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狄洪:他为中国湘西北美学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刘狄洪风景油画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历史价值分析

摘 要:刘狄洪的风景油画情系湘西厚土,为中国湘西北的美学构建赋注神力,成为推动中国湘西北美学走进国际文化视野的扛鼎雄才。刘狄洪只身入竹海修丹青与秘境结缘,在山水峦嶂下,成为用油画酝酿构建中国湘西北自然与人文美学体系的第一人!刘狄洪大师的中国湘西北题材的油画系列,为全人类的风景油画审美价值和中国湘西北在千年之交的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学历史价值创造了可以栖居的诗韵文化平台!他用写实与写意致韵的油画风格,借助湘西北的自然风貌,把油画风景复制现实的范式打破,建立出“韵制”风景的新法度,以形写神,视觉唯美,成为意向写实油画湘西北风光的美学经典。湘西北美学终极的价值核心,是从自然到人文的价值进化。

关键词:刘狄洪;湘西北美学;美学历史价值;终极的价值核心

湘西秘境有知音,大师慧眼识臻美。

功成名就写神篇,推陈出新世界闻。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1944年4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区(今:常德市武陵区)。他在油画创作与美学领域由国内达国际,功名显赫,为一代艺术天才。油画精通,中国画精湛,兼济版画、工笔、篆刻、书法等众多美学领域造诣,博涉多优,美学之修无所而不能及。观察他在西洋油画领域内的创作成果,便可知他的国际艺术视野早已经陈铺大道,是一位集中西方绘画艺术之大成者。作为从湘西走出来的艺术磨砺者,他的风景油画情系湘西厚土,在为确立本人为风景油画大师的创作过程中,也为中国湘西北的美学构建赋注神力,成为推动中国湘西北美学走进国际文化视野的扛鼎雄才。

一、纯粹意向现实主义在湘西北美学中的体现

胡塞尔认为,意向性是把主客体的关系回溯到纳粹意识,是意识的纯粹本质;海德格尔认为,意识是主客体自我揭示的“存在”构想,存在就像同时指挥目光和被观看事物的光线,它具有主客体关系的首创性。这些研究均表明主客体之间存在的依赖性和相互表现性。

《阳光下的湿地》是刘狄洪大师用油画风景构建湘西北美学纯粹意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深刻体现了艺术家和湘西北这种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交融、混为一体。艺术家通过纯粹意向将自我情感展露无遗。这幅作品具用鲜明的抒情性,艺术家运用相当洒脱沉稳的笔触,聚色点成色块,一步一近地刻画了湘西的一幅自然奇观,金黄的暖色铺天盖地,湘西的光影成为色彩的颂歌,天高神丰,在这玄妙的色彩神域里,难免不心旷神怡。葱葱的树森在金色的映照下,披上金箔般影冠,悉悉和弦,无声胜声,湿地植被染上悦目的金点,河水全息式地倒映天空的金质灿烂,其他的色彩与金黄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冲力十足,悦目动人。这是现实主义的杰作,也是湘西北美学的纯粹意向,是铺设在湘西北与世界之间美学贯通的桥梁,越过了湿地,就是世界美学的泱泱殿堂!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湘西——阳光下的湿地》

凤凰、泸溪、古丈、龙山……这些自然风景的明珠,或许是被上帝遗忘的神域,原始的风貌带着吊脚楼的性灵,是世外的桃源,也是人间的盛景。许多人也仅仅闻听湘西秘境之美,许多人或许仅仅是远远眺望那温柔如纱的竹海,并不曾走进秘境的深处!湘西到底有多美,不曾深入,无从谈起,所以湘西的全域臻美,知之者少,知音者鲜,世界与中国湘西北的美学沟通,以前还有一段不曾打通的隔阻!

多亏有油画大师刘狄洪的磨砺与通谙!他不是湘西风景的旁观者,也不是湘西美学的错过者,而是只身入竹海修丹青与秘境结缘,在山水峦嶂下,用油画酝酿并构建湘西北自然与人文美学体系的第一人!湘西的风光与人文,太美了!可是如果没有刘狄洪大师的修行与油画塑造,这种美就是被沙砾埋没着的珍珠,世界不曾知晓,世人无从感受!

二、写实与写意的诗韵情怀在湘西北美学历史价值中的体现

写实与写意将具象和意境相融合,通过绘画语言本身表达个人情感,凸显创作的中心主旨。人物情感表达是画家通过对不同负荷和意向形貌进行描述,将个人情感充分展示。湘西北美学的铸造者,事先有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但是仅有文字表述的美,并不是让世界感受湘西美学神魂的全能推动力,除了沈从文用文学的方式,构建湘西北美学体系的努力,还需要有像刘狄洪这样的油画大师并肩奋力!刘狄洪先生用丰满的画面将自然物象和精神思想相结合,用特殊的方式记载了情感和中国湘西北美学历史。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湘西凤凰一角》

这两位,一位通过神文的方式向世界推介湘西北美学的品质,有《边城》成珍贵,一位通过神绘的方式向世界推介湘西北美学的品质,有《湘西凤凰一角》成杰作!如果两位大师不是因为代际而不能同时代的原因,那么他们为湘西北同力构建美学体系的努力,肯定会让他们走到一起,举觞同歌!

刘狄洪大师的中国湘西北题材的油画系列,为全人类的风景油画审美价值和中国湘西北在千年之交的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学历史价值创造了可以栖居的诗韵文化平台!《湘西凤凰一角》用新郎看新娘的深情,用内心灼热外感理性的油彩铺陈调子,把凤凰边城的古朴典雅构画的神风动逸。余辉映沱江,木楼伸檐出,清均秀丽,臻美壮观。他用写实与写意致韵的油画风格,借助湘西北的自然风貌,把油画风景复制现实的范式打破,建立出“韵制”风景的新法度,以形写神,视觉唯美,成为意向实画湘西风光的美学经典。通过这幅画,人们可以认知湘西的美,进而依这幅画世界可以读透湘西北美学天人合一的和谐真谛!静谧的美,美得撼动人心。刘狄洪对湘西美学的构建不但出于油画技法的精湛,还出于他对湘西北的痴心厚爱!

三、湘西北美学体系构建的神韵经典之作《荷塘水竹》

创作要忠于事物的本来形态,但不是机械地复制,要在对表现对象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直达事物的本质。事实上从更为纯粹的美学论的角度来体念他对湘西北美学体系的构建智慧,最有说服力的另一幅作品是《荷塘水竹》。他在全面把握物象原生态的情况下,又以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的创作方式,绕过事先的理性认知,由外形而写内韵,提炼出“水竹”这种风光意象,就是要表达湘西北竹林的神韵,水光映青绿,盎然焕神。刘狄洪先生架起了湘西北与感受着之间的桥梁,通往观者心灵。

这别具一格的主观审美印象与自然风光的实地景观肯定会存在差异,但是经由心法的重塑,就幻变成了神法的超然!作为走进湘西北密林的知音,他通谙湘西北自然美的神性,所以在画中表现出这种神性,既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也是致力于特殊地域美学构建的必然,纯粹的美学实践把竹画神了,也把湘西北源于心妙的审美结果交付给了世界!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荷塘水竹 常德汉寿新兴》

四、构建中国湘西北美学的体系的人文内涵——从自然到人文的价值进化

从刘狄洪的湘西北风景作品来看,他是以写生的积累渐进性的构建中国湘西北美学的庞大体系。只不过天不假年,大师用《初雪》、《南天门》、《竹林丰收》、《山沟里的吊脚楼 湘西》、《阳光下的湿地 湘西》、《原始森林 湘西》、《太阳山的早晨 常德》、《土家苗寨 湘西》、《湘西壶瓶山 铁索桥下的巨石》等作品作为中国湘西北美学体系构建的元素支撑,本意还要继续创作更为丰富多彩的作品,却因为仙去天堂,所以留下了体系尚待补缺的遗憾。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初雪 常德花岩溪》

不过,遗憾也是美,正是因为大师的离去,所以归纳、总结大师对中国湘西北美学的建树成果,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些到此嘎然而止的竹题作品,再包括《新修的路》、《沅江》、《沅江786 归航》等,就成为极为珍贵的孤品遗著。1983年创作的《沅江》、《沅江786 归航》是刘狄洪先生早期的油画作品,他用画作记载湖南常德沅江修大桥以前的历史,到1986 年沅江两岸才有了唯一一座桥梁-常德沅江大桥,沅江两岸摆脱了长期轮渡的局限。先生笔下的作品让僻静的湘西北从此有了故事,有了文化,有了灵魂。透过作品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湘西北的沅江流域里,沅江下游到上游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生活的如诗如画的景观,让我们永远的想去找寻!大师虽然不能复而再生,但是有他的作品在,后来人肯定能在中国湘西北美学历史的研究中,感受到大师把中国湘西北美学推送给世界的功勋是多么的伟大!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新修的路 常德花山》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常德 沅江》

刘狄洪大师油画湘西,情感饱满,但有一种内收的价值观。内心里有一团火,却能守得住温度,恒常而发,温且雅,这也是湘西北人的品格特点。他把这种人文美学融画进油画,让油画从人文的角度参与湘西北美学体系的构建,也收到了神奇而显著的效果。

比如《重逢》这幅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创造出了极具人文内涵的诗意空间,景物与人物的同构处理,让画面生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感细节,重逢在画里,也是在梦里!天地间画占位非常小的人物,就是大师在油画中使用独特叙事语言的功力,看起来不再是油画透视造型的通常产物,而是渗化着深深的眷恋,对生命与爱情的呵护与追梦!

画家把自己的人世经历画成优美的风景,曾经的苦楚涅槃成温暖的感应!他渴望一种重逢,所以画在了湘西北。画中的渴望,如今变成了天堂的际遇,天堂之光,照耀春秋。湘西北美学终极的价值核心,是从自然到人文的价值进化。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湘西小溪——重逢》

五、结 语

刘狄洪艺术家通过系列作品从湘西北风景到感知构建了湘西北美学以人文为核心的整体结构,怀着对湘西北的真挚情感,让湘西北美学成为世界文化奇观!湘西有爱,世界美学同源同性,先生用爱打通了湘西北美学与世界油画艺术审美的阻隔,在岁月的流转里,他把生命交给了湘西北,而湘西北也将永远铭记这位推陈出新,以爱为本的油画功勋者!他的油画创作是湘西北的,艺术品格也是世界的!他为中国湘西北美学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本文作者:吴晓东 著名美学评论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