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9到5.9,新一代国产剧“奇迹”出现了
年末,桃见证了两个国产剧奇迹。
《棋魂》评分从7.2一路爬到8.6,逆风翻盘。
另一边,《大秦赋》的评分从开播8.9一路狂跌到5.9,几乎是以每天0.13的分数稳步下降,惨,还是老秦人惨。
老秦人:喜大普奔
照理说,大秦帝国本身就是大IP,前三部又积累了超高人气和口碑。只要好好拍,认真演,总不至于太难看,及格线总是有的,too young too naive,这部无数人翘首以盼的《大秦赋》,连差强人意都够不上,基本是惨不忍睹。
我追剧的心路历程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开播前的我:大秦赋?还是大秦帝国之天下霸气!
几集后的我:麻烦把“大秦”两个字去掉,靴靴!
为什么这么牛的IP,这么好的题材,拍出来的东西这么难看?
我不禁想,如果影视剧有问责制,谁应该被祭天?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部制作优良的上乘佳作,离不开导演、编剧、演员和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同样,一部看了让人猛掐人中的电视剧,肯定不是一个人的锅,绝对是一群人作妖的后果。
今天咱们就从编剧、演员、导演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分析《大秦赋》为何如此拉胯?
编剧
《大秦赋》这么烂,军功章有演员的一半,也有编剧的一半,但应该把李梦和张健摘出去。
结合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的水平,和李梦所著《大秦帝国之始皇帝》的小说章节来看,这确实不是李梦的风格,问题出在改编的三个人身上。作为影视行业食物链的最底层,能有改编署名,说明张新、秦家乐、李旭辉确实对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魔改。
但我搜遍全网,除了下面这张图,再也没找到这三位编剧的更多信息。
2016年入职,《大秦赋》2018年开拍
起初应聘的是宣传专员
我大胆猜测,是新人吧,一个大IP ,不拘一格地启用新人编剧,任由菜鸟魔改剧本,这一举动之大胆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一项目背后的实际操刀人是王多鱼。
不是说新人编剧就不行,而是这三位编剧用行动力证了自己的无知和敷衍。
华阳宫兵变,外面乱成一锅粥,面对杀上门来要夺储的嬴傒,赵姬气定神闲地使出独门鸡汤大法,祭出战国名句“这个男人不快乐,因为他当了王”。
不知妻美 悔创阿里 王不快乐
这台词不读十年大冰写不出来,夺储啊老妹,不是争财产好吗,更可笑的是,嬴傒听姬一席话,顿时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放弃了夺储的念头。
我裂了,粘不好的那种
一句不快乐就放弃,康熙九子夺嫡项目的参与人都要掀开棺材板问一句:难道我们是因为太快乐了才去争皇位做陪葬品吗?
更更可笑的是,一个有夺储野心并付诸行动的人,竟然全身而退了,我很难不怀疑他俩促膝长谈时还谈了点别的。
对比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嬴渠梁的大哥嬴虔安分守己,从无二心,就因为是储君的兄弟,先是自砍手指表忠心,再被亲妈下密诏,只要敢反就诛杀,两相比较,《大秦赋》就显得过于扯淡。
美强惨后来还被割了鼻子
除了逻辑混乱,情节可笑,剧中的低级错误也激怒了老秦人。
编剧大概没做什么功课,不知道嬴赵同宗,秦国宗室都是嬴姓赵氏,所以让嬴异人说出了杀遍天下赵氏人,好一出我杀我自己,我诛我的族。
白瞎了嬴异人这么好的演技
不知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所以有了剧集里的楚人大喊不要当楚民,愿成秦人,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人家打到家门口了自愿投敌啊,编剧是不是还觉得自己侧面烘托的手法用得挺好?
不知道淳于是复姓,把淳于越称为于越兄,听起来就像有人管诸葛亮叫葛亮兄,管公孙策叫孙策兄。
剧里还引用了《荀子·修身》里的一段内容,原文为“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这里的“当”是适当、正确的意思,到了编剧笔下就变成了当面,还搞成了半白半文,给李斯强行降智。
人物塑造也非常离谱,华阳夫人是工具人恶婆婆,赵姬是蠢钝恋爱脑,嬴政整日不是忙着确认自己的身世准备勇闯天涯,就是大半夜跑去给赵姬嫪毐床头悬剑,时不时还要上演淋雨的忧郁少年,统一六国全靠喊。
这是什么宫廷迷惑行为
编剧用50集的篇幅讲述了国家宝藏一句话完事的剧情:母亲,她要情人不要我。67集一国未灭,主次不分,节奏拖沓,一时间我竟不知是《大秦之嫪毐传》更难看还是《大秦之吕不韦传奇》更难看。
真的不想带大龙出场
演员
张鲁一甫登场,就陷入了轧戏风波,粉丝为挽尊贴出张鲁一的行程图,又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不是轧戏,那么张鲁一在大秦剧组满打满算只待了66天,隔壁《崛起》一个人对着绿幕补拍14个月的邢佳栋都羡慕哭了。
傲立人群的1080P
咱也不知道到底是轧戏,还是只拍了2个月,只知道,张鲁一四十岁的人五十岁的脸演十三岁的嬴政,那实在是眼睛长在头上方——看不下去啊。
孩子娇嫩,可如今你几岁了?
长大以后的戏依然突兀,演员讲究神形契合,这就要求在声、形上要尽量贴近人物。
最近更新的几集,嬴政借长信侯之死要发兵灭赵,群臣纷纷谏言,不可啊,猥琐发育别浪啊。嬴政怒了,对着大臣一顿嚷嚷,首先形体上就不是一个君王的样子。不是说君王不可以怒,而是君王的怒要么隐忍不发,要么不怒自威。
是千古一弟吧
张鲁一塑造的嬴政屡屡歇斯底里,鬼吼鬼叫,像个张牙舞爪的咆哮帝,用秦惠文王的话说,竟失态至此!
再截下去我就工伤了
得知赵姬和嫪毐有私生子,嬴政更是一路跌跌撞撞,险些被气哭了,毫无王者的沉着冷静,不知道的还以为要亡国了。
和赵姬决裂也是泪泗滂沱,我大秦男儿说哭就哭,可是这么重要的一场戏,依旧毫无张力味如嚼蜡,两个人不像母子诀别,倒像丈夫抓到妻子出轨的情人终于决定离婚。
我恨你们像个木头
声音方面,整部剧张鲁一的台词一直在中气不足和憋气说话之间反复横跳,霸气不足,狭促有余,一点也不像横扫八荒,干翻六国的千古一帝,倒像是个不得志的战国亚逼。
五国攻秦,嬴政咸阳街头展开动员大会,多燃多热血的情节,可惜张鲁一全程咬牙切齿,面部发力,很有种虚张声势蛊惑民众之感,我的耳边又响起秦惠文王的话,如此羸弱,你也配言兵?
输出全靠吼
说到底,张鲁一根本没有花时间认真揣摩嬴政这个人物,稍微情绪大点的戏都靠咆哮和瞪眼珠子表现。
朱珠就更不要说了,整部剧她只做了四件事,暧昧和傻笑,嘟嘴和娇嗔。
如果说张鲁一尚有演技正常台词过关的时候,朱珠就是全方位的烂,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摩登现代人的气质,古人的衣服在她身上丝毫没有起到束缚仪态的作用,俨然一个穿越回去的都市女性,看了只想劝她脱掉华服停止cos秦国人。
美则美矣,毫无演技
台词更是稀碎,我从没见过一个女演员的台词,吐字、发音、气息 、腔调,都毫无可取之处,该悲伤时不悲伤,该狠戾时不狠戾,软绵无力,情绪扁平,让人窒息,就是放在都市剧里也不及格。
我工伤了
导演
《大秦赋》,豆瓣显示导演为延艺/顾其铭。
延艺作品一览
不知是太过低调还是早就预见了今天,两位导演在网上都没什么有效信息,延艺虽然曾经是《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副导演,但《裂变》剧组无论是上节目还是采访都没有带他,四舍五入约等于除名。
顾其铭更糊,连百度词条都没有,顾导12月7日注册豆瓣,当天火速发表剧评:大秦、终章、幕后,洋洋洒洒近三千字,只是通篇下来看不见真诚、敬畏,只品出了头铁、嘴硬和试图挽尊的尴尬。
编剧、演员、导演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大家众志成城,《大秦赋》评分最终掉到5.9,都木有及格!
大秦帝国有这么难拍吗?有。
但这不是《大秦赋》如此难看的理由。
前三部一样难,且三部总投资加起来都不超过《大秦赋》,但《大秦帝国之裂变》最终评分9.3,《大秦帝国之纵横》最终评分9.3,《大秦帝国之崛起》评分也有8.5。
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能拍得这么好,没别的,皆因主创都怀有敬畏之心,有着死磕精神。
《裂变》的导演黄健中,看完孙皓晖的剧本后,光是案头工作就做了八个月,生怕把握不好那个时代的气质,每天做笔记提醒自己,战争戏的分镜头画了足足一本书那么厚。
全剧剧本一字未改,只是见缝插针地加了八个字:秦军食草,秦人可畏,就这导演还十分满足,觉得自己也算贡献了了8/X的剧本 。
丁黑在执导《纵横》和《裂变》时,请了多位史学家担任历史顾问,修正了张仪和苏秦同时代人这个bug,将整个故事的基点,从张仪和苏秦的纵横捭阖回到了大秦帝国的视角。
张博拍《大秦帝国之崛起》时,整个人脱了层皮,每天睡一两个小时,不仅要背六国地图,还有非常多台词又长又拗口的戏,一场游说六国的戏,长达30分钟的词,张博开拍前背了无数遍,最后三遍过了。
一场杀白起的戏,张博先演了10遍,丁黑一个电话决定换方式,从白天到黑夜,一场戏演了20遍,最后被轮椅推出片场,后来张博上《声临其境》,《崛起》台词依然能张口就来。
侯勇带着字典进剧组,边查字典边背词,王志飞每天晚上拉着演员琢磨戏琢磨剧本。
第二部《纵横》惠文后魏纾的扮演者傅淼为了拍大秦推掉了《甄嬛传》(拉踩一下轧戏咖)。
编剧就更不用说了,前三部的编剧笔力之深厚,台词之考究,有目共睹,塑造了立体又饱满的战国群像,名场面数不胜数,这才激活了那个风云际会,山河日变的战国时代。
《裂变》什么是法治?
《纵横》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
《崛起》跨时空训儿的神来之笔
从这些零碎的信息中,可以感受到每个主创人员对大秦倾注的心血和热情,感受他们对于参与这次创作的自豪,因此富大龙才会在退出微博八年后,发表长文,言辞恳切,情感真挚,除了为《大秦赋》和张鲁一发声,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对大秦帝国系列的珍视和敬意。
正如丁黑所说:“大秦是一个特别聚气的题材,这个题材似乎能够让所有的创作人员投入全部的热情,那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青少期,充满生命力,充满激情,充满抱负,所谓大争之世,总得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遗憾的是,《大秦赋》少了一分虔诚和敬畏,多了几分傲慢和轻视,打着历史剧的大旗,拍成了三流宫斗戏,加上戏里戏外骚操作不断,这部万众期待的史诗级巨制最终变成了狗尾续貂,只能哀叹,老秦人这么些年的等待,终究是错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