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之声】乡音更亲切
换个角度看文化
亲
切
的
宁
海
话
【 编者按 】
经著名诗人潘志光先生牵线,国家一级作家薛家柱先生授权“文化宁海”微信平台转载他的《乡恋》,并同意改编成方言朗读。本平台“宁海之声”栏目将陆续转载《乡恋》部分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乡音更亲切
一踏上家乡土地、一走进宁海县城,就能听到儿时熟悉的宁海口音:“啊哪,你转来啦?阿等都勒宁海银啦。”是啊,一听到宁海话特别亲切、特别温暖,心中糯糯的,大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慨。
家乡话,其实就是一种乡情、一种乡恋、一种乡思,也是一种乡愁。对家乡的热爱,只有通过家乡话才能充分表达出来。
家乡话,只有在家乡这块土地才能孕育出来。这些色彩斑斓的语言种籽,只有家乡的沃土、雨露,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宁海话虽然属于台州语系,但和临海话、三门话又不相同。宁海话声母中没有j、q、x;只有z、c、s。“机器”读成“至刺”,“游戏”读成“有死”,常常闹出误会。我那杭州籍妻子第一次来宁海,亲友热情邀请:“妳到瓦坞里来嬉噢!”她误以为是骂人的话,“嬉”、“死”不分。就是宁海话,城里与东乡、西路也有差异。我在大学中文系学语言学概论时,曾问过语言学教授:为什么宁海话声母中没有j、q、x;只有z、c、s?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反而我到日本,发现日本话中,有很多宁海话的发音。大概古代中日语言有过交流。
我一直希望有一本较完善的《宁海话词典》,让我可查考一些说得出而写不准的宁海话。这愿望一直到我去年收到一本如意公司寄来的《宁海话》,真是大喜过望。作者是陈一兵,他一直对家乡话很有研究,花了几年时间写就这本专著。去年11月我去如意公司参观,同他匆匆见了一面,除大大赞扬他一番之外,还鼓励他继续研究下去。
最近,他的《宁海话》第二版出来了,我除了祝贺之外,还希望再得到一本,以重温乡情、乡思、乡愁。
2017年7月8日
音频注释
蹃:踏,踩。俗读闹。
坞里:家乡,家里。亦称屋里。
城里:县城。城,俗读寻。
便会:就会。俗读备挖。
听闻:听见,听到。闻,俗读门。
小时见:小时候。
呆呆熟:很熟悉。呆,俗读严。
尔:你。俗读五。
转来:回来。
阿等:咱们。阿,俗读外。
来得:特别,尤其。
味道:舒服,惬意。
心窝头:胸口。
暖烘烘:温暖。暖,俗读nèng。
清爽:清楚;干净。
蛮有:很有。
说话:话,腔调。
格些:这些。
喷花:五彩缤纷。
结蕊:长花蕾。蕊,俗读女。
呒不:没有。呒,俗读m 。
长日:经常,常常。
听笡瓮:听错了,听误会了。笡,俗读qiè。
内客:妻子。
第一埭:第一趟,第一次。
有猛:很多。
嗷:叫,呼。俗读奥。
嬉:玩,玩耍。
还忖:还以为。
便勒:就是。便,俗读备。
上路:泛指前童、岔路、桑洲一带。
大意:特意,专门。
为告呣:为什么。
反使:反而,反倒是。
望着:盼着,盼望。
格个:这个。
望头:希望,盼头。
高兴顑噢:高兴极了。顑,疲惫,俗读喊。
大排场:拼命,很用力。
记挂:牵挂,思念。
作者简介
薛家柱,笔名罗岩,1938年1月生,宁海人。国家一级作家。1960年杭州大学(现为浙大)中文系毕业后,在《西湖》文艺月刋担任负责人、副主席近20年。1986年进入杭州市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曾任省作协副主席,杭州市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觉醒的警卫员》《铁血生涯》等,纪实文学集《寒山》《世纪浮雕》等36部。编写电视剧、电影、歌剧等数百部。多次为电视专题片担任撰稿人和嘉宾主持人。薛家柱先生热爱家乡,经常撰文寄托乡思、乡情、乡愁,常常进入学校、乡村、田野、山川采风、辅导,为宣传宁海,唱好“山海经”尽自己所能。
闲时共读《宁海话》
《宁海话》作者,陈一兵,生于1962年,浙江宁海人,现宁海之声栏目顾问。著有《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辩证法》,《宁海话》。
宁海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