、“玩打”这两个可厉害了,绝对称得上是,江湖中的“绝门秘术”,害人不浅,明天的文章我向大家揭秘。
图片来自网络
二,诊所、药铺、药具的“春典”
临时诊所称“座子”。专看“痔疮”、“治漏科”的临时诊所称“丁香座子”。生熟药铺称“汉壶瓤子”。卖“丸散膏丹”成药的铺子称“汗壶座子”。卖专治花柳病的药铺,叫“脏黏啃座子”。洋药房称“色堂汉壶座子”。
扎针称“插末”。注射药品称“插末汉”。江湖郎中手持的药囊称“无且”。小袋子称“罗星袋”。小尺称“分脉尺”。马口铁小桶(用于取牙),称“折脆”。药瓶子称“扎口子”。
图片来自网络
坐地(打地摊)卖药称“文棚“。变魔术、打靶式、练功夫卖药,称“武棚”。假药称“河间”或“拖”。新的假药称“托新汉”。草药称“夹草”或“草汉”。手持竹竿挂布幌子卖膏药,称“贷软”。药末称“末汉”。五香或小茴配的药粉称“香汉”。自己做的药称“攥弄”。药卖不出去,或坏了马头叫“腥地”。医术和卖的药全是假的称“理大腥”。露假(故意露出马脚)称放腥。
图片来自网络
三,对病人称呼的“春典”
病人称“科声”。男人为“丁”,女人为“柴”。姑娘为“花”。小儿为“春”。儿子为“尖生子”。女儿叫“朵花子”。老年男子为“苍生”。老年妇女为“苍柴”。给丈夫求药,称“他孙食码子求汉儿”。丈夫求治眼药称“他孙食码子耍捻招儿”。内行去捧场,骗外行的引路人称“龙头”。抓过路人看病称“抓飞点”。
图片来自网络
四,治病时使用的“春典”
治病称“班科”。治好病称“班好科”。真病称“新钢科”。假病称“拖汉”。与人治病称“打桩”。两人合治称“拢工”。用针治病称“挑红”。用刀治病称“标印”。出血叫“光子”。艾火称“秉离”。水调称“填冷”。人为的病症,或用药致使发病,或放毒治病,旧称“种病”,今称“放虎”。治疗人工制造的病症,称“收虎”或“捉虎”。用药或点穴术,暗中致使对方受伤和患病,然后去救治,使对方大破钱财,甚至倾家荡产叫“杀肥猪”。禁食牛肉、乌鱼、雁鱼、狗肉等食物称“忠、孝、节、义”。在气功中以功夫示人,胜负立见称“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