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纺粘熔喷无纺布行业发展趋势

我们之前有一篇文章复述了几位大佬在2020年卫品行业全产业链峰会上谈及的在疫情期间的经历及感受,(戳《大拿们在疫情高峰都经历了什么?他们为什么成功了?》了解详情),本篇文章为下章,复述了他们各自的一些其他看法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见解。
焦勇:大家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故事吗?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或者未来的战略和发展,都可以说一说。
武庆伟— —
公司的大方向原来就定下来了,我们也是按照公司的计划和原则去做事。
就像郭总刚才说的,总结起来就是我们材料比人民币值钱,但毕竟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这一波也更好地证明了人情比人民币更值钱,对吧?郭总刚刚说了在他需要的时刻也有很多人给他开了方便之门,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郭总在行业里留下的情分,对吧?
反过来也说明了,不管是疫情也好,还是疫情后也好,我们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也是要围绕这个人情来... ...今天我们坐下来说给谁多少价格给谁多少材料,其实交易只是一部分,但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好像每个人都要用到这个人情,毕竟说就做一把的人怎么说也是少数,都是要长期经营的,所以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大家还是要维护(个人也好公司也好)诚信,进行诚信经营,然后大家要共同把供应商的规则给建立起来,不能因为这个疫情好像大家都散了,所以个人还是觉得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本。
材料方面呢我觉得就要创新,大家都说明天材料厂会很难过,以前不缺订单,但现在疫情,很多人加入进来,大大小小的纺粘布加起来一下子就有1千多条线,这波设备到底是冲着口罩去的,还是未来能加入到卫材行业来呢?其实卫材加入到卫品行业来能做好的也没几家,虽然这东西简单,但是要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实这样一来也是逼着我们去创新,所以很多千奇百怪的新材料都会出来,所以对做卫材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毕竟之前做卫材的都不缺订单,但光拼价格也不说出路,所以大家都要去做些改变。
另外今年有好消息,就是国内几家卫品行业公司上市了,实际上我们国内不管是材料也好成品也好,其实都做到极致了,现在就是缺几家跨国公司,我们就是要走出去,我相信我们不会差的,以前可能就是走不动,现在有资本的力量相信带着我们一起走出去。

马德勋— —

我也说一下疫情期间,后期在4月份我们自己做的无纺布供的卫材,那么我们自己的4条复合线供不了无纺布,没办法只能在外面买无纺布,当时的均造价是13万1吨,做复合膜买卖,2万一吨,我们当时一天的大概有70吨的产能,每一天损失500万,那时候我就觉得我们老板真的很大气,因为当时我们讲我们做卫品要坚守初心,坚守阵地,但当时那个情况是每天都在看价格,经常一天就要买13万一吨的价格买30吨无纺布,所以当时也是很感谢我们老板,觉得我们这个理念是对的,所以我们就坚持往前走。
而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产品呢,主要是做拉拉裤和经期裤的腰围材料,因为纺粘主要是做面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逐渐做中高端的东西,包括光之棉、云棉系列的产品,以及其他一些顶级品牌,还有宝洁、金佰利等品牌指定买断的产品。
那么疫情过后未来要怎么走,我想这么大的厂(现在我们一个月的产能是4000吨),未来还是要走创新,其实想要创新无纺布是挺难的。
要从几个方向,第一个在设备方面还有创新,因为无纺布设备的基本都差不多,因此在设备上要进行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创新;
第二个是原材料的创新,无纺布的创新对于无纺布厂家来说是最悲催的,为什么呢?我们的上游都是中石化这些央企,他不会去搞创新的东西,那如果用美孚的,就有很多创新产品,不停地在研发,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弹性布大概做了3000多吨,弹性布的材料都是美孚的,而国内是做不了的,因此国内的话更多的是做销售,很少听产品反馈,而美孚的不一样,这就是中外企的区别。另外呢我们用的切片材料上,包括一些添加剂。生产纺粘和热风是不一样的,纺粘越细越有质感,所以你拿国外的产品和国内的就不一样;
第三呢我们创新的理念也很重要,看你要专注于哪一块,看是要专注于婴裤还是经期裤,要做细致了,这个就是要把品质做到极致。然后要让手下的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于品控的要求达到一种变态的程度才能达到要求,所以我们公司的部门说我们品控的部门是一个变态的部门,因此我们公司的成品率比大部分公司的要低一些,不会超过91%,因为我们的设备和国际的设备有区别,我们主要是组合机不够稳定,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所以要怎么去竞争国际上的大客户,就是要靠品控,要有一个品质的积累,也是为未来的市场打基础,要让我们的成品和他们比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未来的市场一定是一个要求品质、要求创新的市场,只要把步子走实了未来的市场就没有什么问题。
宋建东— — 
我们产品呢主要是和消费者群体相关联的,比如说受疫情影响大家更注重健康,那么我们的卫生巾产品可能会进行改进,比如添加纯棉的,就是对于产品的提升会做消费者兴趣的一个迎合,那么尿裤呢在原来的基础上也会迎合一些现有的消费文化,做一些更深度的合作,比如无纺布厂、芯体等等的一些联合,比如产品的棉感、蓬松感、柔软等,让消费者感觉到一些安全感。
另外刚才有说到疫情的话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第一个就是产品要往哪个方向去做,不管是2C还2B的,我们都是直接面临消费者,无非就是两种发展模式,一种呢是求增长,那可能就需要做一些精细化的经营管理,那么另外呢可能就是求差异求创新,创新点可能就是刚才说的研究,但对于中小企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投入,可能就是技术方面要有预创性,但是更多的更重要的可能是一个消费体验的提升,就是要挖掘消费者的痛点,找差异去放大,这个可能是整体的一个概念性的方向。
做产品无非就几个,一个树概念一个定用户,第三个就是定场景,我的产品应该在什么样的场景去应用,还有就是强体验,就是如何让我的顾客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差异化,其实我们底层的生活的和人的认知的相关联的,一般人就是一个简单联想的认知,因此我们做产品要复合当下的整个人文环境,比如现在疫情大家都偏爱健康方面的。整体就是这样一个思路,具体的在技术方面有很多的细节点,可以大家互相交流探讨。
焦勇— —

在做的都是真正做产品的和产品的供应商,个人的观念是和他们非常贴合的,以前卖产品就是我们卖消费者买,那么现在就是要想想消费者需求是什么,消费者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然后再往上推,我做这个需要什么材料,我用什么材料达到什么功能,这就是产业链联合,产业链的开发。
然后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在网络上宣传,包括网红销售,要有一系列的推广,把卖点带上,现在有很多是可以变通的,现在慢慢的就是把产业链连起来,根据需求来设计,包括马总也说了宝洁用做底层的材料去做面层,但是效果也不错特点还出来了,从国内的环境来说还是有很多是可以想出来的,包括设计材料、结构、设备等,都可以做,因为中国的变化要不国外的企业要快很多,大家都可以做,但是我们要发展快还有少走弯路,就需要纵向的产业联合,我们毕竟不是每一家都有一定的实力去搞大的研发团队,但是我们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产业链联合起来,大家可以一起聊,所以我们几家联合的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中国其实有很多后劲在里面。
郭尚接— —

经过这段时间因为口罩和大家接触,我觉得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我检测了国内大概50多家的落菌数,大厂都还可以,卫生用品能做到的就几家,另外能提供各种证件的无纺布厂也没几家,包装合格的就更少了,经历这段时间供应关系发生了变化,有实力的厂家一定会找有实力的合作作为一种保障。包括恒安、百亚这些大厂,一定会因为这次疫情和一些客户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
另外还有产品质量和细节,比如空气阻力,我们检测出来无纺布的压花是最影响空气阻力的,考验的就是无纺布,好的要2层50可要做3.5-4帕,差一点的要做到7帕。还有就是整个运输包装收卷都有影响,有时候熔喷布过来打开一看全碎了,我去一看我说你这收卷全部都不对啊,这还做熔喷布。你看你说如果是大厂看到这些情况肯定不用。
所以我从来都不考虑去营销,我更多的是把精力投入到研发上,我们这么多年主要就是解决客户的需求,解决了客户的问题,我们的客户也会源源不断,而且其实我们在做的是想办法帮客户省钱帮客户赚钱,然后再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行业里很多大客户都有合作,不是靠人际关系,靠的是这十几年的积累,客户有问题我们就会想办法去解决。
所以这十几年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定要帮客户解决问题。

- 编辑丨小许-

-  来源 |博卫传媒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