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产物是指食物来源的营养物质经细胞及体内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包括脂类、脂肪酸、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在内的众多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有些是个体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有些则会对个体产生危害。有研究称,代谢产物水平会随疾病进展、遗传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细胞状态、心血管健康甚至机体健康的衡量指标。日前,发表于《神经病学》上的一项研究便关注到了代谢产物与卒中之间的关系。该团队发现血液中有10种代谢产物水平与卒中风险具有相关性。研究者为探究循环代谢产物和卒中风险的关联,在7个前瞻性队列、共计38797名参与者中以核磁共振氢谱检测了他们的循环代谢产物丰度。并以Cox回归模型将代谢产物与卒中风险进行了评估。由于卒中可进一步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在进行分析时特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本研究共分析了基线时受试者血液样本中147种代谢物的水平,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代谢产物检测包括常规脂质、14种脂蛋白亚类及其脂质(酯化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总脂质)、脂肪酸、氨基酸、酮体和各种糖酵解前体等。随访期内共有1791人发生了卒中。经比对,研究人员共发现10种代谢产物与卒中存在关联性。组氨酸、糖酵解相关代谢产物丙酮酸、急性期反应标志物Glycoprotein acetyls(Glyc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HDL2-C)、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HDL-C)、L-高密度脂蛋白游离胆固醇(L-HDL-free C)、以及苯丙氨酸均位列其中,其中组氨酸、HDL2-C、L-HDL-C以及L-HDL-free C为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而其余均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当不对卒中亚型进行细分时,研究者还发现S-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M-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L-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升高与卒中风险增加也有相关性。更重要的是,以上因素是独立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BMI等传统危险因素之外的。表1:代谢产物与出血性卒中以及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关性一览(*表示有相关性)在发现代谢产物与卒中风险相关性后,研究者着重对几个影响较大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组氨酸作为保护效果最强的氨基酸,研究者发现:当组氨酸血液浓度上升1个标准差(SD)时,缺血性卒中风险会相应下降10%。本研究第一作者Dina Vojinovic博士称:组氨酸来源于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肉类、鸡蛋、奶制品和谷物等,它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组胺。而组胺具有很强的血管活性,可以扩张血管,此外它还可以发挥神经递质作用。同时,有研究表明组胺具备降压以及抗炎作用。综上,组氨酸的缺血性卒中保护作用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与此同时,也有难以解释的现象。丙酮酸是糖酵解终产物,对细胞能量供应至关重要。以往研究均认为丙酮酸与炎症水平降低相关,但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以及本研究中均观察到了高丙酮酸水平与疾病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因此,并不能简单认为具有抗炎作用的代谢物质便可降低卒中风险,其背后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卒中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尽管近些年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一级预防和调脂降压治疗为基石的二级预防已经显示出了较好的干预效果。然而基于传统危险因素的干预尚不足够,仍有相当部分患者难以从中获益。因此,寻找新的方法来识别高风险患者、确定卒中可能原因并对此制定预防策略则显得十分必要。本项研究优势在于样本量大、前瞻性设计、随访时间长和收集数据详细。但局限性也存在,如代谢产物种类仍有拓展空间、同一队列中样本类型和储存方式不完全一致等等。总而言之,研究从代谢产物角度入手,对卒中风险识别做出了全新的探索。我们也相信在干预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识别新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有助于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的进行疾病干预和预防,有望让卒中所带来的致死和致残风险更低。
参考文献:
[1]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metabolites.html
[2] Vojinovic D, Kalaoja M, Trompet S, Fischer K, Shipley MJ, Li S, Havulinna AS, Perola M, Salomaa V, Yang Q, Sattar N, Jousilahti P, Amin N, Satizabal CL, Taba N, Sabayan B, Vasan RS, Ikram MA, Stott DJ, Ala-Korpela M, Jukema JW, Seshadri S, Kettunen J, Kivimaki M, Esko T, van Duijn CM. Association of circulating metabolites in plasma or serum and risk of stroke: Meta-analysis from seven prospective cohorts. Neurology. 2020 Dec 2:10.1212/WNL.0000000000011236.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123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268560.
本文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一条锦鲤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为了优化频道内容,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诚邀您参与读者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