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8下第七章第1节《南方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三步:在大杨地理公众号复制粘贴输入获取的口令,即可获取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域差异”的内容有3条,其中,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3条: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联系与差异2条: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活动建议】
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说明】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但所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本单元所有“标准”。
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课标解读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将原标题“地理差异”改为现在的“地域差异”。“地理差异”的涵义较为宽泛,“地域差异”则相对更具体,同时,这一标题与世界地理部分的“地域发展差异”相吻合。另外,2011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原内容的第3条“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补充完善为“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目标更明确。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删去了以下内容:“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同时降低了难度。其他各条仅做了个别词语的修改,使语言表述更准确。
另外,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将“活动建议”进行了删减和整合,新增了“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等活动建议。“说明”中明确了“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并新增了“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同北方地区一样,南方地区也是“中国地理差异”的细化和深入,是认识该地区其他更小尺度区域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样,尽管本专题可以承载以上7条内容,实际上并不是每条内容都需要在专题完全落实。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我们在本专题仅需要落实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即可,至于“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最终在四大地理区域全部认识完后能够落实即可。同样,“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专题也是能够落实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即可。
“认识区域”的5条内容,在世界区域地理以及中国北方地区的各区域中已经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本专题仅仅是换了一个区域,所以,它最适合作为一个巩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的案例,不需要我们再次逐条进行重复“教”。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区域的“联系与差异”,即重点关注“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温故而知新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属于同一尺度的区域,所以,两节教材中可以落实的课程内容也基本相同,认识方法也就基本相似。所以,在认识南方地区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先对之前学习过的北方地区进行简单的回顾。这个回顾,不仅仅是对区域特征进行回顾,更重要的是对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之后,我们再引领学生参照北方地区的研究方法进行南方地区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巩固区域地理研究的一般方法。
2.进行区域对比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认识南方地区的时候,最好与之前学习过的北方地区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对比,也包括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品种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刻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同时,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一步理解“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并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人地协调观念。
3.关注区域内部差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也就是该区域的特征或者说共性。但是,任何区域内部也都是有差异的。在课堂实施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共性,同时还要在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内部的差异。认识这种差异,将为后面认识该区域内更小尺度的区域奠定基础。关于南方地区内部的地形差异、气候差异、土壤差异以及农产品差异等,教材中都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教材中甚至还提供了“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可见,关注这种内部差异,同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落实“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一目标。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中国地图或南方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资料,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色,巩固认识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
3.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资料,比较南方地区的内部差异,并分析差异原因,巩固认识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南方地区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
5.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地图和资料,说明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