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软弱的方法:让自己刚起来,该怎么做
摘要:【管理情绪做倔强的小草】要想克服软弱。核心只有一个字:“刚”。磨砺刚强的内心,培养坚强的意志。
第一步不回避。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如果连自己的不足都不敢直面面对,就没有以后。不回避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增加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一点可以用通过学习知识的方法来做到。
第二步,在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通过具体的事件磨砺自己的心性。内心强大了,有股力量支撑着自己,信念就产生了。
第三步,在逆境中升华自己,再一次扩大自己的认知,和前边形成闭环。当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理念刻在骨子里的时候,“刚”就形成了,自然也就摆脱了软弱。
软弱表面意义是身体的不结实,大家都知道那可以通过科学锻炼的方法让自己强壮起来,如果想要这样的方法可以私信我。
在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怎样克服软弱的性格,让自己刚起来,从心灵深处变得强大。老实说一个人身体的强壮很容易就可以练就,内心的刚强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那样的气概。
先来说第一步不回避。这是最基础的一步,这个步骤退缩了就没有了以后。大家玩得刚枪游戏不正是不回避的典型证明吗?
游戏中大家很容易刚起来,因为可以重新来过。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有自己的盘算,盘算过后因为惧怕一些东西就选择了回避。
回避经常会发生,有一句话叫做:前怕狼后怕虎。一个人一旦这样的心思多的时候,回避自然就产生了,但也不是说不回避就是简单的直面刚,如果只是那样,更多的是匹夫之勇。
生活中也有很多看似很柔弱,表面上是退了一步,是在回避,但从整个来看,对方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他的行为是柔弱的,但内心是刚强的,和软弱唯一沾边可能就是看起来很软弱的方式,那是他获胜的手段而已,骨子里的刚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步提起了认知,就是一个人看待事物本质的能力。这个步骤上边我们也提到了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去获得,但仅仅靠学习得到的只是知识,也就是仅仅是认识了本质。
就像生活中我们受教育学习都知道要见义勇为,要多帮助别人,面对事情不要轻易放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知道的内容,为什么遇到类似情境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回避,就是因为少了一些在具体事件上的磨练。
王阳明在他的心学智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讲究事上练。在具体的事件中磨砺自己的意志,为此还提出了工作也是一种修行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几百年后的曾国藩身上得到了验证。
曾国藩曾经在第三次戒烟的当晚写过一篇《日课十二条》,为自己规划了以后每天要做的内容,此后30多年里他都是按照这个规划去做的。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身体体弱多病,看起来也很软弱,但他的性格他的精神却是刚强的很,胸怀一片赤子之心,正是他在世事中的磨练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一代鸿儒。
第三步,在挫折中在逆境中敢于挺身而出。挫折和逆境就像是灰暗的天空,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让人常常觉得透不过气来,很多人开始从心里已经对挫折低头了。这也恰恰是自己挺身而出的机会。
逆境和挫折是强化信念,磨练意志力最好的磨刀石,逆境每个人都会经历,有的人身处逆境临危不乱,越挫越勇,有的人在顺境中能够刚起来,在逆境中因为缺少了那一份自认为的底气,开始变得软弱。
曾国藩在那个年代也是看到了这一现象,选择挺身而出。他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曾经就改过一个字,让皇帝不仅没有因为他打了败仗而责罚他,反而对他大为赞赏。那就是他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一字之差含义就差了很多。
大家熟知的越王勾践在败给了夫差之后,忍辱负重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从此卧薪尝胆,在挫折和逆境中磨砺着自己的内心,一步一步在逆境中成就了自己。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过太多让人寒心的事情,之前报道过一个大学生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阶段,在生活的挫折中挺不过去,最后选择了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回避这个世界。一方面我们哀其不幸,另一方面又怒其不争。这在本质上不也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吗?
有一句话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很励志,或许也会有不少人把它当作鸡汤。但这句话就道出了如何克服软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个人的认知会改变,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不会为挺身而有所思量,特别是在身处逆境的时候能不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通过具体的行动去和困境正面刚,这些都在变,唯有信念不变,意志才能坚强。
最后决定这一切的根本就是一个人他的价值观是怎样的,他的信念是什么,如果他认定一样东西可以超越了自己生命,并且矢志不渝地去做,就不存在软弱了。
有信念做支撑,有具体的行动去磨砺,不惧怕挫折,就有了刚的底气。底气不仅仅是指自己拥有的实力,还在于那颗源源不断给自己提供动力的心。
这中间少不了生活中风餐渴饮,晓行夜宿的的困顿,也少不了精神上出现困惑,迷茫,无助的煎熬。而这些不恰恰就是自己修心炼心的必要过程吗?
软弱并不仅限于性格和行为,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是否有一颗刚强的心,它所产生的信念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决定。
大部分人不是软弱,只是没有形成自己的信念,没有坚强的意志,就缺少了那部分刚的底气。情源于生活,感发自内心。管理情绪做倔强的小草陪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