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故事 | 教书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七六年那入雁北师专,八零年分配于忻州师院。曾任忻州师院中文系书记。
教书(青年纪事之九)
文/老农民
73年春季开学,我到豆村西营学校当了民办教师,教了书。这期间其实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本来,豆中毕业后,68年秋季,就在本村当了民办教师,俗话说:“家有五升粮,不做孩子王”。总觉得当个教书匠,力气无处使,憋屈窝囊,还不如受苦好,最起码痛快。
想不到72年520基地八个月的背窑,让我知道了世上还有自己吃不了的苦,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不再是如前所想,只要有自信,肯吃苦就会无往而不胜,其实,再有自信心,保不中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成粉碎。人说背窑,须有“骡马的骨头”,退一步说即使有骡马的骨头,也有累死的时候,况且还没有这类似的骨头。一次出窑就是一次小死,怪不得中途有很多人跑路,自己虽然坚持了下来,却也领教了什么叫苦不堪言,不得已重回老师这个行当。
我在西营当教师的四年间,正是西营学校大发展的好时光。由小学五年制升为初中七年制,再到高中九年制,蓬蓬勃勃,无限生机,确也为西营村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初到西营,我代六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数学老师,后来又兼代物理。虽说三年初中知识,自己完完全全学了下来,但由学生变为老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给学生,那也确实不容易。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真不知那里自己以同等学历教授同等学历的学生,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
不过,四年的西营教书生涯,生活是紧张的,心情是愉快的。有一件事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失笑。就是76年寒假期间,豆村片联校举行了一次普通话、“三算”推广集中研讨会。我被确定为普通话推广的示范者,讲授毛主席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内容且不说,单就讲授语言用普通话,想起来就让人失笑。自己本就嘴笨舌拙,讲的又是地道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八杆子也打不上,却要做示范,真人哭笑不得。可联校长殷云龙老师,态度坚决,无法推辞,只好勉为其难。先请教同事,再拜豆中著名语文老师刘嘉珍为师,虚心学习,努力实践,总算交了这一差。
普通话,一直是自己一生的弱项,想学可总是学不会,只好用五台普通话讲授,外地学生有时听不太懂,只好借助大量板书,好在板书的粉笔字还凑乎。
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也是分享的时代。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