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40万单,富豪占90%”,维生素衍生物走红,科学依据何在?

回顾2020年的营养市场,β-烟酰胺的存在,似乎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有人说,这是人类对衰老认知的一大进步,也有人说,这不过是资本酝酿已久的一场好戏。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它的2020年成绩单已经足够亮眼:7月上旬,上市公司今达微宣布入局后,两周内拿下8个涨停,市值涨幅逾100亿,资本市场随即形成了专门板块。京东今年的营养保健品类店铺销售第一、单品销售第一,也再度由GeneHarbor获得,累计售出40万单。

业内分析认为,这或许是营养市场走向"衰老"主题时代的信号。不过,在这个信号正式打响之前,或许仍有几个问题需要解答:

1. 所谓“青春之泉”,科学依据何在?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得了解β-烟酰胺究竟是什么。

据科研期刊《Cell Metabolism》综述资料,这种物质类属维生素衍生物,也称Nnm或GeNAD+。1906年,英生物化学家Arthur Harden在酵母细胞复制实验中发现了这种物质。此后,Otto Warburg、Jack Preiss等科学家也陆续发现,其在细胞内参与上千种物质转化。

而这种物质和“衰老”产生交集,要得益于2013年哈佛Paul F. Glenn生物学中心的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里,设计生存时间只剩下2个月的动物,生存时间延长到了4.6个月,包括肌肉功能、毛发色泽、视力等多个方面趋向年轻水平。Paul F.研究院辛克莱尔曾表示,“这约等于人类年轻了14岁左右。”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种物质在学界逐渐有了“青春之泉”的戏称

“青春之泉”的故事,来自于希腊历史学家Callis汇编的《亚历山大传奇》,描述了亚历山大闯过无尽荒原,寻找"生命之泉"的故事。在故事中,人们左脚踏入泉水时还是垂垂老矣的病弱,右脚迈出时已经是年轻人。

不过,动物研究无法取代人类研究,小动物的青春也不能和人类的青春等价。2013年后,学界开始了临床试验。如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复旦大学等陆续有成果产出,但研究深度多止步于Ⅰ期无害性测试。直到最近,由东京大学医学院、华盛顿大学、野田医学、基因港生物等联合进行的人类临床实验结果出炉,才算填补了空白。

据NHK报道,这项跟踪调查了一组57-78岁、认知能力有所降低的老年人群,在3个月时间里,每天早餐后摄入0.5毫克相关物质,结果显示“在生理年龄、抗酸化、身体压力等方面发生正面变化的同时,没有发现其副作用。”

这些实验数据能作为科学依据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业内保守人士认为,仅凭现有的数据量还无法得出结论。不过,数据显示,目前这一市场消费人群预计已超10万。

2. 成本居高,市场只针对“富豪”?

2014年的《Boston Post》上,辛克莱尔向世人透露了Paul F. Glenn生物学中心的野心:

利用β-烟酰胺这棵“摇钱树”,他们可以收获源源不断地投资,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探索出人类生命的深层机理。

在这个前提下,辛克莱尔和东西海岸的富豪们取得了频繁的联系:“每天我们收到各界人士的来电,有些人打算‘亲身尝试’,也有人准备好资金想要分一块蛋糕。”不到3年时间,Paul F. Glenn生物学中心就受到了数亿美元的投资,俨然成为衰老学界的研究中心。

不过,即使得到了大量研究投入,这一物质的生产成本每克仍逾2万刀,这使得消费人群相对狭窄。用户画像显示,目前有近八成购买力来自中老年富人,2、3线城市消费比例虽有所增长,占比却依然不足20%。

这种情况或许不是业内愿意见到的,一方面,不少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多次公开表示,“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应该为多数人所用”。另一方面,受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今年上半年起,老而不衰已经成为关键需求点,开拓一般性市场的时机正好。比如基因港生物,就在8月份投产了余姚莱孚斯本工厂。其京东区负责人许某表示,“全线降价(降1/4)后,2、3线消费者比例均有所增长。”

业内保守人士分析,虽然β-烟酰胺的适用人群正在由富豪群体,逐渐转变为广大中产群体。但短期来看,潜在消费人群狭窄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达成“人人都能用一杯奶茶的价格承担”的目标,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

3. 乱象叠生,新兴市场何时约束?

随着“蛋糕”越做越大,乱象也随之而来。在科研支持和市场定位之后,如何应对日益纷繁的市场乱象,成了许多业内企业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今年7月,瑞士私人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β-烟酰胺领域,无资质商家海量刷单、无授权商家以次充好、售后维权难现象等广泛存在。除基因港生物外,同时获得FDA-GRAS、JEFR、SGS等检测机构认可的企业寥寥无几。此前,某业内企业还因为不实宣传受到FDA警告,勒令其在48小时内进行更正。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健康服务领域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作为这一市场的新兴力量,β-烟酰胺产业的进一步规范与约束迫在眉睫。

今年9月,市场研究机构P&S Intelligence分析文章认为,2030年长寿经济将从2019年的1915亿美元将增长到4214亿美元。新技术领域的众企业、院所,能否应对好上述三个问题,发挥其自身价值?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