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发掘的旁观者——李德元

红山文化发掘的旁观者——李德元

孙国辉

大槪在2008年的夏未秋初,鄙人偕小友骑自行车沿红山根向北、再向东行,路静车稀。转过弯便是去西水地的柏油路。我知道伪满时期日本居留民在这里敷设了水泥管道,以引西路嘎雅河(现英金河)水种水稻,据老乡说现在的路下还埋着“洋灰管子”。

骑行中,鄙人一直在撒摸路右边的红山山麓。小友问:“你瞅啥?”答:“我在找'吊死鬼沟’。”资料记载,日本考古学者滨田耕作等人在1933年3月2日日军攻陷赤峰后,于1935年夏在日本关东军保护下率众考古队员在红山“吊死鬼沟”搭建临时板房居停并盗掘石棺墓。后来队员在东南方向的红山后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遂发掘了:

两处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

31处墓葬出土人骨29具。

动物骨20具。

陶器16件。

玉石珠380颗。

骨器33件。

青铜器14件。

采集品1000余件。

并悍然将这些珍贵文物运回日本,放在京都帝国大学教研室里。

当时参加盗掘的日本考古学者还有赤崛英三、岛田彦珍、三上次男、三宅宗悦、水野清一等人(见图三)。

滨田耕作在考古方面颇有建树,发掘过很多遗址,在日本被称为“日本考古学之父”,任过京都帝国大学校长。他窜来赤峰盗掘时已经54岁了。(见图二)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日本“东亚考古协会》于1938年出版了《赤峰红山后》(图四)一书,在世界考古界引起轰动,“红山文化”遂从此闻名遐迩。

骑车进西水地村,见一老者坐道北门洞方杌上。趋前问讯,打听“吊死鬼沟”的位置,老翁以竹节弯拐扙一指对面:

“那就是嘛。”

“老人家高寿?”

“还小哪!93了。”

“您老体格太棒了!……您记得日本人在“吊死鬼沟”山上挖坟吗?”

“昨没见过?还是我给日本人找的干活的呢。那坟里没有棺材,光有骨头架子,还有破石头片子,别的啥啥也没有。 还当逼儿宝似的装到木头箱子里运走   ……”

“为啥让您给找干活儿的?您当时是干啥的?”

“我当保长。”

“哎哟我的天哟!要按当时公安六条(即196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已于1979年2月17日撤销)算,保长已经上线儿为历史反革命了。老爷子,您是咋从红卫兵手里囫囵着过来的?挨过打、挨过斗吗?”

“别提啦!反正把我收拾够呛,也斗过,也打过。仗着李家营子的亲戚多,我辈分大,也算手下留情,没把我咋着。”

“这不是西水地吗?咋又叫李家营子?”

“李家营子原先在红山前“龙王庙”、“紫霞寺”那溜儿,后来迁到西水地来的。”

“您见过带头挖坟的日本人吗?”

“你说老滨田吗?见过好几回呢。正赶上那年我娶媳妇,老滨田领着两个人还来隨礼。鬼子礼数重,见面就鞠深躬,胳膊腿都溜直溜直的。在东边种稻子的日本人也来,男的女的……”

见老人说跑了题,遂婉言结束了唠嗑,但没忘给老人拍了张照片。(图一)

上个月我搭朋友车路过西水地,又打听着见到了老人的孙子和孙媳(图五),他(她)们告诉我,爷爷已经过世多年了。

鄙人很仰慕文物工作者,更推崇渊远流长的“红山文化”。没想到还见着了“红山文化”早期发掘的旁观者。

老人的名字叫李德元。

万壑松风——本名孙国辉   退休前曾供职市政协文史资料部门,热心学习赤峰近现代史料和摄影,曾出版《赤峰摄影史》及举办肖像摄影艺术个展,文学作品曾被国家及外省报刋选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