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松古树茶的介绍与品鉴
时间:2016-04-19 23:30:42来源:聘茶网 作者:老易
易聘号是一个专门从事古树茶保护开发的知名企业,历史悠久,享誉茶界。易聘号秉承保护与开发并举,使有限资源在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作用;易聘号坚持品质至上,采用传统工艺,为成功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古树茶叶制品。
曼松茶的火爆应该源于《版纳文史资料选辑》的介绍“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这一说法的可信度不去讨论,但“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叶为贡茶”这句话就很厉害了,看到这句话的人第一映像就是要找点曼松茶来品一品到底有多好,也过过皇帝贡茶之瘾。而加剧曼松茶火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曼松茶已几乎没什么产量,极难得到。曼松茶品质口感为什么好?-般解释是“曼松茶是小叶种所以香甜好,苦涩不显”。
冰岛老寨清明前春茶古树纯料古树茶普洱茶
曼松的实际状况怎么样呢?
曼松隶属勐腊县象明乡,位于象明乡政府所在地大河边东北方,直线距离1 0公里,从倚邦看,处于倚邦东南方,直线距离也是约10公里,位于北纬22度08分,东经101度23分,海拔1340米。在2010年以前从象明或倚邦去曼松都没有汽车路,只能乘摩托车或走路,山路超过15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1 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取消私营茶庄,实行计划经济后,只有勐海茶厂生产少量普洱茶,远离勐海的很多古茶园不再收购茶叶,过去靠茶维生的茶农无处卖茶只好砍去茶树改种粮食,在地边埂上留少量茶树自采自饮。曼松古茶遭到了一次不得已的破坏。曼松寨地处接近山项的大山之上.无平地,缺水源,茶既然没有收入,种粮也收获甚微,曼松百姓生活艰难,于是在政府帮助下,在1984年前后曼松全寨外迁,大部分村民迁到了距原曼松寨近两小时山路的山脚小河边曼松新寨居住。20年后当普洱茶重新炒热,曼松茶又被人们重新追捧时,曼松茶园已经淹没于林木草丛之中。20多年后,曼松居民根据脑海中的映像重新步行近两小时山路回到原来的茶园,在已经被树林和杂草淹没中重新找到零散的茶树,再零散的采集一些曼松茶回去加工,一个人每次用5—6个小时采回去制成的干毛茶常常只有几十克。这就是近几年的曼松茶产量。一年干毛茶估计只有几十公斤。 2010年以后呢?现在一家公司已租下曼松及周围数千亩山林开始开辟新茶园,新公路已开到古老的曼松茶山,新茶园采取清灌木、清杂草,清一部分树木,保留部分树木后种植新茶方式开发,开发之后原来曼松古茶区将全部融人新茶园中,数年之后,冠以“曼松茶”之名的普洱茶会数以吨计的出现在市场上。
真实场景:
201 0年4月某一天,晚七点左右,象明乡大河边一饭馆内,有四张桌子有客人吃饭,都是外地茶商或爱茶之人,其中有两张桌子上是当地人接待外地茶商,几杯酒下肚后,两张桌子上的当地人几乎都在赌咒式的表态“一定帮你搞到曼松茶”,而外地客商也同样在表态“只要搞得到多少钱都不管……这就是曼松茶。 2009年是800元一公斤,201 0年1 800元一公斤。它成了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象征物而不再是一种商品。
过去一直说曼松以小叶种为主而苦涩淡、甜香好,其实曼松是大小叶混生,大叶为主,其比例情况与倚邦其他茶区大体相似。老曼松村在80年代初因缺水和耕地搬迁到新曼松村。到90年代随着普洱茶开如升温,曼松村民开始从原来茶园移茶树到新曼松村种植,移植中发现大叶种难移活,小叶种成活率更高,于是大量改移植小叶种,移植的结果曼松古茶园仅保留下三百多株古茶树,基本是大叶种,而且大多数是过去砍过后从老树桩上发枝的老茶树。
但曼松茶有一个明显特点是有相当比例茶树叶片比较绿、比较厚。
曼松土壤基土为紫红羊矸石土。
曼松茶特征:条索紧结黑亮,汤色淡金黄,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不显,汤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快较好,汤质尚饱满甜滑,耐泡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