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医行医之路(三)、天赐良机遇名医,身怀绝技堪称奇
经过堂哥这件事情之后没多久,我就初中毕业了。那时候我毕业在家无事,就天天在家看半导体电路基础,还自己摸索着研究无线电,那个年代无线电收音机还算是高科技,非常流行,当时想着一个小木匣子能发出真人的声音真是太神奇了,一闲下来就研究半导体自己组装收音机,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当时还心想以后做个无线电修理工。
之前讲到我家就是位于当年最繁华的这条街道,西街,那时候我家的房子是临街的四合院,临街的两间房子可以做铺面,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商家租赁,所以一直闲置着。
梧桐花开的时节,一位五十岁左右身材魁梧的男士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来到我们这里,在和街坊邻居打听谁家有闲置的门面房可以出租,邻居就把这位先生介绍到我家,然后我母亲就很爽快的和这位先生谈拢价格后,热心的帮他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得知来者是要在我家铺面经营中医诊所时,我母亲更是喜出望外,当时就心想我家这是遇到贵人了。这位先生初来我们这条街,倒也不拘谨,跟乡亲们介绍自己姓孟,家里祖上就是行医的,最擅长治疗半身不遂各种中风。
据我母亲后来跟我回忆道当年见到孟大夫的时候,就如戏文中讲的那样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这样的人当大夫医术自然是错不了的,和人说话语气祥和,态度亲切,举止文雅,来看病的患者在和孟大夫交谈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经孟大夫对自己病情的一番讲解,会有如释重负的心情,有的患者甚至感慨可算找到好大夫了。
那时候国家刚刚改革开放没多久,人们已经从过去物质贫瘠的阴影中逐渐走出来,市场开放以后,我们这条街道汇集各行各业的商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好像一夜间从各地涌来,整个社会一派繁荣的景象。人们的穿戴也不像过去那般匮乏,也不会再为吃饭发愁,家无隔夜粮、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现象也已经彻底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吃的太多太好而发福,人们的身体骤然间多了许多无法代谢的脂肪,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中风脑血栓半身不遂等病症。
孟大夫的中医诊所开业没有多久,就有十里八乡的乡亲寻来看病。那时候孟大夫看病总是那么泰然自若,时而眉头紧锁,摸脉片刻后,看看舌象,和病人交谈几句后,病人连连称是,于是看大夫开方遣药,然后心怀希望的掂着草药包一一离去。
师父当年最擅长治疗半身不遂,好多中风偏瘫的经师父扎针或者喝汤药三五天,花钱不多就基本痊愈了,经常有病人家属敲锣打鼓抬着镜扁来答谢,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在师父看来却都习以为常了,当时就对师父的医术佩服的五体投地。有的脑血栓患者治疗后恢复的特别快,尤其是口眼歪斜和不能言语的中风患者,第一时间送过来治疗及时有时候扎一次针就会明显的好转。这在我们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
那个年代,中风偏瘫的患者特别多,总是看到被抬着的中风病人来找师父医治。
那时候我对师父的医术也感到特别神奇,总是想一探究竟,所以就一门心思的总想着投身门下学习他那精湛的医术,并且我发现有这种拜师想法的人显然不在少数。
一次,一个穿着讲究的年轻人用车拉着一位半身不遂患者来治疗,当时来的时候患者被人抬着来到诊所,半块身子不能动弹,也不能说话,据年轻人介绍患者为自己的岳父,从太原退休后前来投奔女儿,可是好景不长,来了没多久就突然中风了,到医院治疗几天后没有任何好转,各种方法用尽也不见起色,当时师父号脉后说患者是中了外风,来的还算及时没有耽误,就开了三付药,吃了一付就明显的好转,三付药吃完就能下炕了。见到如此好的疗效,也让这位年轻人倍感钦佩!师父当时说这个中风半身不遂的病,在我们中医看来分为外风和内风,外感之风,年老体弱,当气候剧烈变化的时候,外感之邪,乘虚而入,用扶正解表的小续命汤治疗。师父当时还解释说,半身不遂如果是外风,用对药方,效如桴鼓,当然这个病诊断外风和内风,对医生的经验和望诊脉诊的要求很高。经过师父的这番讲解,也让这位年轻人领略到了中医的神奇,于是他便义无反顾的要拜孟大夫为师,不惜放弃衣食无忧的国家单位正式工作,舍去大好前程,每天来诊所费尽心思的和师父拉近关系,待时机成熟终于感动师父然后同意跟师学习。
看到别人拜师成功了,这也就更加重了我一心要拜师学医的想法,恨不得时时刻刻长在诊所看孟大夫开方遣药,并且全神倾听着他和患者的交流,感受他说出的妙言佳句所带给旁人的那种振奋人心的激动,随之而来的就是被中医文化所深深吸引并为之折服。从小就觉得大夫这个行业是最受人尊敬的,心中也是充满了对这个行业的向往,心想如若以后有幸从事这行是何等光耀门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