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炼丹炼出来的?
唐太宗李世民: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就是肚子有些痛……
炼丹术士费尽心思炼出的“仙丹”只有反效果,然而他们不经意间炼出来的副产物,有不少却造福于后人。
其中最有名的两种副产品,一种就是豆腐,还有一种是火药。
01
—
豆腐的发明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二五卷《谷部》中写道:“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一面撰写《淮南子》这部书,一面炼制丹药求长生不老。
数千“方术之士”中,最有名的是苏非、雷被等八人,号称“八公”。淮南王和他们常聚在楚山炼丹(楚山,即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黄豆,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无意中用石膏点中豆腐浆汁,起了化学变化,形成了一堆白花花肉嘟嘟的东西。
八公和刘安尝了尝,发现并未能让自己长生不老,但那东西口感鲜嫩绵滑,值得继续制作。从此,世界上就多了“豆腐”这种美食。
刘安:没吃到仙丹,那就吃豆腐吧
说起来,佛家的和尚尼姑们,倒要多谢崇信道家的淮南王,若不是有了他炼丹的这种副产品,和尚尼姑们的素食就太单调且缺乏足够营养了。
02
—
火药的发明
隋代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这天夜里,杜春子从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了。
原来,炼丹老人在配置丹药时出现了失误,炼丹炉爆炸,因而引起了火灾。
隋唐之际,炼丹者们已经从失败中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炭3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火药”。
生活于这一时代的“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孙真人丹经》中提到的“伏硫黄法”,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有关火药配方最早的记载。因此现代部分学者认为,孙思邈很可能就是火药的发明者。
孙思邈:我要吃长生不老药,不吃火药
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不利于炼丹,炼丹术士们对它相当不感兴趣,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玩意儿竟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发明之一。
03
—
炼丹的其他收获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说: “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即使不是最重要的唯一根源)就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的。”而中国“化学”正起源于炼丹术。
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另一部书《淮南方毕术》中提到:“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表明汉代的炼丹术士们已知道铁对铜盐的置换反应。这一反应过程的发现,奠定了宋元时代水法炼铜——胆铜法的基础。
南宋吴俣《丹房须知》中记载了一种复杂的密闭容器,这种容器通有一根管子,使容器里所生的水银蒸气可以流入放在旁边的冷凝罐里。这样的蒸馏设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完善的。
八百多年前的蒸馏器
炼丹与医药也有关系。古代许多炼丹术士都兼搞医药,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他们不止是炼丹术士,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医药专家。他们在炼丹中,改进了中药材的炮制和熬制方法,推动了医药的发展。
04
—
结语
巴西作家科埃略在他的小说《炼金术士》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无花果树下做了一个梦,梦到一笔巨大的宝藏。少年决定出发去追寻他的梦。在历经了无数的惊险与磨难后,他终于发现: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宝藏,原来就藏在当初做梦的那棵无花果树下。
也许有人会叹息:兜了一大圈,没想到梦想就在原地,他这条弯路走的真不值。然而,正是牧羊少年走过的这一条漫长的弯路,让他收获了坚强、执着等可贵的品格,拥有了比宝藏更珍贵的财富。
正如中国的炼丹术士,他们付出了无尽的心力,虽然并未得到仙丹,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的炼丹,并未失败。
素材所属主题:成与败、直路与弯路、有心与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