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用拳把自己练成伞,而不是把拳当伞。

痛苦是因为对抗事实,

焦虑是因为对安全有需求。


终其一生,人都在追求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无常却是人间真相,没有什么可以成为保护伞,唯有在不安定中锤炼出一颗恒常不变的心,才是我们的功课。
太极就是协助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有万物一体的意识。分阴阳,不是为了分,是在分中,练出守中合一。
我们的功课是了解到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保护伞,我们的相遇不是为了依赖,而是在彼此给予中,成全彼此的向往,成为独立自由状态。
愿你在心中铸造出自己的那把伞,不会因任何人有变化,也不会被任何人拿走的,你来做主的伞。
“守住中,往开里打”,这是杨露禅祖师离开京城时,送给吴全佑的话。
你看到了吗?这就是在说一把伞。有拳友问我:什么是守中,开哪里?拉开也是合吗?是的,如果你站在二元的角度看,很难想明白,一旦你有一体意识,就很容易理解了。
举个例子,我开门,门轴一定是不动的(守中),门打开了,里外两个空间就合成一个了。就像打伞,你一定是得握紧伞把,伞把是不动的(守中),伞把来回晃,你怎么打开伞?推动伞珠,撑开伞架,伞柄在整个开伞的过程都是不动的。伞柄就是伞的中轴,就像人的脊柱一样,伞头伞尾就像人的头脚。撑开的伞部就像四肢或是周身撑开的皮肤和筋。注意无论是收还是放,伞棱不会变短,就像人的骨头不会一会儿长一会儿短。当你撑开伞的时候,伞棱的连接处是正好都要咬合住的,所以开就合上了。
练拳从预备式开始,就像拿住伞把了,定住伞头伞尾了,伞就开始在撑开了。整个行拳的过程,身体都像撑开的伞一样,都是撑开着的状态,这就是在带着功练拳
自始至终都有的这个像伞一样撑开的状态就是掤劲。而招式或者说太极八法,就是在讲伞的用法。
所以带着功练拳,即在练体也在练用。
当然了,初学时,自始至终都要有的那个东西,容易丢,练习一段时间也会丢,是这样,要不然你以为我们反复研习拳架在干什么?
所以用拳把自己练成伞,而不是把拳当保护伞
这里拿出一个动作:弯弓射虎,用这个视频的讲解来协助大家理解。
我们就讲这一个小点,最近看陈丹青【局部】,每次他都说,我就找一个点,讲一个点,是啊名画那么多,美术史那么长,从哪里开始讲起呢?就从一个点,很小一个点。
去年有跟我学太极拳三四年的一个同学还在说太极拳好难,其实我一直偶尔有遇到这样的反馈,以前也许我还可能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很多别人学不完的东西,做不到的事,但我现在不这么想,我更多是在想她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抛开我,抛开所有,去看问题本身,去把自己抽离出来,看教学者和学习者,感受那个能量,到底在传递什么讯息。是的,我知道了,是我给多了,以前看一本教育类的书说“给予的越少越好”,一直不太明白,但现在知道一点点了,精准而有效的给予对方当下正需要的,不是多也不是少,是正好他需要的那一点点,这就是恰到好处的意义吧。
所以线上课和线下课的区别很大,线上课是把一个固定的东西放在那里,是固定的有形的知识。而在线下是彼此能量的共振和应时应机的知识,而这应时应机的知识,是智慧和能量,是共振的场。维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同学问我,线上和线下有什么区别,看线上课能学会吗?能,能学会你该学会的。
付出什么收获什么,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各有各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这样简单。你选择适合你,你向往的方式就可以了。万事没有定论,重点的是心安放在哪里。
有的学生很轻松,我也很轻松,收获反而很大,因为起码在太极拳方面,他现在不会比我更知道他应该怎样。所以真正来线下想学的人,不会问都练什么第一步什么第二步什么,全是规划,规划是头脑的东西,不是直觉,不属于心,更远离道,是不自然的状态。
所以我的课堂会有内容,比如是太极拳85式还是13式,会有主题,会有方向和点,但不会罗列具体的步骤,那是机械的,机械的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是现在整个教育的问题,整个人类社会受工业化思维影响的结果,你看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人,这方面问题就少一些。规划的东西只是知识,就好像堆在仓库里的工具,看着都很有用,但你用不上,不会用。
对于急于想学太多,不会放松的学生,则需要花费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去平衡他的观念,而真正的教学都是在轻松信任后才能发生的。
我请我的师父,请他每次对我说一句话,只要一句,但这句是只对我说的。师父讲的其他的我也都听,唯有他只对我说的那句话,每次都让我有醍醐之感。
所以老一辈学拳会问师父要话“您给句话”,但也不是你要就能有的,这也有个时机,或者可以说“您看着给句话”,师父说没有那就是没有,或者不需要或者没到“有”的时候。
反正呢就是反复只参那一句话,其他的就放轻松,能听到多少是多少,不能因为不重要的,耽误了最重要的,想都要,就是最后什么也要不着,这是我的学习心法,分享给大家。
少就是多,真传一句话,就是应你的那句话,会让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