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县四大家之一的黄家在这个山村还有一个宅子
以前,老峄县有一民谣:“出了峄县向南望,村村瓦房都姓黄。”并非夸张之语!台儿庄马兰黄氏家族的先世,原籍福建邵武府泰宁县白石堡。其北迁始祖福公为峭山公二十一子层公之后裔。明初洪武军兴,福公仗剑从戎。后燕王北征,福公以侍卫之职随军北上,驻军于沂州,在沂州以西马兰屯等地,设栏牧马,屯垦积粮。洪武建国初年,鲁南、苏北大片土地,因屡遭兵火战乱之灾,致使人烟稀少,废成荒原,故数次移民于此。后燕王登基,福公于永乐二年(1404年),遂赦龚、廖、黄、袁四姓军籍在马兰屯建家立业,是为马兰黄氏族人之始。
马兰黄氏家族到十二世忠发时发家致富,拥有土地百顷,成为峄阳之巨室,其他各支系之后裔皆为平民。忠发之次子出嗣忠庸,带有产业,勤俭持家又至丰裕,遂成马兰黄氏的南、北二楼并立。后分居于南坝子、新安、天柱山、吉利庄、前程、新楼、官宅、贾口、新河庄、北黄庄、南新庄等十余村,增值田地近五百顷,庄园约四十处。当时,父子祖孙三代其中二十三人,皆有功名和文、武官职,荣华富贵已达登峰造极之境地,成为峄阳黄氏显赫之贵族。
有人说这个黄家也是《白毛女》中黄世仁原型的老家,其实包括《白毛女》作者之一的贺敬之本人也予以否认,这部作品的原来作者生活在四川一带,很多的人物原型来自于四川,山西一带,与老峄县的黄家并无任何关系,只是巧合的是贺敬之的家乡正好有地主姓黄就被和《白毛女》里的恶霸地主联系起来了。
天柱山村位于峄城吴林街道办事处,黄家大院根据文保碑记载长300余米,宽230米的四进院落的大宅子,现仅存一座长7间两层“后堂楼”,之前是天柱山村村委会的办公场所,楼前被为了一个院子,院子大门的位置应该是之前建筑的地基,住在院门旁的一位老者说,他小时候这里的建筑基本都在,进这大院玩的时候房子挨着房子,就像迷宫一样。
201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3月峄城区启动对黄家大院的维护修缮工作。此次维修工程按照市文物局批复的维修保护方案,由专业团队负责施工,主要包括屋面挂瓦、木基层检修、墙面剔补检修、门窗更换、地面铺装、木地板及楞木检修。
黄家大院的建造工艺水平高超,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坚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最初由孔姓望族建筑于明中期,历经一百余年,转于刘姓家族。再辗转至清中,为黄家所购住。1948年成为军队野战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作为劳教所、学校、福利院等,“文革”期间黄家大院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改建普通民居,现存的后堂楼为砖木结构两层精致青砖楼,看了这硕果仅存的建筑,足以想象得到当年黄家大院曾经的辉煌。
现在院子的东墙还有新旧两块石碑,天柱山村的西边就是天柱山,佛母塔在天柱山上大佛寺里,原址经风雨世事沧桑早已损毁,但是有一通石碑虽然也已残毁,但是它撰刻的是贾三近的那篇“重修佛母塔记”,所以在几年前,村里的几位乡贤把残毁的老碑收拢修复,移于村委大院保护起来,并依《峄县志》记载复刻新碑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