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结义兄弟,木雕传人、根雕大师——陆克正 2024-08-02 07:54:50 三 坔 夜 话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我与陆克正兄相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可谓是“一见钟情”。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城北建安技校工作期间,克正经朋友介绍来我办公室找我商谈他女儿求学之事,我才认识他和他夫人的。我与他一交谈便觉很投缘,于是便谈得入了港,便彼此都有了相见恨晚之感,继之竟结义成了兄弟。他比我长两岁,自然也就我称他为兄,他称我为弟了。克正兄是一个十分健谈的人,我与他常常由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大师及其作品谈到正史野史与时事风云,甚至谈到各自浪漫的初恋。无论谈什么,他都会时不时的引用几句名人的名言,其眼界的宽度、其知识的厚度,让你绝不会想到他只是一个初中学历的人。当然,他与我谈得更多的还是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从艺雕刻的经历。 陆克正赠予笔者的“神木”雕品“银杏老人”我们这一代人是历经过时代风云变幻最多也是最具故事的人。克正兄自然也不例外。上山下乡运动时,他刚初中毕业,首批插队知青就有他。曾经的大户人家和台海关系的家庭背景,让他明白,他这辈子如不好好地学门手艺,不把手艺学出色,恐怕是难有出头之日了。幸运的是他在新市乡插队期间,认识了一位叫陈龙先的雕刻师傅,于是他从15 岁起就开始了学艺,拜陈龙先为师,并从此与木雕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十多年来,他由一名雕匠成长为民间艺术家,成为泰兴银杏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曾多次参加过国家级、省市级展览并获奖。木雕,作为一门技艺,在我们这里又俗称雕花。克正兄告诉我,这门手艺,始于我国唐代,泰兴则从明朝起,流传至今,亦有五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彼时,在木头上雕刻,主要用于寺庙的建筑,后才由官方慢慢流传至民间。就雕刻来讲,用在木头上的技艺,分成镂空和浮雕两种,图案除代代相传,大多由雕匠自己设计。在克正兄的记忆中,陈师傅手中留存的,就有“万年富贵”、“紫荆嘉禾”、“蝴蝶金瓜”“吉祥如意”、“五福盘寿”、“龙凤呈祥”、“松鼠葡萄”、“花开富贵”等近10种。而最为出色的人物图案,则又有“郭子仪上朝”、“八仙过海”、“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这些历经数百年,由历代祖辈,众多匠人,呕心沥血雕刻而成的艺术品,刀法细致入微,人物栩栩如生,造型惟妙惟肖。陈师傅曾领克正到几户存有者的家中去观看了这些艺术实物,当时真是令克正高兴万分,艳羡不止。观看学习,琢磨实践,老祖宗留下的这一笔宝贵文化遗产,更使克正增添了学好这门技艺的决心和信心。那个时侯,破“四旧”之风甚烈,作为远离县城几十里远的新市乡也无可避免。只是砸烂“封资修”的口号喊得再响,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之必须与必需,亦是时之所趋,置办家具当属情理之中的事。在那计划经济年代,虽说木材也要凭票供应。好的材料买不到,也买不起,但喜事还是要办的。陈家的那小小作坊,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虽谈不上,三天两头有人上门倒是真的。更主要的是,工作中进行的锯、刨、凿、钻等具体实践,使克正的技艺水平慢慢由生变熟,并迅速提高起来。 克正兄从15岁插队,直到1979知青返城,他在新市农村待了整整十二年。时至今日,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已从青年、壮年进入老年,但每当他想到在新市的岁月,他就忘不了在那里的一切,忘不了手把手教他的陈龙先师傅,忘不了那众多的乡邻,忘不了喝着那里的水长大的那块土地。或许正是有了那段人生经历,才使他走向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1979年知青返城,克正被分到泰兴建筑公司工作。因他有木雕设计这方面的特长,故被分配到设计科当绘图员。坐在办公室,与头顶骄阳,日晒雨露的一线生产工人相比,工作自是既轻松又舒适。其时,随公司在南京办事处工作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为泰兴老乡也是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仲兴民置办家具时,特地做了些雕刻工艺;那古朴典雅的风格引起了时任院长的陈大羽和周积寅教授的注意,他们对克正的篆刻技艺赞不绝口,随之给予了他宝贵的帮助与真心的关爱。他们专门为克正开了“小灶”,由此使他得以于成千上万的馆藏资料中,沙里淘金,将这里库存的从中国古石器时代到清末民国初的所有经典图案都翻了个遍,如海绵吸水般的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陆克正向市博物馆捐赠其“银杏魂”根雕作品——笔筒经过专业学习,克正的思想认识和技艺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一系列的木雕艺术成品既为人们所欢迎,也提高了他的社会知名度。他被泰兴市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中国及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后又当选为泰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南艺的编外深造,对他雕艺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他壁挂木雕的创作。在克正兄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些传统壁挂,这些壁挂大部分是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年末至八十年代初的作品,内容多是吉祥图案。当时他不仅制作传统的壁挂,还会为客户打造家具,以致供不应求,要货都得要排号预约。纵然两鬓白,一念爱乡深。岁月无情人有情,而今的克正兄虽已芳华不再,人生渐暮,但其童心依在,初心未改,赤子情怀则越发浓烈。作为一个泰兴人,宣传介绍好泰兴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泰兴乃银杏之乡,银杏这一自古侏罗纪时期遗存至今的“活化石”,曾被文学大师郭沫若称之为国树和“神木”,其遮天蔽日的景象,流传千多年的神话故事,是我们泰兴人再熟悉不过的了。克正以为宣传泰兴,当须在银杏这种“神木”上下工夫,通过艺术的手段,使之化为神奇。2010年8月28日,上海世博会“泰兴银杏日”参展会上,克正兄送展了其“银杏魂”系列作品中一件题为“银杏老人”的作品。创作“银杏魂”,他前后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从创意、到选料、再到精雕细刻,每一刀都凝聚了他的心血。送展的“银杏老人”是一段仅长30厘米的“神木”雕品,只见树叶翩翩飞舞,灿若珍珠的银杏果内,一位须眉皆白、胡须飘飘、慈祥和蔼的老者满面皆是笑意。所有观展人员看了此展品,无不驻足,交口称赞。这是克正兄的代表作。由于这一作品在世博会上受到了好评,因而中央电视台及省市地方电视台都先后采访了克正兄。这是克正兄的骄傲,也是佤(咱)泰兴的骄傲! 陆克正送世博会参展作品2014年2月,泰州市有关部门给陆克正颁发了银杏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证书。2019年6月16日上午,陆克正向泰兴文化部门捐出了自己的又一作品。当日上午9点,陆克正步行来到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将“银杏魂”笔筒交给了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他说他之所以忍痛割爱捐出自己的心爱作品,主要是为了广泛宣传泰兴的银杏文化,也是作为非遗传承人应尽的责任。近两年,克正兄因为身体原因创作的作品并不多,但又一件反腐题材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雕艺术作品应该说也是他的得意佳作之一。 克正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寓意无非是告诫贪官,不要想试着伸手,伸手必被捉,贪官做不得。克正与我既是结义兄弟,自然少不得要送一些作品给我的。我孩子结婚时,他送过“大鹏展翅”;我有了书斋时,他送了“梅花笔筒”;我一度忧郁时,他送来“弥勒笑佛”,我小轩落成后,他又给我送了一尊“神木银杏老人”。这些作品凝结着我与克正兄的友谊,我将会永远珍藏! 陆克正赠予笔者的根雕艺品——弥勒笑佛2014年克正兄的女儿及女婿(荷兰人)从美国回来,他邀我及市文联的张海等朋友一聚,我们在一起合了影。我发现他明显瘦了,后来他告诉了我他身体不好的实情,言谈间显得十分从容乐观。现在又过去了五年,他依然地瘦,但也依然的好精神。我为他祈祷,祝克正兄健康长寿! 赞 (0) 相关推荐 「精彩文博会」见证成长!上饶乐政平,从根雕工匠到非遗传承人 2020年12月4日至7日,在上饶文博园举行的第四届上饶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可谓精品云集.大师荟萃.自2017年以来,每年4月底举办一届上饶文博会,今年受疫情影响,推迟至年底举办,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的 ... 竹根雕艺人厉鹏强:以刀为笔豪情志,方寸雕琢天地宽 厉鹏强,一位已在竹根雕领域颇具人气的东阳80后手艺人,近年来,他的竹根雕作品在各大工美展及艺术比赛中屡屡斩获大奖.他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过程中,立志融各种技法所长,将挚爱的竹根雕刻诠释出最美好的 ... 木雕和根雕缝隙打磨抛光方法视频,死角和缝隙打磨 木雕和根雕缝隙打磨抛光方法视频,死角和缝隙打磨 刀柄结,民间铸刀大师流传下来的一种,纯手工,刀把缠绳技术 刀柄结,民间铸刀大师流传下来的一种,纯手工,刀把缠绳技术 北京卫视《大医生-非遗传人葛大师教你拍拍打打壮腰长寿功,养生保健,腰也不疼了 北京卫视《大医生-非遗传人葛大师教你拍拍打打壮腰长寿功,养生保健,腰也不疼了 沂州古城偶遇根雕大师娄孝铎 原创: 沂州古城偶遇根雕大师娄孝铎 原创作者 |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本期专栏责任编辑 | 刀笔吏隶 首发平台 |沂蒙那些人和事儿 周日,去市委党校考试. 中午出来吃饭,和去年一样,又到凤凰实验学校南 ... “木雕”与“根雕”的区别 · 说到木雕艺术,必然是要提及根雕艺术,它们是最为接近的艺术,有一定的艺术创作上的共同之处,可以说,根雕艺术的技法与木雕艺术一脉相承,是同"宗"同"流"的两支分 ... 民间故事:前世是结义兄弟,今世是敌人,恩怨情仇战场上一刀了结 唐朝初年,天下初定,不少地方还盘踞着流寇,扰乱地方民众.在中原的某座大山上,就活跃着一群土匪,隋末天下大乱时,他们就开始作乱,如今已经拥有上万人,攻占了大山周边的三座小城,渐成气候. 新的刺史上任,向 ... 东阳木雕将被3D打印替代?陆光正大师雕了一幅作品,答案已分晓 东阳木雕将被3D打印替代?陆光正大师雕了一幅作品,答案已分晓 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为何要对玉面狐狸赶尽杀绝? (蜗牛看西游第5027期) 文/蜗牛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打死的妖怪数量有限,大多数的妖怪都被自己的主子带回天宫安置,但是,这些被打死的妖怪里,真的都罪有应得吗?里面还有一个无辜之人. 孙悟取经路上的男妖 ... 木雕 与 根雕 说到木雕艺术,必然是要提及根雕艺术,它们是最为接近的艺术,有一定的艺术创作上的共同之处,可以说,根雕艺术的技法与木雕艺术一脉相承,是同"宗"同"流"的两支分支. ...
我与陆克正兄相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可谓是“一见钟情”。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城北建安技校工作期间,克正经朋友介绍来我办公室找我商谈他女儿求学之事,我才认识他和他夫人的。我与他一交谈便觉很投缘,于是便谈得入了港,便彼此都有了相见恨晚之感,继之竟结义成了兄弟。他比我长两岁,自然也就我称他为兄,他称我为弟了。克正兄是一个十分健谈的人,我与他常常由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大师及其作品谈到正史野史与时事风云,甚至谈到各自浪漫的初恋。无论谈什么,他都会时不时的引用几句名人的名言,其眼界的宽度、其知识的厚度,让你绝不会想到他只是一个初中学历的人。当然,他与我谈得更多的还是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从艺雕刻的经历。 陆克正赠予笔者的“神木”雕品“银杏老人”我们这一代人是历经过时代风云变幻最多也是最具故事的人。克正兄自然也不例外。上山下乡运动时,他刚初中毕业,首批插队知青就有他。曾经的大户人家和台海关系的家庭背景,让他明白,他这辈子如不好好地学门手艺,不把手艺学出色,恐怕是难有出头之日了。幸运的是他在新市乡插队期间,认识了一位叫陈龙先的雕刻师傅,于是他从15 岁起就开始了学艺,拜陈龙先为师,并从此与木雕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十多年来,他由一名雕匠成长为民间艺术家,成为泰兴银杏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曾多次参加过国家级、省市级展览并获奖。木雕,作为一门技艺,在我们这里又俗称雕花。克正兄告诉我,这门手艺,始于我国唐代,泰兴则从明朝起,流传至今,亦有五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彼时,在木头上雕刻,主要用于寺庙的建筑,后才由官方慢慢流传至民间。就雕刻来讲,用在木头上的技艺,分成镂空和浮雕两种,图案除代代相传,大多由雕匠自己设计。在克正兄的记忆中,陈师傅手中留存的,就有“万年富贵”、“紫荆嘉禾”、“蝴蝶金瓜”“吉祥如意”、“五福盘寿”、“龙凤呈祥”、“松鼠葡萄”、“花开富贵”等近10种。而最为出色的人物图案,则又有“郭子仪上朝”、“八仙过海”、“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这些历经数百年,由历代祖辈,众多匠人,呕心沥血雕刻而成的艺术品,刀法细致入微,人物栩栩如生,造型惟妙惟肖。陈师傅曾领克正到几户存有者的家中去观看了这些艺术实物,当时真是令克正高兴万分,艳羡不止。观看学习,琢磨实践,老祖宗留下的这一笔宝贵文化遗产,更使克正增添了学好这门技艺的决心和信心。那个时侯,破“四旧”之风甚烈,作为远离县城几十里远的新市乡也无可避免。只是砸烂“封资修”的口号喊得再响,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之必须与必需,亦是时之所趋,置办家具当属情理之中的事。在那计划经济年代,虽说木材也要凭票供应。好的材料买不到,也买不起,但喜事还是要办的。陈家的那小小作坊,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虽谈不上,三天两头有人上门倒是真的。更主要的是,工作中进行的锯、刨、凿、钻等具体实践,使克正的技艺水平慢慢由生变熟,并迅速提高起来。 克正兄从15岁插队,直到1979知青返城,他在新市农村待了整整十二年。时至今日,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已从青年、壮年进入老年,但每当他想到在新市的岁月,他就忘不了在那里的一切,忘不了手把手教他的陈龙先师傅,忘不了那众多的乡邻,忘不了喝着那里的水长大的那块土地。或许正是有了那段人生经历,才使他走向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1979年知青返城,克正被分到泰兴建筑公司工作。因他有木雕设计这方面的特长,故被分配到设计科当绘图员。坐在办公室,与头顶骄阳,日晒雨露的一线生产工人相比,工作自是既轻松又舒适。其时,随公司在南京办事处工作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为泰兴老乡也是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仲兴民置办家具时,特地做了些雕刻工艺;那古朴典雅的风格引起了时任院长的陈大羽和周积寅教授的注意,他们对克正的篆刻技艺赞不绝口,随之给予了他宝贵的帮助与真心的关爱。他们专门为克正开了“小灶”,由此使他得以于成千上万的馆藏资料中,沙里淘金,将这里库存的从中国古石器时代到清末民国初的所有经典图案都翻了个遍,如海绵吸水般的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陆克正向市博物馆捐赠其“银杏魂”根雕作品——笔筒经过专业学习,克正的思想认识和技艺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一系列的木雕艺术成品既为人们所欢迎,也提高了他的社会知名度。他被泰兴市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中国及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后又当选为泰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南艺的编外深造,对他雕艺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他壁挂木雕的创作。在克正兄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些传统壁挂,这些壁挂大部分是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年末至八十年代初的作品,内容多是吉祥图案。当时他不仅制作传统的壁挂,还会为客户打造家具,以致供不应求,要货都得要排号预约。纵然两鬓白,一念爱乡深。岁月无情人有情,而今的克正兄虽已芳华不再,人生渐暮,但其童心依在,初心未改,赤子情怀则越发浓烈。作为一个泰兴人,宣传介绍好泰兴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泰兴乃银杏之乡,银杏这一自古侏罗纪时期遗存至今的“活化石”,曾被文学大师郭沫若称之为国树和“神木”,其遮天蔽日的景象,流传千多年的神话故事,是我们泰兴人再熟悉不过的了。克正以为宣传泰兴,当须在银杏这种“神木”上下工夫,通过艺术的手段,使之化为神奇。2010年8月28日,上海世博会“泰兴银杏日”参展会上,克正兄送展了其“银杏魂”系列作品中一件题为“银杏老人”的作品。创作“银杏魂”,他前后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从创意、到选料、再到精雕细刻,每一刀都凝聚了他的心血。送展的“银杏老人”是一段仅长30厘米的“神木”雕品,只见树叶翩翩飞舞,灿若珍珠的银杏果内,一位须眉皆白、胡须飘飘、慈祥和蔼的老者满面皆是笑意。所有观展人员看了此展品,无不驻足,交口称赞。这是克正兄的代表作。由于这一作品在世博会上受到了好评,因而中央电视台及省市地方电视台都先后采访了克正兄。这是克正兄的骄傲,也是佤(咱)泰兴的骄傲! 陆克正送世博会参展作品2014年2月,泰州市有关部门给陆克正颁发了银杏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证书。2019年6月16日上午,陆克正向泰兴文化部门捐出了自己的又一作品。当日上午9点,陆克正步行来到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将“银杏魂”笔筒交给了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他说他之所以忍痛割爱捐出自己的心爱作品,主要是为了广泛宣传泰兴的银杏文化,也是作为非遗传承人应尽的责任。近两年,克正兄因为身体原因创作的作品并不多,但又一件反腐题材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雕艺术作品应该说也是他的得意佳作之一。 克正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寓意无非是告诫贪官,不要想试着伸手,伸手必被捉,贪官做不得。克正与我既是结义兄弟,自然少不得要送一些作品给我的。我孩子结婚时,他送过“大鹏展翅”;我有了书斋时,他送了“梅花笔筒”;我一度忧郁时,他送来“弥勒笑佛”,我小轩落成后,他又给我送了一尊“神木银杏老人”。这些作品凝结着我与克正兄的友谊,我将会永远珍藏! 陆克正赠予笔者的根雕艺品——弥勒笑佛2014年克正兄的女儿及女婿(荷兰人)从美国回来,他邀我及市文联的张海等朋友一聚,我们在一起合了影。我发现他明显瘦了,后来他告诉了我他身体不好的实情,言谈间显得十分从容乐观。现在又过去了五年,他依然地瘦,但也依然的好精神。我为他祈祷,祝克正兄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