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朋友之间,千言万语不如一杯酒
每次和朋友聚会,酒是必备之物,虽然我酒量并不大,但如果没有酒,似乎很多话就无法说出口。这可能是中国人普遍的含蓄性格,酒是最好的沟通媒介。
对于古人来说,酒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鸿门宴必须有酒,青梅煮酒也必须有酒,杯酒释兵权当然更少不了酒,好像没有酒,事儿办起来就没那么顺畅。
除了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酒还是抚慰人心的双手,失意之时,朋友递过来的一杯酒抵得过千言万语。中唐年间的韦应物就深明此理,在他的诗里,酒随处可见。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此时的他心情并不愉快,时常与方外之士交往,追求一种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境界,借以排解心中对时局的忧虑。
一个深秋的午后,倍感孤独的韦应物想去寻访一位山中道士,不料却无功而返。失落之下,韦应物默默的回到府衙,然后写下了这首温暖又凄清的小诗。
山中道人到底在哪里呢?韦应物猜测他可能正在涧底打柴,从而想起他日常生活的艰辛。此时此刻,韦应物“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然而,山深林密,到哪寻找那位朋友呢?
此诗的语言表面极为平淡,实则蕴含深挚的感情,举重若轻,浑然天成,曾有人评价道:“无烟火气,亦无云雾光,一片空明,中涵万象。”可谓的评。
历代诗人对韦应物的这首诗喜爱有加,苏轼还曾步其韵“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终究还是差了一层境界,“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绝唱不当和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