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醉了泉边垂柳,水中花影动
叶京曾拍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热门电视剧,从剧转影,将打磨多年的剧本拍成电影处女作,历时四个半小时,书写自己的红色青春记忆。与《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蓝色骨头》导演崔健一样,叶京也是大院子弟,对红色年代有着深切的记忆和浓浓的情怀。影片跨度极大,通过倒叙,追忆1969年左右中国特定时代下的青春成长,讲述薛北宁在宜宾的青春往事。
从结构上讲,《记得少年那首歌》有着赛尔乔·莱昂内《美国往事》的影子,哥儿几个时常唱起的少年那首歌《送别》,就像《美国往事》中反复出现的列侬的《Yesterday》,从叙事结构与细节处理上,显现出叶京想要做一部“宜宾往事”的野心。
薛北宁作为叶京的代言人,在2010年回到宜宾,寻找年轻时的兄弟们,由此带出1969年左右的青春往事。可以说,这部大部头影片的精华部分就在对青春的复刻回忆上,虽然布景、道具等太过崭新,丧失时间的味道,无法还原历史质感,但经过体验生活的演员们的表现,还是相当高的传达出红色时代应有的样貌,他们生活在部队大院,有着天生的优越感,看内场电影、群殴打架、追女孩子……
这些生命经历鲜活生动,独特非凡,在银幕上挥洒着中国电影少见的“混”文化。青春个体的自然勃发与革命时代气氛,二者结合而成的荷尔蒙与肾上腺素齐飞。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者对红色年代抱有情怀的人,想必看这部影片共鸣极强。
当薛北宁的哥哥薛北京登场后,整部影片变得尤为好看起来,薛北京这一角色就像那个时代中人一样,带着一股大院子弟特有的优越感和流氓气,带着小哥们儿几个玩,帮弟弟追女生,带哥们喊着口号痛扁敌手。
叶京曾说,像王朔、冯小刚见到他哥哥,都很崇拜。薛北京这一人物的塑造便以叶京的哥哥为原型,角色塑造相当精彩,人物命运的起伏也看得令人揪心。
除了鲜活生动的人物与经历外,青春段落的时代符号也令人感怀颇深,他们看手抄本《曼娜回忆录》,听《一个资本家的女儿》、《送别》,这些过去的记忆又重新召唤出来,变成令人感触的扎实细节,散落在这部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春往事里。
影片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也是一部主观激情运作下的电影,充满真实的记忆与感人的细节。不过,影片观感上还有诸多电视剧的烙印,而且导演本人出场并不是明智之举,结尾处看着昔日兄弟死的死、生不如死的生不如死,导演的眼泪与煽情虽真挚,但略显冗长,个人情绪在后半部影片无限渲染扩大,进而主导了下半部电影,这样的主观激情运作显然超出了电影所能承载的范围,有些过犹不及之感。
《记得少年那首歌》先导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