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形态和分布鉴别乳腺钙化性质?
作者|清和来源|医学界影像与介入频道随着高清晰度乳腺X线摄影和高频超声技术的日益成熟,对越来越多临床未触及肿块的妇女,在检查的过程中除发现乳腺疾病各种表现外,其中约2/3的女性乳腺内可以有钙化影。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导管原位癌占到所有乳腺癌的25-30%,而这其中的95%左右,都是因为在乳腺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了钙化灶而进一步确诊的。所以,乳腺钙化灶的定性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总结了一些乳腺钙化灶定性诊断的影像学特征,供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参考。钙化形态篇1.典型良性病变皮肤钙化乳腺皮肤钙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乳腺钼靶的轴位片(CC)和侧斜位片(MLO)上,钙化的形态相同。
乳腺轴位片(CC view)和侧斜位片(MLO view)中,钙化的形态、分布完全相同。血管钙化由于是乳腺血管壁的钙化,所以钙化呈线型、管状。
图中除了明显的血管钙化外,还有另外的单侧血管壁发生钙化,这个要注意和导管内钙化相鉴别。爆米花样钙化爆米花样钙化是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爆米花样钙化小而多时,需要进行活检以鉴别良恶性。
要理解接下来三种钙化的影像学表现,就要知道不同位置的钙化有着不同的形态:
左图为在乳腺小叶腺泡中形成的钙化,在影像学中通常就会表现为“点状钙化”“圆形钙化”“液平形钙化”;右图为在乳腺导管中形成的钙化,在影像学中通常就会表现为“粗棒状、短棒状钙化”。点状(<0.5mm)或圆形(0.5-1mm)钙化通常位于乳腺腺泡。圆形(0.5-1mm)或点状钙化的Bi-RADS分级原则如下:· Bi-RADS 2: 钙化灶分散· Bi-RADS 3 or 4: 钙化灶集中或者新发于乳腺癌侧乳房
牛奶样钙化在轴位(CC)表现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在侧斜位(MLO)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
粗棒状钙化这种钙化通常是在乳腺导管中形成。走形就是乳腺导管的走形,向乳头汇聚,双侧。常见于分泌性病变,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导管扩张症,多见于60岁以上女性。偶有分叶。如果钙化位于乳腺导管壁上,则会出现中心透亮区。不同部位的钙化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左向乳头方向聚拢、双侧乳房均可见。常见于分泌性病变,多见于60岁以上女性。
营养不良性钙化特征: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钙化形态不规则,呈中空管状改变。
2.不能定性的钙化不定形钙化(活检证实为FCC)
边界模糊钙化(活检证实为DCI)
不定形钙化的形态学与良恶性的大致关系为60%良性弥漫性钙化或者是双侧病变20%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eg: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20%恶性钙化eg:低级别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3.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不规则、非均质钙化(活检证实为高级别DCIS)
2、线形或分支状,或称之为“铸形钙化”,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活检证实为高级别DCIS)
钙化分布篇乳腺钙化的分布通常分为以下五种:
钙化分布与良恶性的大致关系为:
Tips:1、遇到数目比较多的钙化,重要的不是钙化的数量,而是每个钙化的形态。2、除浆细胞性乳腺炎容易误诊为癌外,外伤性脂肪坏死的表现与乳癌会更为类似,局部脂肪坏死形成肿块,并有毛刺,还可有钙化。但这种钙化出现几率比较少,而且会局限于病灶局部,不会大范围延伸。参考文献:http://www.radiologyassistant.nl/en/p4793bfde0ed53/breast-calcifications-differential-diagnosis.html#i4793bfde1fe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