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小锦囊
聋校语文教学小锦囊
李红梅
深圳元平特教学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话: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入学前聋生由于生理障碍,无法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学习语言,进而无法通过口语与人沟通交流。入学后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音、形、义的脱节,特别是书面语的应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
一、感悟生活——源于实际的情景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聋孩子用手语、表情等肢体语言把一件事情表述得绘声绘色,落实到书面语上却只有三言两语,“只有骨头不见肉”。究其原因是无法把握手语与书面语之间正确的转换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在低年级进行源于实际的情景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室内的突发事件,周围人、事、物的变化,也可以是教师事先安排设计的。总体安排也应该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词语—词组—简单句—复杂句。
比如:带上小黑板和学生一起观察校园里的花草学习“红花、绿草”;根据教室内的突发事件学习“霍XX哭了、丁X穿了一件新衣服”;教师事先安排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回到教室就学习“、我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之后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主题学习一段话:如《做游戏》、《游公园》、《我生病了》。这种教学内容很受学生欢迎。学习对于他们成为一种快乐:知识不再枯燥的字词联结,而是与生活中的人与事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很快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手语和书面语,建立了两者间的联系,并且逐步把握手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转换技巧。
二、积累运用——每天十分钟的说写训练。
聋校语文教材教法中提到,要提高聋童的语文能力就要“多读、多写、多背、多练”。一句话“大量积累,反复运用”。一年级时,我们就要学生在每天的第一节课前走上讲台,先尝试用手语向全班同学说一段话、讲一个故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书面语之后慢慢提高要求,在语文课前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句子,内容可以是昨天或今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二年级时学生所写的篇幅由一句话到两三句话再到有主题的一段话。教师再适当地进行引导,比一比谁说得精彩、写得通顺,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到了三年级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简短的日记了。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说写训练以“生活”为前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把生活故事用手语表达出来的机会,提供了把手语转换为书面语的机会,这一切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表达困难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你是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当堂批改。
在聋校五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简短的记叙文。以往在教学中,写是学生的事,改是老师的事。评讲也是所谓的“综合评讲”。对全班同学的作文做全面概括的总结,或教师对一篇较精彩的文章进行评讲。这种评讲完全是教师一人的表演,而写作的主体却不能参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的共同参与十分重要。不管是低年级学生所写的句子、一段话,还是中高年级学生所写的作文,教师都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请“作者”先说一说自己所写的是一件什么事,之后和同学们一起评论修改,最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如果有类似的问题,如词语颠倒可以先自己修正过来。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一个互相学习的环境、一个自我改进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拿来主义——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模仿写作。
语文课本选用的课文都是语句十分优美的精品。在阅读和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长处,读到喜欢的精彩的词和句子要摘抄下来,经常背诵记忆。在不断积累、丰富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写作。比如在学习优美的儿童诗“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管是你和我。但是当树梢颤动的时候,我知道风在那儿走过……”时,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学生能用手语表达“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管是你和我。但是当窗帘飘动(树叶飘落)的时候,我知道风在那儿走过……”虽然在写的时候用词还不太准确,还需要老师指导,但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五、学会分享——课外阅读之后的故事大会。
在聋校教学中教师有一个共识:学生阅读能力低下,语文课上对老师依赖性大。他们平时不爱读书看报,即使看了也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对此教师应从低年级进行阅读指导。最初是在教师统一组织下的集体阅读,提出思考和练习题,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完成阅读目标之后请同学上台,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一讲。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后,可以每星期组织一次故事大会,并进行评比和奖励。既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