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常用药应用全解

桂枝

一、应用:

1.治心悸、气上冲等,认为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作用,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2.治疗出汗。汗为心之液,汗多者多心悸,桂枝能温通心阳,可治疗汗多、心悸等,桂枝汤是主方。

3.药证

桂枝舌:舌质淡红或黯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桂枝体质:“林黛玉”为代表。

二、经验:使用桂枝,配伍极为关键。

1.桂枝甘草是平冲定悸的主药。但配伍不同,主治也不同。

桂枝甘草茯苓为动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是惊悸;桂枝甘草人参麦冬是虚悸;桂枝甘草五味子是咳逆而悸。

2.治疗自汗。

桂枝汤治脉弱自汗;桂枝加附子治身痛自汗;桂枝加黄芪汤治身肿自汗。

3.另:

桂枝甘草配伍麻黄,无大汗亡阳之忧;桂枝甘草配柴胡,则有发汗透邪之功。

4.经验方:桂枝10g,附子10g,细辛6g,甘草3g。用于治疗以身痛、汗出、脉弱为特点的疾病,如腰腿痛、头痛、神经痛、肿瘤疼痛等。

三、用量

仲景用桂枝有三个剂量段:

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

中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

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

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g,甚至达30g。

四、学术争鸣:

有学者认为:仲景方中的桂枝就是肉桂。

芍药

一、应用:

1.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仲景对此汤解除肌肉挛急的作用是相当肯定的。另:腹痛也是挛急性的症状。

2.腹痛时,仲景必用芍药。

3.芍药能用于便秘者。

4.咽喉疼痛不是芍药的应用指征。

5.芍药枳实主治腹痛便秘,是胃肠动力剂,相当于西医马叮啉。

6.芍药配白术茯苓,是利水剂。

二、经验:

1.芍药兼治便秘。笔者经验,芍药量至30g以上,就有通便作用。

2.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

3.小建中汤是保肝方。P19

三、用量:

仲景用芍药有2个剂量阶段:

大量:4-6两,主治以腹中急痛为主证的病症。若配附子或黄芩,或配桂枝等则不必大量,用小量:2-3两即可。

芍药甘草汤原方用量各4两。

后世用量比例不一,从12:1到3:1不等。

甘草

一、应用:

1.用于瘦人。《神农本草经》载甘草能“长肌肉”。羸瘦可以看做使用甘草的客观指征之一。

2.咽痛,多用甘草。

3.甘草用于口腔黏膜病。咳嗽也是黏膜病。

总之,甘草证以体形羸瘦为客观指征,主治病症以干枯性(羸瘦)、挛急性(肌肉痉挛、绞痛)、刺激性(咽痛、黏膜溃疡)、躁动性(心悸、脏躁)、突发性(中毒、外科感染)为特点。

二、经验:

1.甘草6g,桔梗3g。为利咽方。

治疗急性咽炎,笔者常加山栀10g,连翘20g。加制半夏12g、厚朴10g,治疗慢性咽炎、梅核气等。

2.甘草6g,桂枝12g。为定悸方。方中桂枝多改用肉桂10g。

3.甘草12g,干姜6g。用于以吐涎沫而不渴、苔滑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大枣

一、应用:

1.张种景使用大枣最多的是与生姜、甘草分别同用。

2.临床所见,凡动悸者、脏躁者,多形体瘦弱、舌淡脉细,故使用大枣、甘草为主的方药,要注意辨清舌脉。

3.大枣味甘,含糖量很大,作为能量补充,张仲景对体质瘦弱的虚劳患者,常常大量使用大枣,最大量达30枚。

二、使用注意:

1.大枣一般不与麻黄配伍。

2.张仲景治疗胸闷气喘一般不用大枣,这恐怕与“甘能令人中满”有关。

3.治疗关节痛的麻黄方也很少配伍大枣,可能大枣大量服用能妨碍麻黄发汗功效的发挥。

麻黄

一、应用:

1.麻黄多用于无汗证,而与石膏同用时,则不必拘于无汗一证。

麻黄配石膏能调节发汗的强弱。石膏量大于麻黄,则不发汗而退肿。麻黄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汗。

2.麻黄配黄芪:主治关节疼痛、汗出身重而肿者。

3.黄肿,是仲景使用麻黄的客观指征。黄肿者的咳喘,麻黄最为适宜。

4.仲景使用大剂量麻黄强调脉象,如大青龙汤证的脉象为浮紧。浮紧即有力,是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一种反映。

5.麻黄体质-P38

6.配伍桂枝的麻黄剂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尤其是桂枝量大于麻黄的处方。麻黄汤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

7.麻黄6g,附子10g,细辛6g。是温性止痛兴奋剂,治疗腰痛效果最好。但以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为适宜。麻黄量在10g以上,芍药量在30g以上,服用以且须避风,服第一服时常常会周身出汗,腰痛随之减轻,以后再服就不一定会出汗,有效才常常三五剂内见效。笔者经验,本方加大姜、甘草、大枣等,使用更安全,汤液的口感也较好。

二、用量

1.麻黄的用量有多个阶段:

2.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g。仲景用麻黄多先煎去上沫。

附子

一、应用

1.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的恶寒,一般经发汗以后可以,但恶寒不仅不减轻,反而比以前严重,这种情况多出现于阳虚证患者,恶寒同时,常常汗漏不止,身体湿冷,精神萎靡,是使用附子的指征。

2.大剂量附子多用于痛证。

3.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证。所主治的二证之中,脉象沉微最为重要。

4.“附子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5.近代名医恽铁樵认为“脉硬有汗”是应用附子的特征之一。

6.仲景使用附子:止痛多与细辛同用;温阳止泻多与干姜同用;与白术茯苓白芍同用则利水;与麻黄芍药桂枝甘草同用治疗身痛;配人参治大泻而脉微不出;配大黄治腹痛而大使不通。

7.真武汤乃温阳利水剂,用该方以后能缓解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个人的经验,宜在真武汤的基础上加肉桂,甘草更好。

二、用量:

仲景用附子有2个剂量阶段:止痛炮用3-5枚;回阳生用1-2枚。

三、使用注意:

有毒,须久煎。

附子中毒,古时侯用甘草、黄连、肉桂、绿豆、黑豆汤解之。现代多注射阿托品、普鲁卡因等。口服浓茶也有解毒作用,目的是沉淀生物碱。

干姜

一、应用

1.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2.“干姜舌”:舌苔必白厚或腻,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层黏液,可称“干姜舌”。

3.干姜主治与附子相似,其区别在于:附子多用于心血管系统,脉沉微;干姜多用于消化系统,舌苔白腻。此外,附子能止痛;干姜除腹胀满,二者有内外之别。

4.干姜6g,甘草12g。为甘草干姜汤,本方为温中的祖方。

5.著者经验方: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10g,肉桂6g,甘草5g,茯苓20g,大枣12枚。主治: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见咳喘心悸、痰清稀量多起泡沫者。患者体形以瘦弱为宜。

6.与生姜的区别:生姜偏于止呕;干姜偏于止泻,二者有上下的不同。

细辛

一、应用

1.治“咳”,配干姜、五味子;治“寒”,配当归、桂枝、芍药、甘草。

2.细辛主治“口不渴”一证尤为重要。

3.细辛配附子、乌头等可用于剧痛。

4.“细辛舌”:其舌质淡红,舌苔白滑,上罩一层稀滑黏液,笔者称为“细辛舌”。

5.细辛主治咳逆上气,多配干姜、五味子,其痰必清稀;治四肢厥逆,多配桂枝、当归,其舌必淡红;治疼痛,多配附子、乌头、肉桂、干姜等,其疼痛必剧。

6.细辛与附子主治相似:但细辛主治必有水,附子主治必有寒。

7.细辛与干姜均用于不渴而苔滑者,但细辛能止痛,干姜能止吐利,前者偏于神经系统,后者偏于消化系统。

二、用量

仲景用细辛,入汤剂宜量大,2-3两。

吴茱萸

一、应用:

1.仲景书中寒都有痛义,用于“寒”病的方药大多有止痛作用。

2.吴茱萸量越大,大枣用量就越大。

柴胡

一、应用

1.小柴胡汤中加减唯柴胡、甘草不可减,故可视为小柴胡汤的核心。

2.所谓往来寒热,主要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或忽而恶风怕冷,肌肤栗起,忽而身热而烦;或心胸热而四肢寒,或上部热而下体寒,或半身寒半身热。这种寒热冲锋枪感还包括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如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再推而广之,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音响、气味的变化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可以认为是往来寒热的延伸。

3.笔者将胸胁部、身体的侧面、腹股沟等部位称之为“柴胡带”。

4.“柴胡体质”P81

5.笔者经验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发热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柴胡用量在20g以上方能显效。

6.四逆散是止痛升压剂。

7.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精神疲劳恢复剂。

8.笔者经验,使用逍遥散,除有腹痛等症状外,还要看舌,舌体要胖,边有齿痕,大使不成形,患者常有浮肿,尤其是晨起脸肿。

二、用量

柴胡用于发热,用量宜大;用于慢性肝炎,用量宜小。

半夏

一、应用

1.大剂量半夏用于治疗呕吐以及咽喉部症状。

2.半夏主治“呕而不渴,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证”。

3.不渴:指口腔无明显干燥感,也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甚至经常泛吐的清稀的唾液或胃内水液,其舌面也可见湿润的黏腻的舌苔。

4.“半夏体质”

黄芪

一、应用:

1.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者。

2.黄芪用于体形偏胖、肌肉松软无力者。

3.黄芪可与麻黄同用,治疗关节疼痛。

4.黄芪主治的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

5.“黄芪体质”、“黄芪肚”-腹部松软,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肚脐深陷,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

6.麻黄证与黄芪证均治肿,但麻黄为无汗而肿,黄芪为有汗而肿。

7.《伤寒论》不用黄芪,《金匮》罕见四逆。

8.笔者经验,治疗高血压浮肿,可重用黄芪30g以上,并配相同剂量的葛根。

9.大量使用黄芪的时候必须看体型,有无黄芪体质的存在。

二、用量:

现代用量:治疗浮肿,大量60-120g;治疗半身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g。

白术

一、应用

1.白术茯苓配伍可治小便不利及口渴。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及排泄不畅。

2.白术、黄芪均能利水。但黄芪主治在表之水,故浮肿、汗出比较明显,而白术主治在里之水,故以口渴、眩晕、身重、大便性状改变为明显。

3.使用白术不论体形胖瘦,但患者多呈黄肿貌,肌肉松软,容易浮肿,特别是尤为明显,如眼睑浮肿。另外,必见舌体胖大而淡,或有齿痕,或舌面白苔,或舌面水滑。

4.白术18g,茯苓18g,猪苓18g,泽泻30g,桂枝12g。五苓散的客观应用征,是患者大多舌体胖大而有明显的齿痕。

茯苓

一、应用:

1.悸、小便不利是使用茯苓主要指征。

2.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3.茯苓主治口渴及小便不利。其渴感并不严重,惟口内少津而思饮,虽饮而不多。

4.茯苓舌:舌体多胖大,边有齿痕,舌面较湿润。胖人舌体大,固然多茯苓证,瘦人见舌体胖大者,茯苓证更多见。

5.舌体胖大而有齿痕,多为五苓散证、苓桂术甘汤证;舌体瘦小而有齿痕,多为半夏厚朴汤证。

6.茯苓证与白术颇多相似之处,故仲景使用茯苓多与白术同用。所不同之处,白术重在治渴,而茯苓重在治悸。故前人称白术能健脾生津,而茯苓则能安神利水。

猪苓

一、应用:

1.猪苓与茯苓均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其区别在于:茯苓治眩性,猪苓治热淋。

2.仲景猪苓方仅三方,三方均有猪苓、茯苓,主治小便不利。

泽泻

一、应用

1.泽泻主治“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2.仲景用泽泻,多与白术、茯苓、猪苓合用,主治小便不利。四药的区别在于:泽泻主冒眩,白术主渴,茯苓主悸,猪苓主淋。

滑石

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

防己

一、应用

防己与泽泻都可治疗浮肿、小便不利,但泽泻治眩冒,防己治关节疼痛,主治有上下之别。

葛根

一、应用

1.仲景使用葛根必配甘草,主治头项腰背强痛拘挛。

2.葛根主治“项背强痛、下利而渴者。”

3.项背强痛一证,非葛根证所独有。然而下利而项背强痛者,为葛根证所独有。下利的程度越严重,葛根的用量越大,所以葛根证识别必须看下利的有无。

4.葛根还是治疗口渴的重要药物。口渴,是无汗而渴,多为口干而不能多饮。

5.葛根30g,黄芪30g,川芎12g,桂枝10g,赤芍20g,生姜3片,红枣12枚。(笔者经验方)主治中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

6.葛根黄芩黄连汤多用于治疗糖尿病腹泻以及急性肠炎、痢疾等。

瓜蒌根

应用

1.瓜蒌根主治渴者。其渴感明显而难愈,喝水有解渴。

2.瓜蒌根证的渴与石膏证的渴相似,但石膏证是烦渴,且有自汗出;瓜蒌根证是苦渴,饮水不解渴。

3.瓜蒌根证与半夏证正相反,仲景常常用瓜药根即去半夏。半夏证是口不干渴而呕,瓜蒌根证是口干渴而不呕。所以,两者不能同用。

黄连

一、应用

1.黄连配黄芩是黄连最主要的配伍,也是诸泻心汤之祖方。

2.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

3.“黄连舌”:舌质坚老,舌色红或黯红,舌苔黄腻而厚。

4.泻心汤(黄连3g,黄芩3g,大黄6g),是经典的止血剂、抗炎剂、解毒剂、健脑剂以及通补性的保健剂。

二、用量

1.仲景使用黄连有2个剂量阶段:大剂量除烦(4两),小剂量(1两)除痞。

2.笔者使用黄连,用于除烦在6g,用于除痞以及止利,则在2-3g。

黄芩

一、应用

1.黄芩与白芍、当归、白术、川芎同用可用于妊娠保胎。

2.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治热利、热痞与热痹等。”

3.黄芩证中烦热最为重要。

4.黄芩本是止血良药,后世则用单味黄芩治疗出血。

5.笔者经验,黄芩所主的出血,有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等,适应面较宽。不过,其血色多黯红,质或有血块,应是黄芩证的特点。

6.《伤寒论》黄芩汤是治疗热痢的祖方。

7.目前临床上泻心汤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其中,黄芩是必不可少的。

8.笔者经验,凡适用于黄芩者,其人亦必肌肉坚紧,面红唇黯红,舌质坚老,脉象滑数。

黄柏

一、应用

1.黄柏主治“身黄、发热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2.笔者治疗胆道感染,多配大柴胡汤,治疗尿踟感染、盆腔炎等,多配猪苓汤,再加连翘;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多配茵陈蒿汤;治疗痛风,多配五苓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配小柴胡汤等。

栀子

一、应用

1.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窒者”。

2.栀子、黄连、连翘均可治烦,但黄连之烦是烦悸,栀子之烦是烦闷,连翘之烦是烦而汗。黄连烦悸而心下痞,栀子烦闷而胸中窒,连翘烦汗而咽中痛。不过,临床三药常常合用。

大黄

一、应用

1.大黄证的客观指征为“口燥舌黄”,其舌质坚老,舌苔黄厚干糙,或如干焦锅巴状,笔者称之为“大黄舌”。

2.大黄体质: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黯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

二、用量

仲景用大黄有三个剂量段:大量(6两,18g以上),攻下。中量(3-4两,10-12g),活血通经。小量(1-2两,3-6g),除痞退黄。

厚朴

一、应用

1.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二、用量

厚朴大量用于治疗腹潢。张仲景常用至半斤。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人参与厚朴的比例为1:8,如以1两为3g计算,则厚朴的剂量应达到24g为宜。而小剂量则用于治疗咳逆胸满、咽喉不利,量仅2-4两。

枳实

一、应用

1.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2.枳实与厚朴经常遇用,两者均能治胸腹满,但厚朴除满,是除胀满;枳实除满,是除坚满。厚朴除满不治痛,枳实除满且治痛。

3.按照目前用法,大便秘结者用枳实,腹胀满者用枳壳。

二、考证

古今枳实同名而异物,仲景所用枳实,即今之枳壳。对此,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他说:“六朝以前医方,惟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亦只有枳实,后人用枳之小嫩者惟枳实,大者惟枳壳,主疗各有所宜,遂别出枳壳一条……,古人言枳实者,便是枳壳。”

薤白

仲景薤白方共四,薤白与瓜蒌同用者三,与枳实同用者二。

石膏

一、应用

1.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数或浮大、洪大者”。

2.黄芪、石膏均治汗出:黄芪主治汗出而肿,不烦;石膏主治汗出而渴,必烦。

3.石膏与桂枝均治汗:桂枝主治汗出而悸,其脉缓而迟;石膏主治汗出而烦渴,其脉滑数。

4.石膏、白术茯苓均治渴:石膏治渴而大饮热水,舌苔干燥或焦;白术茯苓治渴而不欲饮,舌苔薄白而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5.张仲景石膏多配粳米。张锡纯先生有石膏粳米汤。笔者则多配山药。

6.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中出现严重渴感、出汗等症状时,白汤可配伍人参同用,方如白加人参汤。

龙骨

龙骨脉:作为客观指征的脉芤动,脉浮大而中空,轻按即得,重按则无。一些体形羸瘦的患者也可见此脉象。

人参:总的看来,人参多用于消瘦或枯瘦之人。

麦门冬:主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者”。

阿胶

一、应用:

1.阿胶主治“血证,又以便血、子宫出血、尿血”为主。

2.仲景使用阿胶,必见血证。临床上,患者有以出血为主诉者,也有不以出血为主诉者,可以询问其有无出血倾向。

3.又其人多面色萎黄或苍白,皮肤枯焦,爪甲无血色是其客观指征。

4.阿胶为“衄家”之专药。

当归:合用当归,其人多羸瘦状,皮肤多干枯,或如鱼鳞状。所谓的肌肤甲错,甚至有脱屑,其脉多细。

五味子

五味子与泽泻均治冒:五味子治冒兼见咳,泽泻治冒兼治小便不利。

桔梗

桔梗专治咽痛。

桃仁

一、应用

1.桃仁主治“肌肤甲错”者。

2.小便自利与否,是鉴别桃仁证的指征之一。

你也可能感兴趣

  •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 自拟弃杖汤治愈数例痿证
  • 真武汤加减治肺气肿
  • 临床应用中满分消丸验案一则
  • 厥阴病的4大方剂解读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系列:半边莲
  • 张梦侬:论肾炎证治
  • 发热的另类思考
  • 王三虎:我的经方我的梦
打赏赞分享
(0)

相关推荐

  • 经方沙龙50医案@黄煌 常用19个经方的体会@五苓散方答证疑

    经方沙龙医案50则 ①长期低热案(小柴胡汤)②咳嗽案(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  ③咳喘案(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④眩晕案(黄芪桂枝五物汤)⑤眩晕案(大柴胡合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⑥尿路感染案(四逆散 ...

  • 果园安全用药技术全解!

    来源:植物医院 作者:段志坤 农药在果树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如果用药不当,不仅可能导致果树产生药害,还可能引起人体中毒. 农药药害轻则影响果树正常生长,造成减产减收,重者导致果树死亡:农药中毒 ...

  • 苹果花露红期用药技术全解!

    !苗木订购 砧木品种:M9-T337.M26 苹果品种:成纪1号,烟富3号,烟富8号,烟富10号,蜜脆,礼泉短富,华硕,魔笛,维纳斯黄金,瑞雪,秦脆,米其啦,马尼卡,海棠等等.正规苗木基地,树龄1-3 ...

  • 果树花露红期用药技术全解

    露红期是指果树中心花花蕾初现红色至花絮分离初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此时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但是近几年出现了很多露红期不打药,或干枝露红两遍合成一遍打的现象,这些做法对不对呢? 1 首先,露红期不打 ...

  • 漫谈经方常用药的古今异同

    第 1721 期 作者 / 田耿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 ...

  • 家庭常用药最全清单,点进来收藏一波!

    人有时可能有头痛脑热.腹痛腹泻.跌打损伤等现象,其实,就算不在当下,有些轻微的症状,也是可以先居家观察,再根据情况决定去不去医院.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家属常备药来缓解不适的症状了. 所谓家属常备药,有这 ...

  • 皮肤科外用常用药——(全)

    皮肤科外用常用药--(全) [京万红软膏]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烫 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 [参皇软膏]养血润燥,祛风.用于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的手足皲裂.干性脂溢性皮炎.皮肤 ...

  • 【男女】尿路感染,尿痛、尿少、尿黄、滴白——临床常用药(全)

    [1].复方金钱草颗粒(国药准字Z45021680)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中毒.肝胆结石.胆囊结石.尿路结石. [2].热淋清颗粒(国药准字Z5 ...

  • 经方常用药对总结

    药对又名对药,是中医处方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位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作用.药对首见于<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据统计<伤寒杂病论>共有147对药对:今整理< ...

  • 【用药原理全解】

    中医临床用药之基本原理(一) 中医临床用药一般应先了解其气味,形色.明确其所入何脏腑,何经络.掌握其主治功用.体会其治病原理. (一):五味之用 凡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