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这样收官 || 重实践 谋新篇 启新程——《藏书报》创刊20周年专场拍卖、作者编者座谈...

2000—2020

20年,1000多期《藏书报》

陪伴藏书人、读书人一起走过

  20年,50000多个版面

记录了藏书文化的传承

瞄准
完美收官,向未来再出发
 
距离跨过2020年,还剩下6天。
12月25日,“《藏书报》创刊20周年纪念专场拍卖”在北京一得阁美术馆成功举办。
此次专场拍卖不仅是“《藏书报》创刊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也是《藏书报》2020年全年出版和运营工作的收官之战。活动由《藏书报》与北京泰和嘉成拍卖公司联手,纪念专场共有涵盖明清古籍、民国精刻、家谱信札、碑帖拓本、文房雅玩等在内的133件(册)拍品上拍,得到广大藏家的广泛关注。
拍卖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读者通过线上、线下、电话委托等形式参加拍卖会。明清古籍引起全场激烈争夺,明嘉靖刊本《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别集》,明崇祯刊本《本草纲目图》,明汲古阁刊本《文选》六十卷,明洪武南藏《三经同卷》,清刊本舆图等受到藏家关注。民国精刻本表现强劲,蓝印本《吹万楼文集》(民国30年,1941年)以5.5万元成交,木活字蓝印本《千字文》以4.5万元成交,暖红室刊本《玉茗堂还魂记》红印本《当湖历代名人画传》均拍得善价。名人信札作为此场拍卖的特色之一,匡源、于右任、陈箓、向达、杨朔等名人书札表现出色。

蓝印本《吹万楼文集》

此次活动也是《藏书报》立足读者定位,整合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发挥纸媒平台作用,与拍卖界合作,深度拓展的重要实践。


聚谈
历史留痕,兼回顾更展望
 
20年来,《藏书报》和读者一起走过四季变迁,记录下藏书人的生活、与书有关的故事,也记录下属于书业和书业从业者的历史嬗变。
20年后,《藏书报》开门问计,邀约作者贡献智慧,共谋发展。
拍卖会举办前一天,12月24日,“《藏书报》创刊20周年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在北京西城区茶伴书香驿站举办。特邀部分在京作者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藏书家熊光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籍专家翁连溪,信札收藏鉴赏家方继孝,藏书家陆昕,民国期刊收藏家、书话作家谢其章,古籍拍卖专家彭震尧、刘禹、韩超,红色收藏家秦杰、彭援军,新文学版本收藏家、书话作家柯卫东、胡桂林,民国版本研究专家、国家图书馆荣杰,作家张钊,以及孔夫子旧书网创始人、CEO子夏,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等作者、读者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专家们就《藏书报》2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为今后《藏书报》内容建设、运营方式等建言献策。
室外寒风刺骨,室内其乐融融。
与会专家学者对《藏书报》20年来,努力坚持办报特色,不断探索办报路径给予充分肯定。大家认为,《藏书报》20年来不忘初心,坚持深挖“藏”的特点,记录藏书生活,传承藏书文化,延续了专业性报纸的生命力,并做到了精、专、优;20年来硕果累累,坚定了纸媒紧抓特色、不断回应读者关切、努力提升内容质量的信心。在新媒体时代,《藏书报》要生存要发展,应在传统藏品之上挖掘时代内容、赋予更多时代价值,让内容不断吸引新的受众。《藏书报》要以纸媒为主要传播阵地,丰富纸上与互联网有别的信息品种、内容,做到雅俗共赏,不断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向年轻群体靠近,创造话题,培育更多受众,必将成为一张有灵魂的报纸。

蓄能
接续奋斗,向深融再前行
座谈会上,《藏书报》编创人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互动。河北阅读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藏书报》总编辑王雪霞表示,多年来,《藏书报》立足专业特色,深耕优质内容,创办特色专版专刊,提升内容质量;连续多年举办“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论坛”“京津冀地方文献论坛”“中国民间古籍收藏与保护论坛”等论坛展览,增强了报纸在图书馆界、藏书界、学术界的影响力。整合资源,纸媒平台化运营,承接国家图书馆“工匠筑梦——古籍修复影响力人物口述记忆”拍摄、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国民间收藏信息数据库”信息采集等项目,增强了报纸的项目运营能力。
站在新起点,《藏书报》将深刻把握“变与不变”这条主线,坚守特色,创新方式,“守正创新”,既要坚持纸媒为依托,又要融合发展迈步伐,适应读者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编创团队将齐心协力,将《藏书报》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纸媒,打造好藏书文化传播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