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702期:发现本身即是改善,“社恐症”患者心中的那么多纠结到底都是从哪里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702期#

有社恐倾向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产生恐慌退缩的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导致身体上的一些反应,比如说眼红心乱、手抖出汗、声音打颤等等。不过单纯用恐慌或退缩来描述社恐症还不充分,还需要加上一个词,就是纠结。

一般来说在沟通交流开始之前,会有各种担忧,会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担心哪些方面一不小心表现不好出了洋相,被人嘲笑。由于过度的担忧害怕导致了退缩,错过了眼前的机会,随后就会非常自责,心里很懊恼,觉得自己没用。接下来又会有各种设想,下一次类似情况发生了,我会怎么做怎么做,会尽量表现完美一点,会尽量精彩一点。等到下一次交流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一瞬间心里边压抑住的那些担忧又会爆发出来,而所有之前设想好的美好方案一下子都会烟消云散,随后整个人又会陷入懊恼和自责当中。

整个人进入了一个怪圈当中,担忧、退缩、懊恼、设想,然后再担忧、再退缩、再懊恼、再设想。所以实际上当你身边坐着一个有社恐倾向的年轻人,他虽然坐在那一声不响一动不动,但实际上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边,他心里已经有好多小人无数次在打架了。那么话说到这儿,我们禁不住要问一个问题,一个有涉恐倾向的人,他内心深处的那些恐惧和纠结到底是从哪来的?

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从童年来的,从家庭中来的。一个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如果家庭中的父母是比较专制、比较挑剔的,习惯于用指责和批评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天长日久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形成低自尊的人格。没有自信,自我评价比较低,随后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出现恐慌纠结等等心理状态,产生社恐倾向。

确实我们看到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童年的成长经历,这些是造成社恐倾向的主要原因。不过话又说回来,童年不能再来一遍,父母也不能选择,而且作为子女,即使你明白了这一番道理,你也很难去改变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推荐第一种方法,叫接纳法。我记得之前讲到心理学话题的时候,我们讲过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案例,通过很多成功的治疗案例,我们可以推导出一句话:找到原因,症状自然消失。一个有社恐倾向的人,如果能正确地理解自己的倾向,认真的去观察和反省自己的倾向,并且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心理倾向的成长原因、家庭原因,那么接下来症状自然就会消失或者缓解。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原因并且加以深入的分析,这个过程特别重要。

那么进一步来说,如果找到了成长原因、家庭原因或者是父母身上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对抗,也不是试图改变,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接纳童年,接纳成长,接纳不完美的父母,并且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方式方法。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对孩子的刻薄挑剔或者是专制暴躁,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美好的动机,就是希望孩子更好,希望他变得完美一点。尽管方式方法有点简单粗暴,甚至有点偏执,但是动机和愿望都是美好的,这一点我们要少抱怨多理解。在理解了父母,接纳了成长之后,也就会放过自己,也就不会再跟自己纠结较劲了。

第二种方法是回避法,既然社恐倾向来自于低自尊和对自我的低评价,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就一定要远离,这种人就是喜欢挑刺,喜欢给别人挑毛病的人。观察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在很多团队中都有这样的刻薄之人,这样的人往往只说缺点,不说优点,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第三种方法是支持法,这种方法跟第二种方法是相对应的,在人群当中要远离那些刻薄挑剔之人,那么相对来说要跟什么样的人亲近呢?很简单,就是跟温暖善良,懂得给你支持,给你点赞的人亲近。这样的人会发现你的优点和长处,会在困难和挑战的时候给你鼓励、给你能量,可以说这样温暖的朋友是我们社会交往中的加油站。

第四种方法就是参与法,在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不快乐,你就帮别人去快乐;如果你没办法放松,你就帮别人去放松;如果你不自信,你就帮别人去提升自信;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不了,没关系,你就帮别人去解决问题。在帮助他人、成全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状态就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继续这个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