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来新市“塔院”走走
请点击以上“八月江南”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有空来新市“塔院”走走
作者:八月江南
要感谢这位明代“方志专家”陈霆先生,把当年的新市古镇“塔院松风”景色通过史志加以披载,这样就会让后人了解到这些风华绝代的盛况。如果没有这位先生的采集和用心,当年曾有的历史景况便完全消失于记忆,先人的伟业无法纪念凭吊。
关于新市“塔院松风”一景,陈霆先生在《仙潭志》中记载:“塔院,在觉海寺之后,慧通寺之坟庵也。地颇幽僻,荔萝交荫,苔藓凝积。俨有山林萧然之趣。古松百余颗,撑蔽天日。清风徐来,若笙竽岩溜,清飒可听。幽人野客,时或散策。其地十咏中,有《塔院松风》一景,即指此也。”从文字中可见其幽翳气象,古松遍植,苔藓覆径,游人散客偶有寻趣,其境特别野荒苍凉。陈先生说,有空来新市“塔院”走走,感受一下这里寒骨的萧瑟与想象无限的魍魉魑魅世界。可见当年陈先生临景感触非常深刻,惊魂不定。
这座“塔院”建在古镇偏北的幽僻处,据说它是“慧通寺”的坟地。五代时,吴越国王建“双塔寺”,宋代熙宁元年赐名“法华院”,政和七年改名“慧通寺”,元季兵毁。明代永乐年间,有僧人购吴丞相基址重建,山门悬“仙潭第一山”,至明代中叶又毁。“双塔寺”后处专门安葬仙逝僧人,故称“塔院”。据推算,陈霆时期的“慧通寺”已毁,“塔院”孤存,松风萧寂,令游人伤怀吊古,心中无限感慨。
当年陈霆应该在一个秋风瑟瑟阴云欲雨的下午,往新市北处闲步。一座“塔院”完全被覆在松林之中,双塔掩映在草木丛里,看不到全貌了。青砖与墙灰也已部分颓落,其间小径通幽处只是一大片野草和荔萝,春天开着各式各样的无名小花,蛇蛙之类及鸟禽是那里的永久居民。风吹过来,会发出怪异的呼啸声,森阴可怖,毛骨耸然。其情其景,令人追念先贤,追念“慧通寺”往日规模宏大,气势不凡、香火盛旺的年代,诗人陈霆看到这景况,返家就写下《仙潭十景》咏诗其六《塔院松风》以记事。
风摇萝带卷藤缨,万斛寒涛翠有声。
秋梦忽惊醒酒石,夜泉新沸煮茶铛。
山僧野志时时听,独鹤孤琴事事清。
闻道石边寻古瓦,总因灵爽悟三生。
陈霆先生告诉我。那天确实是秋天风雨之日,越荒凉越寂冷便越有想象的感觉。你看秋风使劲摇动着荔萝藤蔓,发出枯叶卷折的声音,接着是秋风裹挟着冷雨,在松树的波浪里汇成惊心的呼叫。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在醒酒石面前,你会进入一阵阵摄魂的秋梦之中,这里所表现的林泉与山野的寂静就像煮茶锅沸开一样美妙。
你必定经常听到一些山里的僧人如何励志入禅的故事,但高士孤清之趣还是要保持对人生每一件事情的清醒。据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在乱石丛中找到古瓦之类,一般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自己内心身蓄大智慧,参悟前生、今生与来生,方会获得意外成功。
陈霆先生一直享有“好客”之名,常常会邀些诗友词客,在“新市渚山景区”做些赛诗和酬答活动。这次他又发出邀请了:有空来新市“塔院”走走。我想,这不仅仅是针对像范厂长、李芥荫先生等等一类爱好穿越项目的人士,更是期待像李峰老师,施斌华先生、布衣子先生、潘利平先生、李晓东先生以及青葙老师等等一些致力文化事业的保护有识之士,组队举旗,有组织有纪律,有番号有编制,浩浩荡荡、踩云踏雾,由东向西而来……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