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杨万里“仙潭”行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诗人杨万里“仙潭”行

——新市民间故事(三)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却与新市古镇结下了一段美誉传世的诗缘。诗人杨万里生在江南,对江南文化特别有感情,他慕名前来新市,寻访本地名胜及亲历一场具有江南特色的风俗活动。

南宋时期的新市,只因有一条西河口而贯通了大运河与苕溪之水,八方舟楫纷纷穿行,已成为运河沿岸的繁华商埠,所产农作物及蚕丝品名噪一方。每年清明时节,有大型民间自发的“烧香赶市”,通过“村歌社舞”祈庆形式,演出了一场对蚕桑与农作物耕植的农事祭祀和祈福活动。诗人杨万里正是适逢这样的时节,在某年清明前日下午抵达新市的。

船家停在郊外一处埠口,诗人便按船家指引上岸,往不远处的村落走去。走到近村处,见一条小径在两侧篱笆的中间,便寻径而入,前面二三棵果树已经落尽了花朵,而枝头的叶瓣尚未全部绽出。诗人透过稀疏的树枝望见里面房子,上面赫然写着“徐公店”的匾额,诗人知道此地便是客栈了。

刚想走进去,里面追出一小孩,他正在追着一只黄粉蝶,从诗人的身边斜擦而过。那黄蝶一路逃飞,往篱笆的菜花地里飞去,孩子追到篱笆处,突然发现黄蝶不见了,原来黄蝶的颜色正好与菜花相同,一下子隐身了。诗人看得有趣,竟一下子忘了客栈的事,稍稍转神过来,才会心一笑,往“徐公店”走进。店里的主人见有客官来投宿,忙走出来招呼着他。热情寒喧了几句,呼邀座茶,随后安顿好房间。诗人觉得有宾至如归的释然,便入驻了该店。

小店挺有趣致,当晚诗人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宿新市徐公店》之一: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一天住在“徐公店”里,当然店家免不了倾情招待。这里清明时节有河虾、螺蛳、春笋、臭豆腐及咸肉类,外加浊醪米酒,晚上住宿被褥,则丝滑柔软暖和,环境清幽安静,气息充满泥土的清新。杨大人很享受,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往新市城里了。

清明的新市,正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景象,新市古镇河流沿岸各家店坊都扮得喜气洋洋。沿岸的柳树特别迷人,在春风里梳理着一缕缕漂亮的发丝。新市街巷里游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诗人随着人潮来到新市北郊,走过若干座石桥,已到达觉海寺东北侧河岸,便顺着人流涌向一处小巷。此小巷是东北侧往“觉海寺”的必经之路,那就是“胭脂弄”了,此弄窄不过是五、六尺,人潮在里面完全处于高度拥挤状态,民间有“摸奶弄”之说便由此得来。

出得“胭脂弄”便到达“寺前弄”,由“寺前弄”往北则经“迎圣桥”(寺前桥)直抵“觉海寺”。诗人随着“烧香赶市”的人群一路涌向“迎圣桥”。只见“迎圣桥”与“觉海寺”之间的数十丈开阔地,集聚着不少跳舞唱戏及各类货担、商贩叫卖。而桥下埠口泊着一艘艘舢舨式快班船,正表演着高杆特技,观者如堵。村姑们都打扮得非常入时,翠红相间,发式扮相尽得妩媚。他们在唱着村歌,跳着社舞,一片热闹,完全呈现出江南特有的“新市蚕花庙会”的气氛。

从“觉海寺”出来,往南经“寺前弄”折西去“刘王堂”,又到了另一处“烧香赶市”重要“蚕花庙会”之地。这里比觉海寺前的场地更开阔,更适应于演唱与商贸。“刘王堂”前,只见是“小商品市场”般的繁华,就像现在上海的“大世界娱乐中心”般的热闹。货郎叫卖、名品名点、戏曲行腔、快板说书、琵琶评弹及耍猴圈戏等等,游客及烧香人群挤在一起,沉浸在一片市声喧哗之中。大家在选择各类商品,观赏杂耍及欣赏各类非遗文化展示。诗人看到这些,连连称赞,深感新市这地方历史人文及地理形胜都非常独特。

一天游赏下来,回到“徐公店”客栈已是掌灯时分,客栈主人早早已经备好了酒菜。他来不及饮酒就餐,就写下了一首千古流芳的名篇《宿新市徐公店》之二: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