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 走进梅江潭头村:曹聚仁故里蒋畈

    走进梅江潭头村:曹聚仁故里蒋畈

梅江镇潭头行政村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西偏南9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潭头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7亩,山地875亩。潭头、蒋畈和东塘坪(太子殿)3个自然村。有4个村民小组,124户,382人。村民大多种植水稻、山地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业。

潭头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世居倪姓,宋代其祖由墩头倪大村迁入定居,因地处通洲桥南水潭之上,故村名潭头。有2个村民小组,65户,202人,耕地120亩。

蒋畈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南面600米。原为洪塘蒋姓的畈田,故取村名蒋畈。清康熙年间曹奇林自洪塘迁入定居,现村民以曹姓为主姓。有1个村民小组,44户,134人,耕地20亩。

东塘坪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面1000米。始居陈姓,因地处梅溪东面的塘坝上,村遂名东塘坪。村中寺庙俗称太子殿,故又名太子殿。有1个村民小组,12户,43人,耕地30亩。

就是这个小小的蒋畈村出了几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曹聚仁、王春翠、曹艺等。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号听涛,蒋畈村人。自幼就学于父梦岐在家兴办的育才小学,13岁赴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就读,15岁入省立第一师范,受单不庵等名师教诲。民国7年(1918),任省立第一师范学生自治会代表,与夏衍等合办《浙江新潮》。民国10年(1921),辗转赴上海川沙从教。次年夏,由邵力子介绍为富商吴怀琛做家庭教师,直至民国14年(1925)。4年间,曾为章太炎佶屈聱牙的国学讲演作记录,并整理成《国学概论》,在《觉悟》上发表,后成中国文学史入门教材,重版32次。聚仁自此一举成名。又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撰稿百万多字,去上海艺专、艺大等任客座教授,结识于右任、陈独秀、柳亚子等一批名人。民国14年(1925),任暨南大学教授。民国20年(1931),创办《涛声》半月刊,至民国22年底(1933)共刊出83期,以“袒护左翼,诽谤中央”罪被封。其间,鲁迅致曹书信44封,交往甚密。此后,与徐懋庸合办《芒种》,并在陈望道主编的《太白》任编委。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独家采访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60天。民国27年(1938)4月7日,首发《台儿庄大捷》新闻,轰动海内外。民国29年(1940)10月居赣州,为蒋经国主办《正气日报》。8年抗战,发表新闻百万字,讲演180场,先后会见叶挺、陈毅、周恩来等,高度评价八路军、新四军。民国35年(1946),赴上海接替宦乡任《前线日报》主编。1950年,经邵力子指点,赴香港任《星岛日报》主笔。1954年,应聘任新加坡《南洋商报》主笔。1956年7月~1959年11月,先后6次往来于北京和香港、台湾之间,投身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被毛泽东主席3次接见并长谈。据台湾日月潭涵碧楼纪念馆说明词说:1965年7月20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涵碧楼听取曹密访北京报告,形成一个与中共关系和平统一中国的谈判条款草案,当时称为《六项条件》。

惜以时局变化,谈判未能实现。1972年7月23日,逝世于澳门,周恩来亲拟碑文。聚仁一生著作等身,写有4000余万字,成书72本。今有吴伟为其作30万字的《曹聚仁传》

曹聚仁,一生扑朔迷离,富于传奇,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大师与爱国人士。1900年6月26日,他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含恨病逝。曹聚仁的“三不朽”:书生报国抗外侮、心系两岸吁统一、思想独立自由魂,这“三不朽”,铸就了他不朽而辉煌的人生。

王春翠(1903~1987),女,曹聚仁原配夫人。20世纪30年代,王春翠在上海暨南大学师范附小执教,协助丈夫编辑出版《涛声周刊》,偶尔在《涛声》、《芒种》、《申报》、《妇女》等报刊上撰文,著有《竹叶集》。上海沦陷,曹聚仁赴前线做战地记者,她回老家主持育才小学,宣传抗日救国。解放后,一度前往南京。1959年曹聚仁回国观光,她去北京曾受周恩来总理接见。

    曹艺(1909~2000)字树艺,兰溪蒋畈村人,曹聚仁胞弟。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科、中央交通辎重兵学校汽车训练班毕业。历任《涛声周刊》编辑、东北义勇军后援会秘书,第二交通团装甲车队队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政部辎重兵第六团连、营、团长,中国远征军驻印度重汽车团团长,第六辎重团少将团长。民国35年(1946)起任联勤总部运输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南京卫戍总司令部军运指挥部副指挥。民国38年(1949)4月在上海参加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参议、政务院交通部专员、运输局处长、北京公路学院教务长、南京航务工程学院图书馆主任。1980年当选为南京市政协委员。与胞兄聚仁甚契。著有《李秀成》、《汽车驾驶员讲话》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