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解惑东安两座“吴公塔”

【讲述永州故事】解惑东安两座“吴公塔”

前往东安县城,你就会远眺一座高耸的塔,这是县城的一座新景观,标明“吴公塔”,很多人不明为何命名“吴公塔”。也不明东安县为何要兴建这座塔?

塔,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目前县城之塔与佛教无关,是紫溪镇的“吴公塔”的仿制品。

吴公塔位于东安县紫溪市镇东侧紫水河畔的玉色悬崖上,对岸有象鼻山和唐帽山,远观两山山貌,峰峦起伏,形似二龙戏水。紫溪镇是东安县老址。自宋雍熙元年(984)至民国36年(1947),县城都在紫溪。清乾隆十四年(1749)冬,时任东安知县吴德润主持,在县城边建造这座塔。起初取名叫“回隆塔”,希望此塔能开启一方文运,“回涧紫水文光射”,主要是起教化作用的,与佛教无关。不料塔还没建好,这位为官清廉、善断讼事的人民好县长吴公就调走了,建塔工程停了下来。续任县令荆道乾是个为政为人都很正直的厚道人,接着建这转风水、得民心的塔。历时三年,于乾隆十七年(1752)竣工。荆道乾并未贪天功为己有,为纪念前任县长的功绩,把这塔命名为“吴公塔”。 据清光绪 《东安县志》记载:“知县吴德润与荆道乾先造浮图,塔建成后,民众将此塔以'吴公’命名,以示纪念。”

塔建成后,荆县长还邀请当地的文人雅士开了个主题诗会,围绕这座塔吟诗作对,写了很多好诗,请人刻在石碑上立于塔内,也算是此塔对繁荣当地文化事业作出的第一桩贡献。

吴公塔为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建筑,塔形奇特,建造严谨,通高28米,底座直径11米。外观八面七级,内实五层,每层有八门,塔内有石级可旋而上,直至塔顶。底层正门上方刻“吴公塔”。侧门刻有“艳爽”字样,塔内空间每层八面八角,顶为藻井。第一层内有供佛像的壁龛。第一、二、四、六层设塔平座,周围砌有青条石回廊,可供游人凭栏远眺;第三、五、七层设腰檐。平座、腰檐以青石板为主,檐角略翘。第五层壁上嵌有石刻4方,其中有2块分别镌刻吴德润与荆道乾的咏塔绝句一首:一峰高竖紫水边,紫水长天一色妍;即看紫云天际现,他年青紫羡联翩。”第五层中间立一八角塔柱,穿过第六层,与塔顶相连,以支撑塔刹。塔顶履钵、相轮亦为青石所筑,雕刻精细,形象生动,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人们站立塔顶,看古城雄姿,紫水奔腾,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吴公塔坚实牢固,虽历经风雨,并无损坏,全塔保存完好。吴公塔古称“塔峰插汉”,是紫溪市的“清溪第一景”。登塔极目,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最为壮观。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立于塔顶,眺望小镇的人影交织,远望山川的恬静闲适,喜闻紫水的潺潺鸣琴,感受清风的拂面舒爽,净心灵之杂念,融自然之怀抱。迷醉于此,忘乎所以然也!曾有人撰文抒怀《吴公塔·登高抒才》:“ 古塔巍峨入碧空,八面玲珑。拾阶登顶凭空眺,叠翠峦,雾绕群峰。昔张飞岭上,鼓角烟烽。清梅煮酒,子安抒才,俱往矣。

风流骚客随江去!紫水东逝,几番风雨终不摧,俯苍龙,驰骋如风。今吴公塔顶,登高作词。一蓑烟雨,长风破浪,成人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