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 血染宗祠
宗祠内陈列的革命事迹:
满门忠烈 血染宗祠
——记红海湾田墘街道三村曾氏宗祠革命故事
红海湾田墘街道三村有一座近200年历史的曾氏宗祠,俗称“大生曾”祠堂,是一座远近闻名的“革命祠堂”。大革命时期,该祠堂的多位子孙积极响应、参与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既筹集大量资金支持革命,又把他们神圣的宗祠无私无畏地奉献给中共作为地下联络站,经常在此秘密聚会。彭湃、彭桂等农运领袖都曾经到这里来指导工作。该宗祠在助推七区党组织、农会组织的发展壮大、秘密掩护、安全转移共产党人等各种革命工作和武装斗争中,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并造就了曾氏家族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1925年至1927年就有6位曾家人入党,成为海丰第七区最早的共产党员。而家族里的宗亲先后参加革命的一共有50多人,历史可查的有30多人,为革命牺牲的18人,可谓忠烈满门。因该祠堂多次遭受国民党、当地地主武装等反动力量的抢、烧、毁、杀,血染宗祠,而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红色革命宗祠”。
有史记载,该宗祠发展最鼎盛时期是其老祖宗“三贵公”。“三贵公”时期很富裕,他在梅陇购置大量良田,部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生活优裕。“三贵公”以教育为本,开办学堂、武馆,崇文尚武,教育后代。并开办了名叫“务本”的中药房为百姓治病,还斥资修路造桥,扶贫济困,行善积德,深得百姓赞扬。家族信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教诲,代代传承,至革命战争时期,他们的多位子孙接受了先进的民主思想,同情革命,为民族解放,人民脱离苦海,而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不惜流血牺牲,经受了严酷的考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将永远激励后来人。
如今,该宗祠不仅是曾氏家族的光荣,又是一块难得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人们参观、缅怀。目前,宗祠正在申报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周围的烈士故居:
勇于担当
20世纪初,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多少仁人志士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探寻出路。海陆丰在革命先驱彭湃的领导下,更是率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当时,田墘乡作为海丰县东部的重要墟镇,经济相对发达,田墘墟成了捷胜、遮浪、东冲、大湖等周边乡村的赶集地。每逢墟日,田墘墟热闹非常,自然也成为方圆数十里信息流通最快的地方。由于经济和信息的比较开放,使田墘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田墘曾氏家族作为当地名门望族,思想也相对比效开明、有觉悟。当彭湃、彭桂、林甦等农运先驱到田墘宣传、传播革命道理的时候,很快受到当地人,包括曾氏家族不少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欢迎,许多人受其影响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年,彭湃及其战友陈魁亚、陈修等就在以田墘“红楼”为中心的田(墘)捷(胜)遮(浪)等地宣传革命道理,传播革命种子,唤醒了田墘民众的思想,曾氏家族的曾昭祯、曾昭庚、曾汉英等年轻人纷纷参加革命,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勇于担当,把自家的宗祠作为革命的“落足点”,经常聚集革命同志在宗祠厢房内秘密议事。由于该宗祠构造独特,祠厅、厢房、仓房、住屋、过道等曲折勾连,前后门均可通往外巷道和邻家祠堂,整座宗祠又深藏于一片民居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并且距“红楼”较近,遇到紧急情况,便于在“红楼”工作的革命同志向此疏散隐藏,如于1941年发生的“红楼事件”,个别抗日合作军战士受到当地群众的掩护,被秘密转移到曾氏宗祠保护起来。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后来发觉曾氏宗祠是革命活动据点后,立即勾结地主武装对宗祠进行大肆抄家,屠杀无辜。有一次,敌人又来袭,把正在里面商议工作的曾广庸、曾广训、曾广经、曾广营四位宗亲、革命党人杀害,血染宗祠,承担了灾难性的后果。
英烈群芳
1925年,以曾广志、曾向时为首的进步青年接受了曾昭祯、曾昭庚誓为民族谋解放的启示教育,他们发动一批本族青年加入到彭桂带领的海丰县第七区农民自卫军,投身到革命行列中去,主要是曾广志、曾向时、曾广琛、曾昭在、曾昭就、曾昭滔6名壮士。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们多次随农民武装与敌人作战,并于1926年4月13日在配合攻克海丰县城的战斗中,因敌强我弱、指挥失误、弹药少缺、兵员无作战经验,这支农民自卫军被敌人歼灭了,包括上面提到的六名曾氏兄弟全部阵亡。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海陆丰等地的农民在彭湃领导下,于9月和10月先后举行了三次起义。曾昭祯、曾汉英组织部分党员和农会会员参加了海陆丰农民暴动。1928年6月曾昭祯、曾昭庚在秘密转移时因叛徒告密被捕,两人英勇就义。
曾昭祯,生于1903年,是曾氏宗祠地下联络站的主要负责人,又是海丰县第七区苏维埃政府党代表,中共田墘墟党支部书记、田墘墟农会会长和苏维埃政权的组织者、领导者。1927年,曾昭祯在田墘红楼召开的海丰县第七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作为党代表发言,公开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他的胆量和气魄,鼓舞了一大批人,更让民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1927年,曾昭祯任遮浪乡党支部书记时,在沿海布防严密,却公开打着工农革命军旗号,挽救了从南昌起义撤下来的10多名革命将士。原来,南昌起义撤退的10月间,在遮浪海面负责警戒的工农革命军截获一艘渔船,他们怀疑船上的人员是来犯的国民党游兵散勇,便把他们抓了起来。被抓的人看到我方人员的竹竿上打有“工农革命军”字样,就说明了他们的身份,原来他们是南昌起义的将士,其中有一名团长、一名营长、革命委员会科长数人、几名武汉革命学校的学生,还有一名女战士。曾昭祯随着请示有关领导,并经特委郑志云核实,指示曾昭祯等注意安全、先妥善安置。过了几天,在曾昭祯等人的周密安排下,把他们安全护送往香港。1928年,曾昭祯又先后两次组织可靠船只,成功护送撤退至海丰的广州起义军一共近50人到香港。
曾昭庚,是中共海丰县第七区执委成员、七区教联会成员。1919年就任红楼学校教员,并以教学工作当掩护进行地下工作。1928年6月,曾昭庚和曾昭祯在往埔仔峒返回途经梅陇时,因叛徒告密二人不幸被捕,但他俩正气凛然、宁死不屈,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曾汉英,中党员。他是第七区最早的党员之一。任第七区赤卫队长、锄奸队长、东特委巡视员等职。1936年在大南山叠石村后山,被敌人包围时牺牲。
为策应东江大暴动,曾汉英经常率领锄奸队神鬼莫测地深入白区锄奸。1927年8月,曾汉英率领暗察队乔装进入敌营、闯进虎穴、制服哨兵,密捕敌首(杀害李劳工的刽子手),奇劫监狱,营救一名革命志士及狱内群众。曾汉英密捕敌首后,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当他不幸落入敌手后,敌人用严酷的刑法报复他,把他吊打,并用炉火铁板把他全身烫伤,敌人以为他至死无救,便放松了警惕,但曾汉英并未死去,他乘夜晚敌人放松警惕之时,机智越狱。后来,曾汉英遵照东特委反围剿部署退守山区坚持敌后斗争。期间,曾汉英领导的赤卫队在湖内山区与敌人周旋,狙击敌兵、接援友军、转移伤病员等工作。1930年2月,曾汉英率领赤卫队随彭桂为团长的红军49团前往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任东特委巡视员。敌军打听到他的消息,曾悬红三千元通缉他。
另外,曾广仲、曾昭昌、曾广伍、曾昭芝、曾广湖、曾昭芝等,都是在大革命中被敌人杀害的曾氏先辈。
抗日战争时期,族亲曾善乐任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分队长、解放后曾任海丰县第八区区长,离休前享受处级待遇。
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曾银江,曾任解放军少尉财务助理员,1961年病故,被评为烈士。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田墘“大生曾”的革命志士前仆后继,在各个战争时期都有曾氏先辈参与,他们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不惜流血牺牲,为追求真理和人民幸福,把热血洒在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们撼动天地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名留青史!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与铭记!
红楼、黄旭华院士原来居住的房子就在该宗祠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