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历史文化名村——张家溜
张家溜村位于辰溪县辰阳镇西部,距辰溪县城13公里,距浦市6公里,东临沅江,沅水环绕,西、南紧邻潭湾镇,北抵军屯村,辰浦公路(辰溪至浦市)穿村而过,是该村外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2015年,城郊乡并入辰阳镇时,张家溜村与联合村合并组成张家溜村,隶属于辰阳镇管辖。在2015年辰阳镇建制村合并调整方案中,张家溜村与联合村合并组成现张家溜村,新村部驻地设在原张家溜村。
张家溜村始建于清初,位于沅江西岸的二级台地上,原叫唐地坪,后张姓人移居此处,人丁兴旺成为大族,遂改名为张家溜。在清代中期,张氏子孙秉承勤劳持家祖训,一边农耕,一边做生意,还利用周边丰富的稻田毛竹资源造纸。经过多年资本积累后购置田产放贷收租,而后形成规模产业,有了充足的财富后,全村统一规划布局,建造了颇具特色的古村落。鼎盛时期,该村有集防火、防盗和防匪功能于一体的古民居30余栋。
张家溜村行政管辖总面积为3.3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为195亩。张家溜村落内传统建筑集中连片,紧凑地布局在平缓的台地之上,传统建筑风貌保持较好,窨子屋与周边的山水田园融合一体,得天之独厚。屋内的排水系统,皆是地下暗沟管道,排雨排水效果良好,即便是大暴雨来袭,村落内的雨水也不会蔓延至街巷内,均能迅速通过暗管排入沅江。
张家溜村地势为西高东低,村落西面是狮子山,南北两面是平缓的冲击平原,东面是沅江。沅江是村落内主要的水系,其自南向北在村落东侧环绕而过,是张家溜村的母亲河。因村紧邻沅江,水运发达,又位于辰溪县城与泸溪县浦市镇的中心地带,张氏族人积极发展跨区域商贸,来往的商船络绎不绝,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在张家溜进行集散、转运至四面八方,商业繁华。使张家溜这样的一个小渔村,依托便利的水运,成为了扼守云贵咽喉的商贸物质集散地,往来商贸货船络绎不绝,民国时期号称“小南京”。
张家溜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村,同时是一个兵家战略要地。天井式的具有防御功能的窨子屋建造于清代,是属于古建筑类别的辰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为37000平方米。在该遗址范围内,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开国元勋贺龙元帅都曾率军途经于此。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飞机轰炸辰溪,湘黔战训兵团曾扎营于本村半年之久,当时作为常德会战后方战地医院,救治伤员近千人,间接的支援了抗战前线。解放前,社会动荡,治安混乱,时常发生土匪强抢村落的事情。在张家溜村,时任湖南省财政厅长的张中宁便是此村人,颇有名声,土匪听闻张中宁就是张家溜人,都不敢进村偷盗,于是张家溜村就相安无事,避免了土匪们的扫荡,村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
“寻龙而处,择水而居”是中国人迁徙中争取生存与发展一直遵循的基本规则。寻龙是顺应天地山陵的走向,水是生命之源,“寻龙而处,择水而居”使人类更加便利地获取到了生命之源,又为人类改变河流提供了愈加便利的条件和动力。张家溜古村先祖们顺应山热,选择面沅水而居,繁衍生息于沅水河畔,日夜守护着奔流不息,滔滔的沅水,在南北两侧平缓的冲击平原上耕种劳作,享受着大自然赠予的肥沃土壤带来的恩惠.
“靠山依势,择水而居”,自古以来就是住宅居所的最高境界。沅水河畔,背山面水,负阴朝阳,狮子山相伴的张家溜村,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风水地理极为讲究,相伴着万亩荷田,自然风光得天独厚,造就了张家溜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田园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