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坡体病害处治方案讨论

一、基本情况

既有某路堑边坡依附于自然坡度 35~42°山体,开挖边坡坡率1:0.3~0.5,坡高15~25m。坡体主要由厚度约12m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砂岩组成,其中砂岩呈反倾。由于降雨造成距坡脚水平距离约100m处出现连续贯通状、宽10~20cm的拉张裂缝,距坡脚水平距离约70m出现的3~5m错台。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图1 水毁坡体病害全貌

图2 滑坡后缘下错

坡体病害发生后,技术人员拟采用1:1.25的坡率刷方,形成了高约88m的高边坡,采用二、三、四、五级边坡锚索框架,一、六、七级锚杆框架和八、九级边坡绿化防护进行处治,工程造价约1500万元以上。

图4 技术人员拟采用的病害处治方案

二、笔者建议

1、坡体病害原因分析较为合理,是由于水作用和原路堑边坡开挖较陡而工程补偿不足为主所致。建议依据原路堑边坡的揭露地层和抢险现场的调绘,进一步核查岩土体的分布情况。

2、在暴雨后出现滑坡变形,而根据变形特征,建议坡体的稳定系数宜调整为0.95~0.98左右,即建议适当调整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3、现设计采用圆弧搜索法进行滑面检索欠合理,建议补充残坡积土与强风化界面潜在滑面的稳定性核查情况。

4、坡体卸载后的稳定系数为1.062~1.142,满足了工程抢险的要求。但考虑到卸载后的边坡高度达83.4m,采用全坡面锚固工程规模巨大,基于此,提出如下三个方案,供技术人员参考:

4.1、考虑补充在路基部位设置抗滑棚洞进行被动防护的处治方案。该抗滑棚洞方案以保路为原则,对线路的保护相对更为可靠,且工程造价较全坡面锚固工程方案有着相对较好的工程经济性。

4.2、若确要采用边坡主动加固方案,建议明确是否已经采用刷方减载方案。若还没有执行大刷方方案,则建议补充在坡脚设置圆形旋挖抗滑桩+反压+适当清方的方案,力求避免“剥山皮”造成工程规模偏大或破坏环境。该方案施工速度快,不需要大刷方,工程环保性较好。

4.3、建议工程处治以前,在坡后电塔部位设置必要的微型桩保护,防止坡体压密变形或施工的过程中造成电塔牵引变形。

5、若现场已经采用技术人员提供的大刷方方案,则应考虑高边坡的“固脚强腰、分级加固、兼顾整体与局部稳定性”的理念进行处治。即对现处治方案进行如下核查优化:

5.1、现设计锚杆、锚索长度没有进入潜在滑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5.2、建议在四级平台设置宽约8m的宽大平台,将高度达83.4m的高大边坡分为两个次高边坡进行加固,在此基础上:

1)在一级设置长12m锚杆固脚,二、三级设置长锚索框架提高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控制土岩界面的潜在滑移面。四级边坡设置长12m锚杆加固该级边坡。

2)大平台以上的五、六级设置锚索对上半部分边坡进行加固,并适当兼顾整个高边坡的稳定性。七、八级边坡分别设置长12m和9m锚杆加固边坡,且保护刷方可能形成的后部坡体牵引变形。

3)考虑到坡体由暴雨形成,建议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一级边坡坡脚和四级大平台部位设置长度约20m的仰斜排水孔进行地下水疏排。

4)加强各级边坡平台上挡式截水沟和坡后汇水部位排水沟设置,加强坡面绿化防护,降低坡体对水的敏感性。

6、加强监测

信公众号:悠游2019

微信号:1388039460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