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99年澳门回归之际,我在桑洲支教,那一年你在哪里?

桑洲镇中心小学

桑洲支教一年中,

忙碌充实幸福种。

澳门回归喜相迎,

星火传递震国中。

师生相处皆和睦,

情系清溪流向东。

留住美好的记忆

桑洲支教

来到桑洲小学支教

1999年9月1日,我来到桑洲镇中心小学支教,这是我们城西小学派出的第二个代表。第一个是我的同事,也是师范同班同学王婵芬,她支教半年回校了,第二年就轮到我就是一年了。

这就是桑洲小学老校园的大门和操场

来到桑洲镇中心小学,看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心里也是有一些忐忑。

往事回顾

手拉手活动

桑洲小学我来过一次,那是我到城西小学后,担任城西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刚好与桑洲小学是手拉手结对学校。有一次,我们两校约定开展一次联谊活动。

我和教导主任吴菊芬老师一起带着二十多名学生,包了一辆面包车,到桑洲小学看望他们的好朋友。

到了桑洲小学后,桑洲小学的领导很重视,在校门口站了两排仪表端庄的迎宾学生,两边还排着穿戴整齐的鼓号队,操场上已是站满了全校的师生。在鼓乐队的欢迎曲中,我们这些孩子欣喜地站在了操场边地势较高的水泥平台上,桑洲小学的结对学生们一一上来,在老师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并手拉着手站在一起。

我们城西小学的孩子们把自己准备好的小礼品送给结对的朋友。

中午,城西小学的孩子们跟着他们的好朋友回家吃饭,看看他们的家,体验农村的生活。

回校的路上,从孩子们的脸上可以看出,这次活动他们都很开心。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桑洲,第一次感受到桑洲岭的险恶。对于桑洲,我是听得多,却没有来过。因为经常写通讯报道认识的童新永老师,常写桑洲岭发生的感人事迹:如《车祸无情人有情》、《发生在桑洲岭下感人的一幕》等文章。

因此我对桑洲岭的印象是比较凶险的,这里是事故多发地段,而我们坐车经过桑洲岭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惊险之处啊,跟我们长街方向的白峤岭比,它还属于温柔型的。

当我背着行囊来到桑洲小学支教时,看到校园是熟悉的,可要住在这里工作一年,这环境又是很陌生的,尤其是这里的老师,原来认识的老校长已经退休了,副校长周靖老师已经调到宁海了,除了刚从宁海对调支教的陈建芬老师在城西同事半年,还有一个大队辅导员严利英老师认识外,其他老师都是不认识的,所以还是有点陌生。可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不到一周,大家都基本认识,相处还是甚欢的。

这鼓乐队后面的平房是大礼堂,

旁边的房子就是教师宿舍

当时的桑洲小学除了比较偏僻外,这校园环境还是挺不错的,学校虽然挤在民房中间,可后面不远处是山,前面东北角就有一座小山,四周围又有不少大树,空气是绝对新鲜的。

每当清晨起来,我就爬上前面的小山,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觉得挺不错的,有一种重回长街的感觉。

只是这山实在是太小,小的简直像是一个土墩,不用爬,走几步就到顶了。不过山上有个凉亭,有平地,也能看到桑洲的村景、前面的大溪,感觉挺不错的。

这一年中,只要住在学校,除了下雨天,几乎每天我都上山活动。

忙碌的晨间活动

在桑洲小学的一年中是忙碌而愉快的,我担任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兼班主任,除了管好学生上好课外,还参与了快乐的晨间活动,我负责一个工艺美术组,带学生用木头刨花、麦秆、布片等废旧材料,创作工艺美术作品。

一个女孩用黑绒布做的布贴画小猫,栩栩如生,非常精致漂亮。一个孩子的木屑刨花做的雄鹰图,也挺不错的。这个快乐的晨间活动,学生喜欢,老师却很忙,但社会反响很好。我辅导学生写的文章,也在《小学生世界报》和《宁海报》上发表。

轰动的星火传递活动

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我抓住这个契机,与桑洲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严利英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红领巾星火传递活动。

一、做好前期活动准备

原来打算是进行县内的活动,从桑洲小学传到山上的花地塔小学,再传到城西小学,这是三所手拉手结对学校。

作为县级星火传递活动,必须要得到团县委同意,于是我就拿着活动方案,到团县委向负责少先队工作的娄黛敏书记汇报,得到娄书记的大力支持,就这样宁海县红领巾星火传递活动就定下来了。

当我无意间了解到桑洲小学还与宁波的解放南路小学,也是手拉手友好学校。我又想把这个活动升级了,让红领巾传到宁波去,可以变成市级红领巾星火传递活动。

这是桑洲小学的同学们迎接宁波解放南路小学的师生,来校开展联谊活动。

当时的校长是章正求老师,他很开明,很支持我们的活动。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他和我一起到宁波解放南路小学,协商这个活动。因为这个活动设计很好,也很有教育意义,两校一拍就合。解放南路小学领导还带我们一起到团市委汇报情况,团市委领导也是求之不得啊!宁波市红领巾星火传递活动就这样定下来了。

为了活动的统一性,我们制定了一套活动方案,每个学校都围绕“手拉手同迎澳门回归,心连心共奔崭新世纪”的主题,举行一次大型文艺汇演,并进行星火传递活动,活动后拍下各校的活动照片,用版面的形式展示出来。

传递时,这块活动版面和另外一块介绍各校之间手拉手活动的内容版面一起,随着红领巾传递,让下一个结对学校的师生可以欣赏上一个学校的活动花絮。桑洲小学还邀请电视台记者全程录制活动过程,让每一个手拉手学校都可以看到星火传递活动的整个过程。

桑洲小学、花地塔小学、城西小学,这些学校的活动照片都是我拍的,也是我布置的,我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所以对这次活动比较了解。

为了省钱,这六块版面都是我自己做的,学校买来木条和板,自己制作版块,自己油漆,学做木工、漆工,没有刨子,自然有些枯燥,但不影响使用,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二、开展星火传递活动

1

星火从桑洲小学传出

桑洲小学是星火传递的第一站,那天请了各级领导一起参与这个隆重的宁波市红领巾星火传递活动。

这是领导为这次活动鼓劲

这是桑洲镇中心小学在特大红领巾上

写下的一句话

这是少先队员们在朗诵迎澳门回归的诗词

这是红领巾星火传到老街的情景

2

星火传到花地塔小学

数天后,星火从桑洲小学传出,传到花地塔小学,连同桑洲小学的活动版面一起。

这是红领巾星火传到桑洲花地塔小学,

桑洲小学队员把星星火炬

传给花地塔小学队员。

这是花地塔小学在举行庆祝活动的情景

这是花地塔的少先队员们在村里进行

红领巾传递宣传活动。

3

星火传到城西小学

又是几天后,星火从桑洲小学出发,来到城西小学,受到城西小学师生的热烈欢迎,城西小学也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这是星火传到城西小学受到欢迎的情景

这是宁海团县委和镇团委等领导

为这次活动祝词。

这是城西小学学生在表演节目。

这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城西小学学生们。

4

星火传到宁波解放南路小学

就在澳门回归前夕,我们的红领巾和星火传到了宁波解放南路小学,宁波电视台等媒体都到场录制,做现场报道,把活动推向高潮,最后这条写着四个学校全体师生一句心里话的特大红领巾寄往澳门,作为澳门回归的一份贺礼。

这是星火传到宁波解放南路小学后,该校举行红领巾星火传递主题活动。

这是解放南路小学的学生在表演节目。

三、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搞了活动就要宣传,这个活动应该说全国也就我们在搞,从新闻上来看其他地方没有,因此《宁海报》、《宁波晚报》、《宁波日报》、《浙江教育报》和《中国少年报》都作了报道,《小学生世界报》用一大块版面进行详细报道。

桑洲小学的老师

上课,辅导晨间活动,举行大型活动,这一年的工作的确是很忙碌,但没有搞垮我,反而感到充实而幸福,这是因为桑洲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很好。一是因为我是支教老师,大家都有一种敬畏的尊敬和友好;二是因为我心存善良,真诚地接受老师们的友爱;所以大家相处和睦,工作生活都很愉悦。

校长章正求老师

校长章正求老师家住宁海园丁新村,是个比较开明的校长,对于我的工作都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做起事来也就放得开,不会缩手缩脚,这两项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

周六或者平时晚上回家,我们都能一起坐车。一年中,与桑洲的面包车师傅也混熟了,想回家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到学校来接我们;早上回校,在宁海都约好的,几点钟在家门口等着就行,他们会来带我们,免去乘车跑到西站再转车的麻烦,也可以多睡几分钟。

总务主任王启官老师

总务主任王启官老师,长期住在学校,以校为家,女儿刚上知恩中学高一,儿子在小学读五年级,这是他乖巧的儿子在小学时做飞机模型的照片。

他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管好我们的生活问题。有什么事,只要跟他说,他都会很热情地帮你去做。

食堂师傅卢守彬

食堂的饭菜特别好吃,那是因为师傅卢守彬是开饭店出身的,由于大女儿读小学,小女儿还小,在学校食堂烧饭也挺方便的。大女儿卢琴霞,在我的班级就读三年级,很乖巧也大方;小女儿很调皮,老是打她姐,她姐总是笑笑,真的像个小大人。

十多年后的一天,在宁海第一医院住院部看到她们姐妹俩,来看她住院的亲戚,却是大变样,当年不声不响的琴霞,现在很会说话;当年强横的小妹,已是高中生了,却羞于说话了。

篮球高手储吉浪老师

我和搭班的年轻小伙子储吉浪一起吃饭,两人打三个菜,一起吃快餐似的,由于口味很好,每天都像吃饭店饭一样,很开心。吃饭记账,每餐都是两人平分,一个月结一次帐,挺方便的。

储吉浪是个刚分配不久的小伙子,年轻气盛,精通篮球,又是个热情朴实的青年。我们就像一对亲兄弟似的,经常同进同出,不分你我,非常友好地共事了一年。

手工高手邵碧优老师

学校里有一位手工高手是邵碧优,她是奉化师范毕业,老家在长街山头村,嫁到桑洲的,她老公是我的奉化师范同届的同学。说起来我们都是长街人,碰到老乡了,又是同学的老婆,自然走得很近,到她家吃过饭。

她做的立体房子非常精细,房子很小,却有门有窗,还可以开关的。可惜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没能拍摄保存,那些照片都留在了桑洲小学,可能找不到了吧!

到了桑洲小学后,这些手工作品的确找不到了。这是邵碧优近期做的,比较简单,没有当年那些作品精细。

歌舞高手陈芙玮老师

陈芙玮老师是和我平行班的,她也是教三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是一个音乐素质比较好的人,会唱歌会跳舞,每天乐呵呵的,见面总是笑。晚上我们这些住校的老师,有时打打牌,有时散散步,也挺温馨的。

电脑高手葛志亮老师

在桑洲小学还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叫葛志亮,是一位电脑高手。他不但会安装各种软件,熟练地操作电脑,而且还会修理电脑,非常了不起。他的爱人在田洋卢小学工作,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去,住在学校。小两口十分恩爱,除了食堂打点菜外,他们自己还常开小灶,烧些自己喜欢吃的菜。看到他俩一起在一个小厨房里忙忙碌碌,心里不时冒出真会居家过日子的念头,而我和储吉浪这样搭伙吃食堂的,仿佛都是光棍似的,吉浪当时还真是光棍一个。

志亮温文尔雅,性格很好,为人处事也十分老到。后来调到华山小学后,工作认真出色,没有几年就被教育局领导看中,调到局里去了。有时碰到他,他还是如同在桑洲小学一样的热情和气。

老熟人陈建芬老师

陈建芬家住桑洲街北面山脚,要不是到城西小学对调(城西小学派一个教师到桑洲小学,桑洲小学派一个教师到城西小学。)支教,是没有机会认识的,因为在城西小学半年的相处,我到桑洲就把她当做亲人一样了。她也热情好客,常邀请我到她家去吃东西。在她家吃的番薯,味道很好,很甜很甜。

教研组长童海颖老师

童海颖老师是奉化师范八九届毕业的,虽然不是很熟也能认的,她是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又是同办公室的,因此熟得也快。他爱人在岔路中学教书,一个在山的这边,一个在山的那边,当时桑洲岭隧道还没有开通,生活上也不是很方便。但她无怨无悔,踏踏实实地在桑洲工作了好多年。

信使鲍亚仙老师

来自力洋家住宁海的鲍亚仙老师,同年调入桑洲小学,孩子在城关读小学,老公在宁海报社工作,她调到桑洲小学工作,生活上实在是很不方便,但为了革命工作无奈只能顾大家而舍小家了。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把星火传递等活动的通讯稿写好后,马上交给鲍老师,带给她的爱人,她爱人就给负责的编辑,录用是非常快的。有关桑洲小学的几篇文章在《宁海报》上发表,是有鲍老师的一份功劳的。

美女胡葵阳老师

胡葵阳老师是一个年轻的体育老师,人很漂亮,而且温柔可爱,可爱得不像体育老师,很像幼儿园老师。在桑洲的十四夜就在她家过的。她家就在学校的前面,没走几步路就到。听说十四夜桑洲也吃馏,能赶上这个好日子,机会难得,我十分欣喜,总算有机会体验这吃馏的情景。

那天到她家就吃馏,没有别的食物,我喝了两碗,就吃不下了。可没过一会儿,肚子就饿了,这水一样的馏能饱肚子吗?

饭后到附近的同事周亚琴家玩,她们在打牌,我在看电视。我边看电视,边找吃的,可也没有找到什么可吃的东西。这一夜,我饱尝了桑洲馏的饥饿。

 我们都是叶家人

叶红梅的字写得很漂亮,她教的学生的字也好。因为我们都是姓叶的吧,她也很实诚,不是花俏的主,感觉特别亲切;还有一个年轻的老师叶秀也是叶家人,性格开朗。我们三个叶家子弟,能聚在一起也算有缘吧!

叶红梅调到城中小学后,在宁海青少年活动中心辅导孩子硬笔书法。有一次,我儿子想学书法,而名额已满,我只好跟红梅商量能否开个后门带一下,她欣然同意,一学期中还关爱有加,甚是感激。

叶秀在宁海县教育系统通讯员培训中碰到,她问我是否还认识她,虽是18年没有见面了,但她的容颜未有大的改变,怎么会不认识?

就在文化宁海的葱丛在审这篇稿子时,被正在城西小学就读的外甥女意外看到,赵璐嘉小朋友惊喜地说:“阿姨,这是我们的班主任叶老师呀!我看她也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桑洲好吃好玩的。”葱丛的姐姐在一旁补充说,叶秀老师是一位对学生相当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是呵,桑洲的这方子民酷爱自己美丽的家乡。不管身在何方,如同叶秀老师一样,总将自己美丽的家园细细描绘,并把这份深沉大爱通过不同方式自发扩散。

难忘桑洲

离开桑洲小学已有近二十年了,当年的好多老师都调到了宁海城关各小学了。那个憨厚慈祥的王秋根老师、亲和力很强的卢连娟老师和朴实真诚的季雪芬老师,应该早已退休了吧!我们的思品教研组长娄华萍老师还在桑洲小学吗?活泼可爱的林映敏小老师,调到岔路小学后,还在那里吗?当年两地分居的周亚琴老师,现在早已合家团聚了吧!

为了拍摄一些当年老校舍的照片,这次我特地来到桑洲,到原来的老学校所在地一看,却看到了桑洲镇敬老院。四下找寻,已找不到当年老校舍的痕迹。教学楼、宿舍楼、大礼堂、食堂都没了,连厕所也没了。

前来迎接我的当年的小伙子储吉浪,如今已经是学校的副校长了,他指着老人们旁边的那棵树说:“现在唯一留下的就只剩下这棵树了。”听了这句话不禁感慨,社会在发展,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当我来到新校舍时,了解到当年一起工作的老师们,还坚守在桑洲小学的就只有储吉浪和陈建芬两个人了。

桑洲小学的学生

我教的三年级学生除了已经退休的老校长周老师的孙子周腾飞比较可爱,有点微胖的女班长王佳玉很有趣,还有几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男孩李伦仟、季王欢、季廷为和女生周璐璐、陈宇洁外,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没有什么故事。而别班的学生印象却很深,一个是五乙班的梅群,一个是五乙班周琼琼姐妹。

聪明机灵的梅群

梅群是五乙班的学生,她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又比较有灵气的女孩。

她是大队长,在红领巾星火传递中,是拿红领巾的,从桑洲小学到解放南路小学,每次都是参与活动的,因此比较熟悉。她的嘴巴特甜,见面就叶老师叶老师地打招呼,属于讨人喜欢型的。

这是五乙班的毕业照,梅群(前排左3)

我在课余时间,指导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在《宁海报》和《小学世界报》上发表了,一篇被编进了《宁波市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一次家访时到过她梅家村的家,她的家在马路边。

好学的周琼琼姐妹

周琼琼也是五乙班的学生,她们的班主任是叶红梅,在叶红梅老师的指导下,她的字很漂亮,人也漂亮。在红领巾星火传递活动中,是举星星火炬的。

她家就在学校的后面,我有时没事做,就去她家找她和她的妹妹,她的妹妹周胜男比她低一级,学习成绩更好,在学校里名气比她还大。她父母在宁海开店赚钱,家里就只有她姐妹俩。姐妹俩胆子很大,就这样两人住在家里一点不怕。那天,我看到她家的门锁滑牙了,总关不牢,父母也没有在意,我却为她俩担心,就在白天买了一把锁替她们换上。

我看看她们的作业,要她俩聊聊她们的童年趣事,当周琼琼说到小时候误把玉米长在牛旁边,觉得挺有趣的,就叫她把这件趣事写下来,寄到《小学生作文选刊》,居然发表了。

习作发表

一年后,我回到城西小学,征得她父母的同意,居然把她姐妹俩也带到了宁海。姐姐周琼琼,我把她推荐到柔石中学初中部,因为成绩优秀,柔石中学录取了她。妹妹带到城西小学读五年级,周校长听我说成绩很好,也就答应插班了。后来,周胜男果然不同凡响,成绩优秀,还考进了宁海中学创新班。

这些学生如今都已长大,却不知道她们的去向,可我相信她们一定很有出息的。

编后

在发稿前,梅群已经联系上了,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已是为人妻母了,在宁海比较好的单位工作。几十年没联系了,可电话里的声音,还是那么悦耳动听。她说看了我的文稿后,很感动。而周琼琼姐妹,却打听不到她们的消息。

桑洲印象

那时的桑洲既没有有名的油菜花、格桑花,也没有南山的桑洲驿。只有桑洲老街和桑洲麦饼,有点吸引人。

桑洲老街

桑洲老街的确是老,与南塘老街等老街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可惜没有人推出而已。当时听当地的老师介绍,这老街还被某些电影作为场景拍摄过。

老街两边的街面房子,是早期经营的好场所,什么店都有。那时还保留了一些商店,只是卖的不是古代的物品,而是现代的物品罢了!由于桑洲有专门的市场,因此老街基本没有用,要是老街两边的房子都利用起来,那岂不是与南塘老街一样繁荣了!

这次故地重游,来到老街想拍拍照片,可惜没有好好保护,一些房子已经倒坍了,成了废墟一片,想装扮成供人观赏游览的设想,好像有点不现实了。

桑洲麦饼

桑洲麦饼与岔路麦饼一样,在当地很有名,很多人都在买,都在吃。有时路过学生家门口,看到他们的午餐就是麦饼。品种也多,有苔条麦饼、虾皮麦饼、梅菜麦饼和肉麦饼。我当时只吃了虾皮麦饼,很干很燥,没有饮料相伴,是无法下咽的。就这样桑洲麦饼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吃的烙印,一下子敲到了我的大脑中。别的品种也没有兴趣尝了。

直到回到宁海好多年后,在岔路麦饼店吃了海苔麦饼和肉麦饼后,才改变了对这些麦饼的成见,这些麦饼还是挺好吃的。

桑洲集市

桑洲集市与我们长街集市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商品的互相交易,农民们有的带着货物出卖,卖完买些需要的物品回家;有的带着钱来购买一些下饭菜等需要的物品回家。

可行驿桑洲这个微信平台的大神们,用相机和慧眼,拍摄书写编制了一篇文章叫《乡愁里的桑洲集市》,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触动了好多桑洲人的心,点击量老高,真是让我感慨。这正应了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桑洲集市与我们长街相比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虾皮特别多,摊位有一大片,质量好,价格便宜。我买了好几次,有自己吃的,也有送人的。

还有就是市场在卖的小鱼干非常有特色,这些经过熏制的小坑(溪)鱼干,很香很鲜,是蔬菜、煲汤和烫面(年糕)的极佳的佐料。有没有它,味道全不一样。

桑洲没有栀子花

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来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想摘几支栀子花,却没有找到。我不信,就继续找,从桑洲街后山一直找到梅家村的后山,也就是找到学生梅群家了,却找不到一支栀子花。我感到十分好奇,怎么桑洲没有栀子花?

这是梅群的家,比当年漂亮多了,屋后本是荒地,现在变成公园了,农村变化可真大。

当年杂草丛生的后山,如今几乎成了风景区了。

山上孩子上学苦

桑洲老街的孩子上学还方便,走不了多少路就到学校,而山上的孩子就不一样了,每天很早下山,路远的同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到学校。我们没有走过他们的路,没有什么感觉。

那天我们几个老师到学校后面的山上,一个叫老屋基的小村去家访,放学后三点半上山,看着不高的山,爬到山上,已是天黑吃饭的时候了。热情的山里人家,看到老师这么爬上山来家访,十分感动,不由分说就拉着我们吃饭。饭后,我们打着手电筒,一步一挨地下山来,爬了好长好长时间。这么一趟家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孩子们一天来回两趟的山路,是多么辛苦啊!

这就是走向老屋基的路,看上去普普通通,走起来却高不可攀啊!

2017

如今的桑洲小学

校园

赞叹:

当我来到

宁海县桑洲镇中心小学新校舍时

被这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所感叹,

学校变化真大啊!……

当年在老校舍只有一幢三层楼的教学楼和一幢教师宿舍楼,再加一个不是很大的大礼堂。现在是一排排高大漂亮的房子,我真为桑洲小学的发展而高兴。

走进校园正好赶上孩子们在做早操。做完操就是他们的大课间,孩子们打球的打球,跳绳的跳绳,跑步的跑步,开展各种丰富的体育活动。

来到教学楼,校园里到处布置着孩子们的国画作品,看到这一幅幅国画,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原来该校从2013年开始就重视国画教学,开设国画校本课程教学,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设置了专门的绘画教室和课程安排,从启发兴趣着手,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国画艺术的魅力,不断探索吸引学生们喜欢国画的兴趣,并结合当地的区域文化,培养学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基础上,融入当地的乡镇特色,形成具有地域色彩的国画艺术。

为了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创作国画的热情,学校多年来积极以多种形式举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览。

举办学生迎新书画作品展

与城西小学联合举办“清溪雅集”学生书画展

与宁波市青少年宫联合举办

“携手追梦·快乐书画”水墨画展等画展活动

并受当地镇团委、妇联、社会事业服务等部门邀请,广泛参与到各项社会公益画展等活动。

这是学生参与了宁海首届桑洲麦饼文化节传统文化水墨画展活动

这是学生参与“美丽乡村共建”

墙面水墨绘画装饰美化乡村活动

这是学生开展“敬老爱老”主题书画展

并将作品布置装饰镇敬老院活动。

随着一系列学生画展和公益性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对传统国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创作热情也被激发,学生国画作品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推动了本校及当地的国画教育不断发展。

2015年该校被教育局评定为国画特色教学项目。学校还将学生作品汇编成学生书画作品集、国画欣赏、教学活动过程、教案等文本读本,其中《桑洲物语》被县教育局评定为该县优秀校本课程。

校园里学国画、画国画已经蔚然成风,并卓有成效。在宁海县举办的各类绘画比赛国画项目,该校的学生均能获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学生画展活动和学生的国画作品也被多家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转载传播,宣传报道。

在推行国画艺术的文化道路上,桑洲镇中心小学全体班子成员一致表示:团结一致,不断摸索,不断进取,希望能让乡村里飞出令人惊叹的国风气韵。

采访手记

采访完毕,我心里在想:这样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在国画教学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不知道,是谁在辅导学生们?

(桑洲小学现任胡伟坚校长)

该校胡伟坚校长告诉我: 这都是我们的吕伟明老师的功劳。吕老师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美术老师,毕业于专业美术学院,在国画创作和教学方面非常有兴趣也有所造诣。他在大学读书期间的国画作品就曾被美术国家核心期刊《美术观察》选刊。吕老师在来我校担任美术老师以前曾在宁波一所学校实习,在实习期间就指导学生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其指导的国画教学课程还曾被专业报刊《美术报》的美育栏目介绍报道。

怪不得学生这么厉害,这是老师牛啊,才有学生的好才华。我们

祝愿他们在国画及各个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编辑:叶贤仁

图片:叶贤仁

审核:葱    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