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周一 |《爱情刽子手》如何消除存在性痛苦,获得幸福?
今日豆瓣评分8.2分,12人评价
本书是心理治疗大师欧文·D.亚隆所写的十篇心理治疗小说的合集,也是他的作品中非常畅销的一部。十个故事以存在焦虑为深层主题,讲述了作者作为治疗师,帮助十位患者发现、应对存在焦虑的经历,作者也对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自我剖析。
这本书在美国一出版就登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热销,是难得一见的心理治疗普及读物,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和可读性,也受到了国内诸多心理治疗师的赞赏。
1.根本的焦虑来自于个人千方百计——也许是自觉,也许是不自觉的——要解决生活中难以接受的事实,要解决生存的“既定现实”。我发现四个既定事实与心理治疗最为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都会面临死亡;我们必须按自己的意愿营生的自由;我们终归是孑然一生的孤独;以及人生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2.莎尔玛,我现在要说的话听起来可能不愉快,但我认为很重要。让我试着表达清楚。如果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个时刻的回忆或某种感情,如果两个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说,只要两个人还活着,就有可能重建那样珍贵的感情。但那个过程也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人都会变,爱不会永远停驻——但还是不无可能。两个人可以充分沟通,试着建立一种与原来的感情非常近似的真诚关系,因为真诚的爱是一种纯粹的无条件的情感。
缤纷周日 | 欧文·亚隆《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理解母亲,感受爱
活动纪要 | 第556期:伊朵尔讲述欧文·亚隆《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不同的阅读体验是,之前常把自己放在患者的角度,进行自我观照,会设想自己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如何应对,而这一次是以心理治疗师的视角,跟着治疗故事感叹、思考和分析。
一、心理治疗师和病患的心理共生
心理治疗师和患者,虽然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也是受益者,可以反照出自己内心的问题,比如反移情。心理治疗师也是普通人,只是他们比别人更敏锐,更富同理心,更有觉察力,也可以通过专业的访谈方法更加精准地透过表象洞察心理问题的本质。
没有任何人的成长是完美的,当前的问题反映出成长中的不足和缺陷。只不过有的人心理人格相对完善,对自己了解更多,更会自我调节,经过内心整合后也会更加融洽。
既然治“心病”,就要深入对方的内心,这是极其困难的,即便是患者主动来寻求治疗。患者有顽固的主观思维、认知逻辑和叙述方式,心理治疗师既要尊重患者的情绪,又要避免陷入患者的情绪真空。不可避免的,心理治疗师也会对病患有好恶、无奈、失望甚至挫败感。
《未启封的三封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永远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只要他自己不愿意改变;你时刻可以改变自己,只要你真的愿意。心理治疗师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第一步,是释放真诚,让患者知道有人支持和陪伴他。对治疗师信任,才能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最终责任在自己,一切改变都要从自己开始。
二、心理成长的漫长历程
心理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心理治疗师即便一眼看出患者的问题所在,即便可以一语中的点醒患者,但要患者做出改变也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情况很常见。揠苗助长式的“用攻城锤猛攻患者的防御城墙”,可能会令患者面对太多问题而崩溃。耐心、平静和包容是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特质。
而作为愿意做出改变的患者,也要对自己有耐心和信心,要允许自己有从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再到先知先觉的成长历程。
听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不是生活在悲伤里,而是和悲伤一起生活”。同样的字词,顺序改变,成了两个境界。其实,把“悲伤”这个词空出来,可以当万能公式用。比如,不是生活在工作里,而是和工作一起生活;不是生活在妈妈的角色里,而是和妈妈的角色一起生活;不是生活在爱情里,而是和爱情一起生活。
最后一句尤其适用于首篇《爱情刽子手》这个故事。爱情会带来快乐,也会带来忧伤,或者两种感觉交替出现。如果程度再严重点儿,会变成既躁郁又躁狂,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形容这种状态为“双相情感障碍”。作者亚隆在前言中说,他不愿接受恋爱中的人来做心理治疗,因为他们太容易失去自我。
所以就不要有爱情了吗?当然不。爱情多美好,它可遇而不可求,它是客观的。它是唯一一种让你在另一个平凡无奇的人身上看到光环,甚至看到对方的名字都会无端欢喜的情感,这种没来由的兴奋,堪称神奇。爱情可以超越年龄和身份。
一个六十出头的妇人和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心灵相通,互相着迷(性别反过来不也很常见),青年主动消失了,妇人的情感执着了八年,她七十岁了,青年到了四十岁。妇人抑郁了,很悲痛,要自杀,找到欧文·亚隆。亚隆以各种理智的方法为其分析和纾解,妇人的抑郁减轻了,后来的结果却出现令亚隆意想不到的反转。
三、内心圆融的前提是没有分别心
没有分别心是很难的。《胖女士》的故事里,心理治疗师亚隆坦诚了自己强烈的分别心,但通过观察、内省和调整,最终克服了这一点。内观自己,分别心不光有,还很有。遇到不喜欢的事儿,看到不喜欢的人,会给整件事儿、这个人贴标签,甚至一概否定。一旦思维局限和固化了,自然会忽略其他方面。如此经验下来,认知的边界就产生了。对此,曾当知当觉过多次。
忽然有一天,不自觉地冒出一个想法:从现在起,不讨厌任何一个人。因为当你开始讨厌一个人,讨厌的情绪就会在心中生根,第一个影响的肯定是自己。对于别人,是不是就接受这个“讨厌”而成了讨厌的人呢?还真未必。这种损人未知先自损三千的做法简直太不划算。
当然这个人也包括自己。当你做事未达到自己的预期,当你明确看到自己的局限、缺点和不足,有没有懊恼地说:我不行,我不好,我怎么能这样……当你开始自我否定,也就开始自我局限,甚至内向攻击至抑郁。
因此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不生发分别心,不生发的前提是不评判。不评判不是没有判断标准,而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情绪,先慢一点儿来,甚至可以不来。渐渐的,你会发现很少有事或人会负面影响到你,你给自己的也都是正向影响,你自然就有了运筹帷幄、气定神闲的平心静气。
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它是一种笃定的相信。你依然会有很多好奇,喜欢做有挑战的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有可以随时创造的小乐趣,有一个接一个的惑和悟,更会对喜欢的人不舍。在日常的千滋百味里,你体会着心绪的起伏,也安然接受着每一种变化,对生活的馈赠感恩,对一切美好珍惜。幸福是知道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但依然愿意热爱生活,倍感人生值得。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一蓝色学习日快乐!
悦读者:伊朵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