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潘龄皋:曾任甘肃省长,辞官后潜心习字,作品与谭延闿齐名
孔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如果拨开一切世俗的迷雾,我们才会发现当初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最为宝贵,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
而现在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代书法大家潘龄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担任别人触不可及的甘肃省长,却厌倦官场追名逐利的脏乱场面,最终选择辞官归隐,并在辞官后潜心习字,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
潜心修习的潘龄皋因此获得了意外收获,他在勤加练习书法之后,成为了一代书法名家,写得一手妙笔楷书。
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好学
1867年2月6日,潘龄皋出生于直隶安州城内西角村一读书人家。其实从始祖开始,他家便已是书香门第,潘礼明于1405年自山西洪洞迁移而来,祖父潘祖望为清朝贡生,父亲潘希曾为清朝庠生,早亡。
潘龄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是孤儿,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经常挑灯夜战,孜孜不倦的读书写字。潘龄皋入城内陈氏私塾发蒙后,常焚膏继晷,勤于攻读。
1881年,潘龄皋正值14岁,他经过县试、府试、院试的选拔考取了生员。但他并未因此止步不前,而是更加勤勉刻苦的学习,在此期间有人请他做孩子的老师,有人请教他学识,他都一一应下。
直到1894年,27岁的潘龄皋赴京应乡试,得中举人,并被授翰林院庶吉士。
付出就会有收获,这句话在潘龄皋的身上应验。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正是因为潘龄皋在求知的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得以打开官僚之门,也正是由于他的真才实学,才为后来他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基础。
官职起起落落,曾担任甘肃省长
入翰林院三年后,1898年,潘龄皋赶赴甘肃,被任命为隆德县知县。他在任期内,善政惠民,为当地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所以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据说,潘龄皋在此地的名声威望颇高,还曾有过扒靴留帽立生祠之举。
1906年,潘龄皋卸任后返乡闲居,读书习字。1914年6月再由袁世凯启用任甘肃道道尹兼嘉峪关监督,为上大夫。在此期间,潘龄皋的官职无时无刻都在变动,但他关心民众生活水平的心意从未改变。
潘龄皋渴望有这样的权利为百姓做实事,却又厌倦官场的勾心斗角,于是在1919年3月再度辞职。
是金子总会发光发热,被人们发现。1921年,潘龄皋被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查勘甘、新禁烟大员,同年10月又受任为甘肃省长。这个职位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潘龄皋却不以为然,无心官职的高低,一心只想为民服务。
在省议会开会期间,逮捕议员问题引发众官员冲突,掀起很大风潮,潘龄皋身为甘肃省长,不可能置身事外,于是也被卷入其中。
在1922年10月15日,甘肃省议会给中央政府发电反对潘龄皋担任甘肃省长,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潘龄皋辞职回乡。
辞官后潜心习字,终成一代书法名家
辞官回乡后的潘龄皋开始拿起少时的爱好---书法。在日积月累下,他渐渐有所领悟,书法作品也成长的很快。潘龄皋的书法字形平稳中和,圆润浑厚,达到了"字形之美与实用相辅相成",刚柔相济,独具面貌,所以被世人称做"潘体"。
潘龄皋还与谭延闿齐名,时有"南谭北潘"的美誉,当时京津冀等地商号铺面,都以聘请潘氏题匾为荣,颐和园和团城还有其书写的碑文和楹联,因此坊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草书三原于右任;榜书天津华世奎;核桃楷北京潘龄皋"。
潘龄皋的书法在冀中、京津颇有名气,还出版了多种字帖,许多人将之作为临摹范本。
在1939-1954年间,潘龄皋在这一阶段的创作精力达到了巅峰,他将最旺盛的精力放在书法之上。此间潘龄皋与张大千、齐白石等画家合作过许多扇面。
此外,翰林的身份、扎实的国学修养以及大量的对联、中堂、小品、碑刻佳作也奠定了潘龄皋在北京书法界乃至现当代书坛上的地位。
北京的一些书局继续出版或再版潘氏的书法,如《香雪斋诗集》、《南濠诗话》、《又一村诗话》等等,一些画店良好的经营业绩也显示出其在当时的北京书画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潘龄皋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当时乃至今日众多的肯定,这与其晚清翰林的身份、爱国的气节自然是分不开的,尽管潘龄皋辞官回乡,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器宇不凡才成就了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绩。
潘龄皋也在书法上绽放了美妙的艺术魅力,一时间声名大噪,纵观潘龄皋的书法作品,可以作出以下判断。
其一,潘龄皋书法以行书见长,也最为世人所重。他将楷书中的平和端正融入其行书之中。
其二,他将行书练习到笔画饱满,常出意表的境地,使转驻留之间,尽显纯熟之功。其三,其章法清朗,和谐自然。大字淳厚从容,小字机巧精致,视者可亲。
作为晚清的翰林名家,潘龄皋有着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京津冀区域,更是有许多潘氏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在书画市场上,潘龄皋的书法作品经常出现在各种拍卖会以及坊间,在民间交易更是不计其数,价格也呈逐年上涨之势。
这也充分说明了潘龄皋作为爱国翰林的代表,其书法也正在为更多的人所重视,其影响力也一定会延续下去。
潘龄皋先生作为一代名流拥有着亲国亲民的品格令人肃然起敬,作为书法界的楷范,也有很深的造诣。正如夏荆山先生的评价"进脱俗境界,入修心养性之道,为当代书法名家也。"
众人可通过他以书法为工作的修养之道、为学之道,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得见其书法理念和价值取向之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