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杂谈,与爱好者分享
学诗杂谈
章法
《红楼梦》中,香菱要黛玉教她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
一、起笔突兀法:作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虽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总之,起笔时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味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有登高一呼之概。
二、承笔衔接法: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须留有余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例:“…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醒题之笔。
三、转笔呼应法: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上下一气,活而不板者为佳。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兵祸至乡信重,着力之处。
四、合笔结束法:合者,结束全诗,使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结。例:“…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不言蜀灭,言蜀妓舞魏宫,直觉余韵悠然。
五、因人述事法:作诗所以传人,非传其人,传其事也。记述事情,须写得雄壮而不寒酸,方见其人身分之大,志气之高。明虽述事而其人则因此传矣。例:“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让人唏嘘。
六、因地记游法:记游之诗,或述山川、或写风土,宜详实而不浮泛,宜洒脱而不粘附,方为上乘。例:“…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句句是记地,句句是记游,入乎化境也。
七、因时点景法:四时之景不同,点景之法亦不同。纵览唐诗,写春秋景多,写冬夏景少,冬夏相较,写夏令者少之又少。举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夏日一诗:“…薜萝山径入,荷支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借物候点缀夏景,写得极幽雅、极淡远,夏日晚景尽在画图中矣。
八、因境抒情法: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例:“…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田家是诗眼,写庄外庄中之境,皆诗情也。
九、明咏物情法:起句即点醒题面,以下句句明写。咏物之诗最忌浮泛或俚俗,须以切实幽雅为佳。例杜甫黑鹰诗:“黑鹰不省人间在,渡海疑从北极来。…”起句便点出黑鹰,以后句句写黑。
十、暗咏物情法:通篇不点破题面,浑写物情,然须有曲笔以达之,有深意以衬之,使人虽不见此题,却一望便知此题。例唐诗《鹧鸪》,一句写形,二句写品,三句见其过,四句闻其啼,五六句引伸游子佳人两意、感人极深,末两句为其写照,通篇到底无鹧鸪题字。
十一、抚今怀古法:过去为古,现在为今,即古即今,亦今亦古。须写得又缠绵又感慨,使人读之有俯仰古今,悠然神往之概,方为上乘。例杜甫的七律旧阁老两院故人。
十二、寓意托兴法:此诗用笔贵委曲而不率直,立意贵幽远而不浅近,将不相关的景物和意兴,一经感触,便息息相通。例杜甫《曲江对雨》。
十三、颂中寓讽法:婉而多讽,亦是诗人忠厚之道也。后世阿谀之风日甚,作诗者但知献媚避忌,使诗之品格每况愈下矣。例张谓《杜送贡物戏赠》。
十四、参间虚实法: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无虚笔则无灵气,无实笔则无真意。但虚不可空泛,实不可呆滞。例杜牧《早雁》。
十五、判别深浅法:作诗须有层次,咏情之诗尤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否则杂乱成章,徒见其枝枝节节也。例李颀《送魏万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