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第二章:功成不居,美恶相同

金童子:

尹喜问:我见到很多修练者都说自己修练得很好,有很多美好的体会,如气畅神足、能采气服气、泥丸发亮等等这是不是修道的好现象呢?表示得道了呢?

老子答: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学者的一般通解: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url]http://礼记[/url]?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金童子)我的理解是:

老子和尹喜谈了道的总论之后,并没有接下来谈修练的基础问题,而是直接进入到至少是“得气”阶段。尹喜提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普天下修道的人,都知道得气、通周天、有异能、结圣胎等,都以这些现象出现为美事。老子明确的反对说:其实这是不好的,是“恶”的。都以上述现象为善的,其实不“善”啊!因为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只不过是形状的不同,高和下只不过是位置的不同,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因此真正修道的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这些变化,用不言的体悟的方式施行对身体的统领:听任身体各部位器官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虽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功业。正由于不居功业,也就无所谓失去。

我在青年时,有很多所谓的“美、善”,甚至有异能。我曾努力去追求过,现在看来,都是过眼烟云,都是幻境。

老子这章重点强调我们得意的一些修练时的特异现象,不能当成是美事,是善事。老子感叹的说“恶已!斯不善矣!”我见过很多的修练者,心是诚的,修是勤的,但变得或神神叨叨,或狂妄自大,或疑神疑鬼,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如果我们把这些所谓的“美事、善事“当真,去执着就可能走火入魔了。

我们修练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得享天年,并且只有好的体魄,才有好的命运,当然,通过修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和运的,这些我以后再谈。

笔者感悟:

大凡经典著作,几千年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著作都是先贤大德的自性真心的流露,大家在读经典著作时,除了理解字的意思和弄懂道理外,更要注意体会领悟字中的真意,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放松身体,边读边体会身上的感觉,在这种放松的情况下,你的某些堵塞的经络可能就能通畅,某些疑难杂症可能就不治自愈。“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能被感觉到。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人过。”'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对修道人来说,不去特意地甄别美丑,善恶,情人眼里出西施,你觉得美,别人可能觉得丑;善的行为也可能会做出恶果。事情可以相互转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 六祖坛经】里有段故事,是六祖开示慧明的一句话,很能说明“善和恶”。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情。“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乱作为,在一定的规则,规律下,自然运行。如在政府监管之下,市场化运作,监管不是不管,但由市场自行运作。

行不言之教,也可以说“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等。但在功夫界里有种不言之教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心传口授。弟子若对师父恭敬有加,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这样师父就容易心传给你,你若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和师父一样,当做兄弟关系,就得不到心传。就好像电视台和电视一样,你要定位到某个电视台才能收到这个电视台的节目。

另外,“无为”在整个修道过程中的真正意义是“在我的关照下自动完成的”,真的不需要你去做什么,只需要你有一颗向道之心。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不需要去看那么多圣贤之书,都是术语,还看不懂。要抛弃智巧的行为,走大道,不要去走捷径。当然,在修炼之初,你还没有感觉到道之前,还是需要一些有为之法,如打坐,站桩,做些动功,任何一种法门,佛,道 ,医,儒,武入道都可以,到最后都万法归宗,都是一样的。找寻明师是必要的。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万物兴作而不去干预,在练功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不要去干预,不喜不悲,不惊不恐,只管去体悟,观照。成功了,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居功,不得意忘形,功力就不会失去。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世界文化的源泉,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