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预警心电图分析(经典病例)
一、心源性猝死(SCD)的特征
病魔之首:最可怕
SCD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已有猝死表现,只是经常被忽略。据统计,SCD患者有80%死于心律失常,其中83%死于快速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17%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从病因分析,冠心病是导致SCD的首要原因,约占65%,其次是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 另外约10%的SCD由一些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导致。 心电图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应用普遍、便于随访等优势,特别是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猝死预警心电现象,应成为检测、发现和随访可疑猝死者的重要手段。
二、SCD心电图
本图显示多导联ST段下移>0.5mV,提示多支病变; 近年来的资料证实,同时伴有STaVR抬高>STV1抬高者,为左主干病变。
缺血性J 波出现提示:心肌外膜与内膜复极1相与2相初存在明显电位差; 复极的这种离散度是心脏电活动不稳定标志; 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
前降支近段多呈完全性闭塞或严重狭窄 多伴有多支冠脉血管病变 前壁心肌梗死多见 预后差 死亡率高 严重心律失常多见 泵衰竭多见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此种心电图改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多发生在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 R波振幅增大 ST段呈尖峰状抬高 QRS波轻度增宽:QRS波、ST段、T波形成单个三角形 常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严重心肌缺血 易发生室颤、泵衰竭及猝死
短:室早增加随后的复极离散度 长:代偿的RR间期长,形成慢频率,随后QT长,复极离散度大 短:落入离散区,触发TdP
第二个早搏侵入了第一个室早复极离散区而触发Tdp 长RR间期延长QT间期及复极离散度(出现新功能性阻滞区) 总之:触发→折返发生
QT间期延长并不一定都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只有QT间期延长同时伴有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时才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延长的主要病因有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或毒性作用、严重电解质紊乱、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心肌病、脑血管疾病等。
特发性SQTS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原发性心电疾病)。Brugada&洪葵等进一步证实基因突变,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相钾离子流迅速外流,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不均一性缩短,形成短QT间期; 短QT间期的同时,增大了M细胞与其他心肌细胞的复极离散度,是促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心电图特点:必须具备 ①QT间期<300ms; ②QT/QTp<80%; ③QTc间期≤320ms。 排除可引起继发性QT间期缩短的相关病因或诱因。
继发性SQTS是一种获得性心脏离子通道病,是由后天病因所致的QT间期缩短,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 相关病因有洋地黄中毒、高钙血症、高钾血症、低温、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变异型心绞痛、脑血管意外、乐果中毒、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温、服用激素类药物(乙酰胆碱、儿茶酚胺、雄激素等)、心动过速以及自主神经张力失衡等 。
心电图特点:必须短暂具备①QT间期<340ms;②QT/QTp<88%;③QTc间期≤340ms。 临床特点:必须具备引起继发性QT间期缩短的相关病因或诱因,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在病因或诱因去除后,QT间期可恢复正常或延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