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通过“社会化”,形成现在的“自我”的?

发布时间:2020-12-20

我们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社会化”一个人的过程!

我们通过与其他的客体不断的社会化,逐渐形成了“自我”!

—— 母性分裂 ——

从第一阶段的母性分裂(未分化的自体 0岁出生开始),从母亲的这种共生关系里面,我先从感受到母亲的乳房,,比如说好乳房,坏乳房,逐渐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母亲这个人的形象,形成好母亲或是坏母亲的形成,我们就完成了人第一阶段的母性分裂。

我们就会形成了我感受舒服还是不舒服,这种感受是会伴随我们整个人生的基调的。内心世界里开始有母亲的印象!

—— 想象分裂 ——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二个阶段的想象分裂(前分化自体0-3岁),当母亲越来越忙,母亲要去工作了,我们要更多的去面对跟母亲的分离,这个时候我们的认知也开始飞速的发展了,随着我们的认知的飞速发展,我们形成了想象的分裂,这个分裂是一个“前分化自体”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为了很好的去应对母亲不在,但是母亲仍然存在我的内在世界里面有一个母亲的印象的阶段,伴随这一个阶段是一个认知的迅速的发展阶段。

也就是说内心世界里可以把母亲的映像分开!

—— 自体分裂 ——

第二阶段形成后,我们会来到第三个阶段到自体分裂(分化的自体 3-6岁),所谓的“自体分化”也伴随着我们的语言开始不断的在迅速发展的这种阶段,我们开始真正的跟母亲脱离了,而不是说母亲跟我之间还是一个我中有你的过程,现在开始有一个独立的我!

那么“独立的我”这种过程是从一个人开始表达“我是谁?”、“我要干嘛”、“我跟谁发生了什么样的关系”....形成“好我”和“坏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找什么的过程!

虽然一个人形成了“好我”和“坏我”,但是自体他是一个多元化的多重客体关系的一个复杂的组成,任然是不断内化了外在的样子一个复杂形象的过程。

但是,也任然在自己的阶段,我们是组建的形成这个“自我”,回顾下整个阶段的发展:母性的分裂,事实上是跟母亲共生,然后要分裂,然后为了应对第二个阶段就是跟母亲的形象可以待在一起,那么到了这里的第三个阶段,开始有“自我”,“自我”开始逐渐的形成了,到了第四个阶段,就更加的“外化”了。

语言化的过程使自体开始分化,这是自我分裂的一个重要标志!

—— 认同分裂 ——

自体分裂之后,一个孩子开始走入社会,开始有同伴,有伙伴,有老师,大学毕业后到了社会后开始有同时,这个过程是我们开始社会化的过程,也开始逐渐在社会上找自己的位置,这就到了最后一个阶段第四个阶段认同分裂(社会化分化的自体 6岁以后至终生)。

“认同分裂”的阶段,不单只是“好我”和“坏我”,那么开始区分好的坏的,我的哪些部分是好的,我的哪些部分是坏的,好的是什么?坏的是什么,我究竟是谁?

我在跟别人的相处里,我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等等.......

我们以成人的视角来编码我们自己。

个体的自己是建构与我们个体跟他人互动的关系之上的,那么这个时候自己就包括了社会规范和习俗的这种内化,也就是互动的不断的发展和转化,从母性分裂到想象分裂,到自体分裂,最后再到认同分裂,那么按照象征性互动这块,它又加入了外界的社会习俗,社会规范的不断内化,也形成了我们个体内部的一个微型的社会这样的一个过程。

所以实质上,在这个阶段“自体”和社会会被捆绑在象征性互动的过程中!

"认同分裂”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我们社会分化的过程中,“主格的我”和“宾格的我”之间互动形成的一系列的内部的演练。所谓“内部的演练”,就是我们跟别人互动中形成的印象,还有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婚姻,父母以及我们的社会生活,比如说娱乐,旅游等等,在我们所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这种互动里面形成的印象。

“认同分裂”将持续终生,如果我们自我够省思(有觉察),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足够好的话,其实是可以不断的去修正我们的客体关系,而使我们的人生 开始走向比较满意,比较和谐、比较幸福,每一天活着,我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充满矛盾,纠结的。

原创:景童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